李凤 欧阳杰 陈振华
在如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靠什么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答案是——整体报酬,即整合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激励资源,去满足员工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根据美国薪酬协会定义,整体报酬是员工从企业得到的所有好处的总和,包括工资、福利、工作生活平衡、绩效与认可、成长与职业机会五大板块。近几年在国内,整体报酬越来越受重视,很多企业开始深思,货币报酬的缺陷到底应如何用整体报酬来弥补。
货币报酬VS整体报酬
货币报酬的缺陷主要有三个:
第一,货币报酬增长空间有限。强大的舆论压力使政府不得不严控国企的工资总额;民企虽没有限制,但工资增长须以利润增长为前提,保持利润增长又非易事。
第二,货币报酬边际激励效率递减。在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的物质稀缺年代,增加两三块钱就能让员工感激涕零,在月收入几千元钱的小康时代,加薪三五百,员工都不会有太多感觉。
第三,货币报酬很难满足员工的多样性需求。对那些早已摆脱生存压力的员工来说,工作所承载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与工资相比,优秀人才更加看重工作体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只靠货币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无疑是缘木求鱼。
与货币报酬相比,整体报酬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形式多样,能更好地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货币报酬思维假定工作是谋生手段,企业给足了钱,员工就会努力工作。这一假设在物质生活贫乏时管用,但当人们的生存问题解决后,就不管用了。整体报酬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虑了员工需求的复杂性,并尝试用不同手段满足员工。
第二,整体报酬传递人文关怀,能拉近企业和员工间的情感距离。海底捞为上班伺候顾客的服务员请保姆、给员工子女办寄宿学校,传递的就是这种关爱。
第三,整体报酬能给足员工面子,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色。德邦物流的“亲情1+1计划”之所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因为企业给足了员工和家庭面子。
整体报酬不能忽悠画饼
整体报酬有诸多优势,具体要如何实施呢?设计整体报酬时,需要把握的要点概括起来有三个,即一个基石、两个匹配。
一个基石,是指整体报酬须以“真诚”为基。尽管整体报酬有诸多优势,但毕竟不如货币报酬那样直接,所以,易被员工认为企业是在忽悠和画饼。举个例子,某公司规定员工出差期间每天可享受最高150元的出差补贴,但需拿发票实报实销。一位员工出长差回来报销达到平均每天148元,员工并没有违反规定,但老板觉得有问题,开始调查谈话,后来还把标准降到每天120元。表面上老板是省钱了,却失去了员工的信任,葬送了自己以前赢得的员工认可。
两个匹配,包括纵向匹配和横向匹配。纵向匹配指整体报酬的设计要与企业战略相匹配,能支撑战略落地。整体报酬对战略的贡献是吸引、激励和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实现纵向匹配的起点,是从战略推导出企业需要何种人才,根据其需求研究设计出整体报酬策略。
以海尔集团为例,有挑战的工作,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宽松的工作环境是海尔在品牌战略阶段的整体报酬核心;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企业需要具全球视野的人才,整体报酬的重点就成了工作家庭间的平衡和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横向匹配,即整体报酬策略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匹配,特别是与雇佣策略匹配,否则整体报酬的效用就会大打折扣、适得其反。如果是交易型雇佣策略,整体报酬应当以货币报酬为主;如果是基于内部培养的关系型雇佣策略,就应当着眼长远,设计员工在企业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报酬模式,保障员工的整体收入和工作体验感领先竞争对手。
当越来越多的员工解决了生存问题,摆脱了生存压力后,仅凭货币报酬是很难打造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的。不过,尽管我们对整体报酬唱了很多赞歌,但这绝不意味着,整体报酬中的非货币部分可以代替货币报酬。这点上,邓小平的话很经典:“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人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因此,企业要根据激励对象的不同,对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进行精心设计,提供与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具体情况相匹配的整体报酬策略,只有如此,才能带来1+1>2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