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育成为一种痛苦的相遇

2013-04-29 00:44:03王维审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升学率子弹首诗

王维审

4月9日,江苏一名高二学生,在升旗仪式中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时,放弃了此前老师“把过关”的演讲稿,而是在3000余名师生面前作了题为《做美好的自我》的激情演讲。在演讲中,他历陈了在“变味的教育”中,父母、教师的种种非教育行为,并列举了在“不合格的教育”下,学生生命中存留的痛和成长中的尴尬。

其中,对于教师他是这样说的:我们感觉不到老师的伟大,他们为了升学率,不断逼我们,要么是补课,要么是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说是为了我们好,其实有时我们生病了他们都不知道,就知道我们没交作业,原来他们关注我们只是为了升学率,这不是关心。难怪有调查显示,90%的学生毕业后不回母校看老师,一点感情都没有!尊敬的老师们,这是你们想要的吗?

这段文字,或许应该刺痛许多教师的心,至少我是被刺痛了。在学生眼里,教师的劳动成为了枷锁,成为了压垮他们生命的稻草。在他们看来,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世俗的升学率,而教师所做的种种努力,也无异于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而我,每每在做完教师成长方面的讲座后,也经常会收到一些一线教师“诉苦”的邮件,其中一位青年教师的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非常实在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不仅仅学生是受害者,老师也是深受其害的,应试教育实际上对教师是一种夺命的机械游戏。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就有了许多不得不做的夺命游戏。题海战术,夺取教师的兴趣之命;考试战术,夺取教师的创新之命;重点战术,夺取教师全面发展的生命;时间战术,掠夺教师的健康之命……在应试教育面前,教师无可奈何,在夺命的机械游戏中,欲哭无泪。

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也有自己的不得已。我们常常觉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看不到回报,我们会为此感到苦恼甚至绝望。应试教育的束缚和沉重的压力,让我们的工作成为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和受难,我们也在挣扎,也在突围,也在期盼着能够给学生最清纯的教育。

前苏联的一位将军诗人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小诗:鸟儿死去的时候/它身上疲倦的子弹也在

哭泣/那子弹和鸟儿一样/它唯一的希望也是飞翔。这首诗没有题目,在我看来应该是在探讨一种很悲伤的相遇。在读到这首诗之前,我一直以为相遇是一种美好,千载机缘,一日相见,该是一种怎样的欣喜与幸福。没有想到,相遇也可以成为一种痛苦,就像子弹的轨迹和小鸟的飞行,一旦相遇,就是一种最大的苦难。

其实,教育何尝不是一次相遇。那么多的心灵从四面八方簇拥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最温暖的依偎和相遇。每一位教师都疼爱这样的相遇,都在努力着园丁一样的辛勤和付出,施肥浇水,剪枝除草。每一个学生都珍惜这样的相遇,都渴望得到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养,都渴望得到自由和舒展,都愿意完成每一次心灵的展开和生命的绽放。教师的付出,学生的奋斗,有着一个相同的愿望,有着同一个方向,那就是成长,每一个学生生命的自由成长。

这本该是一种怎样的美好:在简单而温馨、纯粹而神圣中,彼此温暖、相互成就。但现实呢?总有一种东西让师生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障蔽,都在付出,都在痛苦,却无从逾越;总有一股力量操纵着课堂,操纵着教育,让师生在相遇中互相折磨,互相殆尽。这种东西,就是嵌在教育骨子里的那份功利;这股力量,就是膨胀在教育里的那份对分数的追逐。

或许,伤害小鸟的,不是子弹,而是让子弹呼啸而来的那双猎人贪婪的眼睛。同样,让我们厌倦了相遇,厌倦了教育的,不会是教师,更不会是学生。

因为我们都是受害的,都是痛苦的。别再让教育成为一种痛苦的相遇,这才是我们最真切的愿望,也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升学率子弹首诗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黄河之声(2021年24期)2021-04-15 09:39:24
三颗子弹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4
子弹VS防弹
Karma:让子弹飞一会儿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20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财讯(2018年6期)2018-05-14 08:55:50
子弹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39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Coco薇(2016年5期)2016-06-03 02:26:18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