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13-04-29 00:20黄彦军
2013年8期
关键词:党校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黄彦军(1986—)男,甘肃天水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们党的基础教育,但是随着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外的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而且,地方党校在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过程之中出现 “一元弱化”、“一课常讲”、“一式固定”、“一师多能”等诸多困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课,采用立体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党课教学进行深入探索,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困境;出路

地方党校作为基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到群众中去,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果的发扬具有无以替代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们办党校,就是要使我们同志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一步,使我们党更加统一”[1]。在新形势下,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着众多的困境。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课程明显弱化

目前,我们地方党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资源拥有有所限制,所以我们地方党校在学科建设,学科种类以及学科性质上和中央党校相比,出现了很大的落差,表现出一种金字塔型,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这一“本源”的基础教学,忽视了“党校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课”[2],从一些学者的调查资料显示,当下一些地方党校基本上不开设《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共产党史》等基本学科,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从而使得一些基础较差的党员对我们党的历史概念很模糊,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基础上进行弱化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党校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必须重视基础教育,牢牢夯实基础,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驾驭复杂局面,应付复杂的矛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发展蒸蒸日上,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党员干部更应该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并应该从需要、战略的高度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处理各种事务,成为合格的党员干部。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实践是马克思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实践即创造性活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也是人的类特性,所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学科,还是其他的基础学科,必须奠定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它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并且愿意吸收各种优秀人类成果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必须与时代同步,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当前新形势下地方党校所开设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不仅存在着“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一个专题长期讲授的问题。对于前者,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层次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调查显示:县级干部班,中级青年班,局级干部班和科技干部班的教学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可谓是“千篇一律”,没有抓住学员的特征进行受教。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很多地方党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内容陈旧,形式简单机械,缺乏活力,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在不同的班次中反复讲授,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使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容易滋生厌学、抵触的心理。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途径过于循规蹈矩

从古至今,列宁的灌输理论一直是各个授课老师采用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授课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授课方式,但是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我们党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方式上进行开拓创新。一直以来,地方党校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之中,采用的是“课堂教学”即灌输教育外加“考察调研”这样一种固定的教育形式,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党员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课的过程以授课老师为中心,党员学生变成了被动的客体,教师仅起着传递知识的作用,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教学过程缺少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对于“考察调研”,有些党校处于对经费的考虑,将这一环节忽视上,还有的地方党校将“考察调研”视为纯粹意义上的旅游,使考察与调研截然分割开来,忽视了调研的真正作用。但即便将这两大教学环节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结合,地方党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还是统一的,无差别的教学形式,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模拟,学员论坛,辩论会,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满足不同干部学员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效性得以充分发挥。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扮演着“万金油”角色

党校教师在培训党员干部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党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党校教师是“执政者之师”。所以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授课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只有这样党校教师才能在新形势下真正胜任培养党的基层干部的重任。当前,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专业性不强,甚至在很多时候扮演着“万金油”角色。原因在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专业老师稀少,专业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行政岗位与教师岗位往往“专兼结合”,导致一些教育者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毫无专业性可言,更甚者,不少教师授课专业与学历专业严重脱节。所以,如果不从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修炼内功,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师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不断更新的知识需求。

新形势下地方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出路

第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

众所周知,各个地方党校在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理论家的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要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地方党校的作用。地方党校在首先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中国梦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之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善于进行情景教学,运用多媒体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身临其境,真正融入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心灵深处以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员而自豪,以至于党员干部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之中清廉上进,为民服务。其次我们党校的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拥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由于西方思潮的入侵,我们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幸福观等等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党的先进领导干部从基础教育开始,对其进行“三观”教育,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最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表示要“以人为本”,在这里,我们要以各个党员的自身素养发展为根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做到轻松教学,轻松吸收,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为目的,切实抓住每个学员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从基础理论开始学习,

“坚持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切实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3]。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理念,宣传科学发展的本质,增强群众的信心,坚定群众的意志力,深入到群众深处,谋划科学发展的科学思路、正确方式,提高其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使马克思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在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注意区分学员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地方党校实施的过程之中,必须放弃统一性和无差别性教育理念,而树立层次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教育这样一种理念,即地方党校必须打破格式化、模式化的教学形式,让党员干部在学习深造的过程之中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以满足各级干部不同的需求,从而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注重陶冶情操和人文关怀,把马克思理论教育课上成一种趣味课,让每位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首先接受它,进而喜欢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拓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竭力打造立体式、开放型的教育模式。

由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的更新和加速、基层社会转型加剧加之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得地方党校干部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所以需要全面改革党校的陈旧的教育模式、方法和途径,竭力打造立体式、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如前面论述,地方党校在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之中采取的是“课堂教学+考察调研”的固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新意,死板客套。所以要使地方党校的教育出现新的发展,必须得对原有的教育途径和模式进行质的改变,即国家应对地方党校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地方党校的情景化教学,网上教学以及外出调研成为可能。另外对于进入地方党校的老师应该严格考核,使其具有胜任党校老师的高级素养。最后整合资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得到党校干部学员的广泛认可和接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教学方式和途径上的创新,整合资源可以说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必须重视整合资源,利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另外可以让每个学员站上讲坛,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党校领导部门还可以聘请有能力的校外老师,让他们同党校的同级老师进行同台竞争上课实行师资共享,提升质量。最主要的是教学活动不一定设在教师内,可以在操场,也可以在校园外,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还可以和一些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以及国外的知名院校合资办校,打破固有的、僵死的教学管理模式。总之,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合作、重全员参与,有助于提高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者单位: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08- 10- 30.

[3]胡锦涛.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08- 10- 28.

猜你喜欢
党校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