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对生命的成全

2013-04-29 00:44张文质
讲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禀赋生命老师

频频发生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传出的青少年轻生的新闻,让人们在愤怒、慨叹之余,重新审视教育本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本刊选编张文质在泉州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座,以资探究。

“生命化教育”这个课题,从根本意义上说,首先是一种精神理念,是对更美好的教育的一种价值诉求,是一种成全每一个个体生命发展的理念。

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就是: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还必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这就是生命化教育。按哲学的方式来表达,生命化教育就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果不能带给孩子对生命的珍爱的话,这个教育是有问题的。我想所谓的对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第一步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所有的人都意识到生命比一切都更重要,人活着,哪怕有时候很屈辱、很难过、很无望,但是活着本身就带给你希望,活着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可能性。对教育而言,就是要让这么一种顽强的活着、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的理念成为我们课堂中最重要的、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所以在我看来,教育最高的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感。

第二层,所谓的对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今天我们的教育往往还离不开各种体罚,有时候会把孩子赶出教室,有时候还会用污辱性的语言来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老师、家长讨论的都是今天的孩子又自私、又懒、又皮、又幼稚。其实所有的老师都应该认识到孩子们都可能比自己有更光明的前程,你别看这些孩子有这样那样的所谓不足,但他们一定有比我们更好的地方。比如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比我们更善良,比我们更纯洁,比我们更少坏心眼。我们每天跟这些善良、纯洁的孩子在一起,这是上天对我们馈赠,我们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职业能够和这么多善良的人在一起,这可以说是一种福利。如果我们有这样一种意识,可能我们看儿童的眼神、目光、评价的方式就会发生变化。

第三,要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现在有很多的孩子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东北师范大学一个课题组曾做过一个调查,不少农村初中辍学率超过40%,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为什么辍学呢?调查结果显示,不仅仅因为贫困。实际上孩子在学校不断地丧失尊严,认为就是读完初中也没有任何意义,与其这样,不如早一点辍学,早一点走上社会。教育最大的意义,应该在于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对未来更有信心,而一个人能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给予他正面的刺激,能不能不断地让他相信自己。教师要做的是这样的工作一一鼓励孩子了解自身的环境、家庭的背景、面临的困难、自己的性情与期待,鼓励孩子不断激起生活的勇气,唤醒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克服种种的阻力与困难去创造一个能够帮助孩子渴望未来,渴望更好的生活的环境。

教育不是只一条路,而是要开启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要得到光亮,都相信能得到自己的光亮

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也就是说要珍视生命中潜在的可能性,发掘人独特的禀赋,去培植它、成全它,但是对你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你不要抱奢望。

我对教育有一个理解: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你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这就是教育的功劳。教育的真正意义也许就是通过他人的引导、帮助、提醒,使我们获得自我了解和生命的觉醒,整个生活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我们因而可能变得更为自由而完整。

随顺人的禀赋对教育有什么意味呢?第一点,应该要树立一个乐观的学生观。你看一个学生现在文化课不行,你怎么能藉此就说他的未来定然没有出息?中国现在上榜的亿万富翁60%是小学毕业。谁有资格裁决一个人的未来呢?契诃夫有一句很启人心智的话:“由于气候、智力、精力、趣味、年龄、视力等方面的差异,人的平等是永远不可能的。不平等应该认作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不等变得不易觉察,就像我们把雨或熊中间的差异抹平了。在这方面,文化和教育能起很大的作用。”教育可能要做的事就是承认差异,承认不平等,但更多地给予人理解和期待。教育不是只给人一条路,而是要开启尽可能多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要得到光亮,都相信能得到自己的光亮。

第二个问题,“要随顺人的善端”。我孩子跟我说,她班上有一个纪律委员特别可怕。我说这个纪律委员的职务一旦设置,它就一定是可怕的。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把班上做小动作的人记下来,向老师汇报。其实,对这个孩子来说也是很不幸的,他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打小报告、当告密者的习性。

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应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自然可能是不美好的,你走在大街上,突然大声喊起来是很恐怖的;你看电影、听音乐会时大声地咳嗽,这很自然,但很不文明。所以,还要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所谓的应然状态就是应该如此,这就包含着更美好、更高尚的某种需求与祈向。

教育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所谓的由自然引导到应然,就是一个价值引导,就是用更美好的、更理想的社会图景去引导人向善,“人心皆有善”,“向善之心”、“向学之心”会让孩子的一生成长得更好,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看到良好的教育所给予他的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成全人的禀赋。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回忆他的老师李叔同,他说他们读书的时候都不怕夏丐尊,但都很怕李叔同。为什么呢?学生犯错误了,李叔同非常有耐心,经常是低声下气、和颜悦色,学生被他教育一次以后再也不会犯第二次错误了,因为一想到老师的“低声下气”就感到羞愧。

教育有很多方法,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适应所有的人。我们教师要有这种警醒,我的方法是不是对他很合适?有些孩子需要棒喝,有的甚至要饿其体肤,给他比较严厉一点的方式,但有一些孩子你用一根指头伤他一下他都受不了,所以要用不同的方式。

教师工作绝对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要承担无限的责任,我们尽到我们的责任就好了

生命化教育也是个性化的教育。

中国人有一个能力很强——模仿能力。世界上再美的东西我们很快都能“克隆”它,但是创造力很差。在今天这个强调知识产权的社会里面,创造力低下已经变成一个民族发展滞后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这跟我们的教育过于强调共性、漠视个性有很大的关系,这让每一个个体很难有一个通道去发展自己的个性。

教师工作绝对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要承担无限的责任,我们尽到我们的责任就好了,我们尽不到的地方我们自己知道,只要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怀、更多的包容就不错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有些人智力就是有局限,你别小看这些天然的局限,这些局限有时是我们教师工作不能超越的障碍。我们有了这种谨慎的意识就不会操之过急,就能更从容一点。

一个孩子的未来不一定就跟学业连在一起,有一些是我们所无法预想的。人既有天分,有时候又靠机遇,有时候又需要特殊的环境,而这些可能都不是我们所能成全的,但有了这些意识之后,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更从容一些,就知道我们的方向所在。

个性化的教育还有一个意义在于,人类的进步往往是通过一些有天才性创造能力的人来实现的,我们的教育如果能成就比尔·盖茨这样的天才,那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个性化教育更强调需要宽松的、肯定人的天性的、肯定人的独特性,以更人性化的方式来成全人的教育过程。

(摘编自影响力中国网站)

猜你喜欢
禀赋生命老师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老师,节日快乐!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