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历史的百年潮汐

2013-04-29 00:44:03Taki.H
收藏·趋势 2013年7期
关键词:插画杂志艺术

Taki.H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a fine artist and an illustrator is that the latter can draw,eats three square meals a day, and can afford to pay for them.

艺术家和插画家的唯一区别在于后者可以画画、一日三餐并且负担得起这些。

艺术“金饭碗”

大概是像J.M Flagg说的这个意思,买得起三顿饭就算是职业,“艺术家”听上去像某种身份,而插画家像种稳定的工作。其实从源头说都系属同门,但插画作为“商业艺术”一直与纯艺术以及设计之间保持着暧昧的三角关系,也似乎没有太清晰的脉络而贯穿于其中——从15世纪开始,书籍中开始出现木刻插画,并成为后几个世纪的主要绘制方式;而至18世纪末,版画技术的发展使得插画的发展更为成熟,画面更为精美细致,此时的插画大致上或为装饰、抑或辅助阐述文字部分,衬托书籍主体的内容。

至19世纪,除宗教、文学、辞书、科学图鉴、剧院演出海报之外,杂志形式的发展也为插画艺术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1841年英国幽默杂志Punch诞生,吸引了当时许多高水平的大师;接着1850年著名老牌杂志Harpars登陆、1892年Vogue创刊,为更多的先锋提供了机遇。开拓之浪高涨,当19世纪后期“现代海报之父” Jules Chéret(1836-1932)将丰腴性感的年轻女性形象带到海报和杂志上,一股代表妇女身份解放的潮流就开始传播至世界各地。

而经历1890至1910年间的欧洲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巅峰,插画艺术在风格形式上也发展得更为丰富;如同现代艺术的先驱者,具有鲜明的波浪型曲线形象,新艺术运动毫无避讳地使用新材料与抽象设计,风格完整且独树一帜,其中的代表之一捷克艺术家Alfons Maria Mucha ( 1860-1939)所创作的大量绘画、海报、广告、书籍插图等,影响了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同行。作为大众文化的描述和传播的承载体,插画渐渐跳脱了原本作为文字辅助功能性的地位,逐渐演变成视觉吸引的一种方式,同时捎来了插画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大师的黄金时代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早期,美国内战(1861-1864)结束以后杂志逐渐成为了民众最喜爱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这些极大地需求量刺激了杂志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插画造就了丰腴富饶的土壤,推动它进入了精彩不绝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美利坚风格”代表Norman Rockwell(1894-1978)这样描述:“我并没有特别地思考,只是将我所看到和了解的美国呈现给那些没有注意到它的人们。” 所以此时的插画似乎既不抽象也不像传统艺术那样高高再上,而是带着平易近人的大众生活感,紧贴着生活的潮流——London New、Cosmopolitan、Ladies Home Journal、Vogue、Saturday Evening Post、Vanity Fair、Cosmpolitan等无处不能看到插画的踪影,此时代内佳作如云,风格多式多样,从中脱颖而出的插画大师们,比上一个世纪的百年总和还要多。

两战的铁血与希望

但是大众文化并非总是以娱乐为目的,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部分画家开始转向政府创作战时海报,也有些画家前往战场绘制反应战况的速写,此时杂志及插画的内容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风花雪月、莺歌燕舞的场面被政治的铁腕扭转,转向时事政治的新功能,是这个时期插画世界的重大变化与发展。而一战后遗伤未褪,新伤遂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十年间世界的局势起伏不定,纷乱不堪。也正因不安的现状,除了更多在主流的战时海报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杂志在读者倾向的选择上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因当时大部分的男性在前线战场,读者群就自然而然地转向家庭妇女与留守妇孺,杂志在编辑手法上则反向强调营造理想化的世界、和平的国度与幸福的家庭。而后的事实证明,这个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美国杂志在战时拥有人数最庞大且忠实的女性读者群。

而前线的情况也是一样的,几乎是与残酷的状况相对立,陪伴了大部分士兵度过了战争的Pin-up girls正代表了摆脱消沉的心情。“Pin-up”原意为“Pinned-up”,也就是“钉在墙上”的意思。在战争时分,许多士兵都会把Pin-up girls的画片带在身上,或张贴在床头,或藏在抽屉里,虽然她们性感活泼、曲线玲珑,但对于当时的士兵来说,最大的特点是亲切可人、积极健康,也就是那些可以与之对话,退伍回家以后能够看得见的女孩子。寄托了当时的创伤并给予心灵慰籍,于是Pin-ups成了全美的时尚,并通过Brown and Biglow出版公司(当时世界最大的月历出版印刷公司)、可口可乐、通用电气等各种途径,Pin-ups被美国发达的分销渠道派送到世界各地,成为了全球的流行和记忆。

当大众遇上流行文化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像是对于战争残酷的弥补,消费主义得以机会重振旗鼓。50年代时期的美国的平均收入增长了50%,新兴的中产阶级诞生,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大众媒体都在渲染着更美好的生活,通过新闻报纸、广告,以及电视电影媒体的发展,插画也铺开得越来越全面。而这种“愁云散尽”后的风貌,不仅在广告杂志报纸等各种成人媒体中显现。在“更好世界,更好未来”的摇床中,大量的儿童读物、电影,也反映出一种意识形态转变下的风格变化——从讲究明暗效果立体感的写实素描手法的人物刻画,转变为更为平面、颜色鲜艳亮丽的块面平涂风格,视觉感受上更为活泼欢快、充满想象力。

自由、和平与迷幻

到了60年代,整个世界进入到更为向往自由与和平的状态,年轻的人们经历着自我提问、实验的新阶段。摇滚乐的发展,将更多“激情”的血液注入到社会中—— Elvis Presley、Bob Dylan、Jimi Hendrix、The Beatles……经历过战争伤痛,大批嬉皮士们梦想着充满和平与爱的世界,并自由地分享着各自的观点,他们越来越high,而插画也是这样。随着药物的流行、更开放的性观念,在服用LSD之后,许多插画中展现出了“迷幻”风格(Psychedelic art)的视觉效果,它们色彩对比强烈,甚至刺眼,以无法构成的扭曲空间与视角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此类作品在当时被大量使用到音乐产业上,也被相当多的后人所模仿。但Psychedelic风格也带来了消极的一面,其绘制方法和途径也并不适宜推广,但正所谓“温饱思淫欲”,在拜别了苦难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内容,不论是物质生活或是“灵性探究”。除此之外,还有一直以来人类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情愫。

阔步向前的宇宙梦

从远古时代仰望星空开始,头顶上那片不可预测的谜团就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类,各种宇宙科幻主题的艺术文学作、书籍插画都在揣测着彼端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也正在一步步接近原初的梦想。1947年至1991年美苏的长期冷战期间,两个二战之后实力强劲的超级大国以经济科技力的较量代替了直接正式交战,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太空竞赛”(Space Race)更是鲜明地刻画了两大阵营对于探求宇宙的较量。

潮汐跌落,摄影术的介入

由于梦想的逐步实现,人类的认知被开拓到更广泛的领域,想象力也越来越丰富。到70、80年代,科学幻想主题依然盛行,且深度更甚之前,出现了许多面向内心世界的超现实作品。然而也是在这个时代,插画的发展又经历了一次波动,回观整个插画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从绘画技巧上,还是表现内容方面,都在技术革新和科技突破的条件下发展地更为丰富多彩,把握着各种媒体的主要视觉元素。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因摄影技术的发展,插画的地位渐渐退居二线,而照片则成为了主角。

数字时代的再盛放

时至今日,虽然照相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庞大,昔日插画的“王朝”看似不能再现,但插画的生命不会消亡,早在苹果公司开发出更先进的“Macintosh”之前,世界各地的插画作者就不遗余力地发展出了各种更具创意的数字艺术流派,以及新的生存方式。在当下的The Face、i-D、Wallpaper、Visionaire、Max、VOGUE等主流媒体中,依然能够看到代表新世纪创意的插画作品。托电脑科技之福,新时代的插画也不再局限于杂志或广告海报,而是延展到了平面、服装、数字等等的各个领域,创作平台也拘泥于单纯的绘画表现方式,而是拓展到了各种媒介,从而成为了新的文化群体表达意识形态的手段。而今经历了几百年历史的插画行业,俨然已进入了一个更开阔,更具有可能性的“盛放时代”。

猜你喜欢
插画杂志艺术
就要紧紧粘住你
科学大众(2022年7期)2022-04-25 06:44:38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纸的艺术
无脸小插画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中国扶贫(2015年6期)2015-05-15 17:33:04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