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淑芬
自上个世纪的民国初年,我的曾祖父“三先生”在家乡雁北地区的一个小镇上创办学堂当私塾先生至今,我家已四代与教师这一职业结下不解之缘。近百年衣钵传承,近百年薪火相传,我家四代人虽然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但教书育人的信念与热情却始终未曾改变。
听父亲讲,我的曾祖父出生于当时家乡的一个名门大户,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及封建家庭礼教的影响,在当地算是一个“识文懂礼”的大读书人。他曾参加过清朝末年的科举考试,以一篇《秋赋》中了举人,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历史的变迁,他未能在科举考试这条道路上取得更大的发展,于是回乡创办了一所学堂,把周围村镇里的一些有志于“读书成人”的孩童召集在一起,教授一些类似于“经、史、子、集”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儒家书籍。曾祖父为人谦和,但治学严谨,深得三里五村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乡亲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那里接受教育。
在曾祖父的影响和熏陶下,我的祖父从小就爱读书,而且口才极好,文采很棒,加上天资聪颖,他在14岁那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时在山西较为出名的省立第二师范。在省立第二师范上学期间,祖父不仅各门学业成绩优秀,而且努力学习外语。祖父会四个国家的语言,当时在他的同学当中及家乡人的眼中,祖父是个很了不起的读书人。至今,我还会想起,祖父在古稀之年教我学英语的情景。祖父毕业后,先后担任过雁北地区山阴县、广灵县、怀仁县及大同市教育局局长和财政局长等职。后来,由于历史的变革、社会的变迁、祖父解甲归乡,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那时他已年近四十,正是事业如日中天、大有作为的时候。虽然解甲归乡后他的人生将与仕途无缘,但他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得过且过,而是顺应历史的变迁,从此钟情于普通而又平凡的教育事业,并且乐此不疲,直至他临终前。
祖父与曾祖父一样治学非常严谨,但他的学生都很敬畏他,由于他从教多年,因此他的学生年龄差别较大。虽然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但无论哪个时代,祖父教过的学生都非常敬重他的为人、他的学识及他与时俱进的思想。祖父的学生当中,有的考取了博士、有的成为政府要员、有的务农、有的经商、有的从教,各自发展,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至今我仍能记得,从我记事起,每逢过年过节,他的学生来看望他的情景,每逢那时,我家便门庭若市,喜气盈门,祖父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兴致勃勃地与他的学生谈工作、谈人生、谈家乡、谈社会,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我觉得祖父留给我们后代最大的财富,便是他那种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理念及与时俱进的思想,至今我仍能记起祖父晚年退休后在家乡小学传达室工作的情景。那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每天都要抽时间带上老花镜读书看报看新闻联播,时刻不忘关心国事和天下事,并且边看边做笔记。祖父去世后,我与父亲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生前所做的读书笔记竟有三大书柜。此外,祖父直至临终都不忘他的老本行——“教书育人”,他老人家虽然退了休,但还是经常关心教育界的一些新动向,而且哪家孩子学习有困难,需要他辅导,他都高兴得不得了,每逢此时,祖父都会主动热情、毫无报酬地去帮助别人,似乎那些事就是他义不容辞、理所当然的事。祖父离开我虽然已经24年,但是他那种终身学习的精神及对教育事业的极大热情却是我永远难以忘怀并且终身受益的。
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的父亲也与祖父一样很爱读书,口才和文采自然也很棒。父亲八岁时便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的演讲赛,17岁时考取了内蒙古的一所大学,但由于家道中落,经济困难,加之当时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贬值,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父亲被认为成分不好而被拒之大学门外,这是父亲此生最大的遗憾,但那是历史造成的,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等到后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高考的时候,父亲的年龄已超过了规定的年龄,但是他并没有从此放弃学习,而是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参加全国第一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顺利地取得专科毕业证书。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父亲在七十年代末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当上了一名语文教师。父亲同祖父一样爱学习、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极具责任心。他用自己的智慧与热情为家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学生,和祖父一样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各行各业都有佼佼者。我想,这算是对父亲此生未能圆大学梦的一大安慰吧。
父亲这一生对我最大的影响,首先是他的教育理念:教书先育人。父亲常对我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你的所有教学行为都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这样才是一名真正有责任心的教师。”这么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就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与朴实的人格魅力赢得家乡无数家长与学生的爱戴。其次,父亲与祖父一样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祖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是父亲的最爱,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作诗填词。父亲的一生经历了一系列的运动与变迁,他经常感慨国运、家运与个人命运的密不可分,因此,退休以后他便为自己写自传,通过自己一生的经历反映时代的变迁,歌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他已完成将近10万字的内容。每逢假期,我与姐姐回到家时,父亲总会拿出自己的作品让我们姐妹俩欣赏。
而今,我已是一位从教十余年的教师了,也是一位而立之年的母亲。每当想起我的祖辈与父辈,我便心潮澎湃。生命的延续并不是生命的重复,而应该是生命的超越。祖辈与父辈虽然没有留给我富足的金钱,更没有留给我显赫的地位和权力,但他们那种终身学习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品质及“教书育人为先”的理念却成为我为师的永远信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我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爱心班级”、“优秀班级”。我也先后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集团公司“十佳班主任”、城区“优秀教师”、城区“优秀班主任”、晋城市“优秀班主任”、晋城市“教学能手”、晋城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山西省“优秀班主任”。此外,我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项活动,先后曾获“育英杯”教学赛讲一等奖、“美文诵读”二等奖、“我眼中的养成教育”演讲比赛二等奖、第五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指导奖、第一届“育英杯”评课比赛二等奖等奖项。《如何实现小学生的自我教育》等多篇论文荣获省级、国家级二等奖;《也谈班级文化建设》曾在《太行日报》上发表;我所负责的教研组工作及红领巾广播活动也受到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我深知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愿做一辈子用爱心点灯的人,在照亮学生未来的同时,也辉煌自己的一生。从教十余年,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人生道路上,我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沿着祖辈与父辈的路走下去,做一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信任,让领导放心”的好教师。虽然前方的路还很漫长,也许荆棘丛生,但我坚信,一路上有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做伴,风雨之后定将见彩虹,我的心中定将永驻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