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畅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玉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金代·喜上眉梢玉佩
这是一枚金代的玉佩,梅花、喜鹊、青竹、蝙蝠等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吉祥的事物共同构成了“喜上眉梢”、“福到了”以及“节节高”的美好愿景,玉质温润,近千年的岁月雕蚀、包浆和玉沁,让整块玉佩拥有了岁月的印迹。
点评:金代立国时间较短,制作的玉器也不算太多,而且统治者属于北方游牧民族,因此与同期南宋玉器的精雕细刻相比,会显得粗犷一些,但是这一枚玉佩却与众不同,它采用了深镂空双面雕法,图案精美,寓意丰富。
玉,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石之精华”;是能给人带来幸运和避除灾祸,保平安的神物;是高尚品格、完美品质、神圣洁白的化身;是价值和财富的象征。佩玉不仅用来表示身份等级而且用来表示人的品德、约束行为。其于石器时代便发其滥觞,更随时代更迭而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日臻完善,不可不谓源远流长。
在这一期收藏中,让我们一起鉴赏几枚精致的古玉器藏品。
清代·招财金蟾玉佩
清代玉佩,匠人巧妙利用了玉石的赤红、金黄、灰绿、浅白相互纠结的花纹,栩栩如生的雕刻出了一只蹲坐在两枚铜钱上的三足金蟾,金蟾在古代风水学说之中,是与财富有关的,俗话说:金蟾随身带,财运天天来。
点评:在清代,民间就已经有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说法,三脚金蟾所居之地,都是聚财之宝地,该玉佩巧妙利用了玉石原有的材质特点,金蟾栩栩如生,招财寓意吉祥,是清代玉器中的珍品。
明代·乳钉纹簋形玉杯
此为明代制作的玉器,仿制商周时期的青铜簋器,圆腹、侈口、圈足、双兽耳、腹部有古丁纹,繁缛细密的变形夔纹与形象突出的乳钉纹组成了有规律的花纹图案,粗中有细,和谐统一,极具美感。
点评:双螭衔杯口成耳,乳钉纹摸来有拉手的感觉,口沿与底足均起凹槽,雕刻并不在意细节,更讲究整体造型的优美,这种略嫌粗犷大气的作风正是明代的特色。
TIPS
玉器的沁色包浆鉴别
玩古玉少不了研究沁色包浆。但沁色包浆与人为作色或天然石色很难区分,需要多作观察分析才能找到感觉。专家介绍,要能识别沁色包浆有10点可以把握:
1、整个玉器同一沁色,需慎之。
2、局部沁色呆板,色界处无自然过度痕迹,需慎之。
3、沁色包浆表面粗糙无光泽,与玉器的正常表面明显不一,需慎之。
4、绺裂处沁色不明显,其它部位反有明显沁色,需慎之。
5、沁色部位石性重,需慎之。
6、阴刻纹饰线条底部沁色包浆与玉表沁色包浆不一致,需慎之。
7、沁色明显漂浮在玉表上,需慎之。
8、包浆油性感过重,需慎之。
9、生美玉表面无钙化漂白,需慎之。
10、生美玉表面钙化漂白盘玩无明显变化,需慎之。
出现上述情况极有可能是人为做色和天然石色。因为,做假手法再高明,也难以摆脱上述迹象。真正的沁色和包浆是漫长历史时间形成的痕迹,与短时间形成的痕迹其本质区别就是自然与不自然。自然的沁色,随玉器相对密度低的绺裂处或纹理处深入玉体内部,又随纹理处向外延伸,其颜色由深到浅、深浅不一,过度自然,大多在玉体内成丝状,给人有赏心悦目之感,且不直接接触高腐蚀物质一般不会破坏玉表面,玉表也显得光润自然。当然对于初入藏界的朋友来说要找到这种感觉有一定难度,但如碰到上述10种情况之一,必须慎之。长期以往,就能找到真沁色包浆的感觉,相信这样做对收藏古玉有帮助。再多了解一些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风格和工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