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宋学智
现如今,电影电视剧铺天盖地而来,观众们在目不暇接的同时也是挑着自己更喜欢的来看,看完之后也不忘留下自己的评判。虽然无论对于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一律的“烂片”“雷剧”满天飞,但是一样打得火热。近日,被观众“册封”了无数个“第一烂”的“神片”《富春山居图》火热上映,可是骂得越多票房越高。无独有偶,无数的“雷剧”在被疯狂吐槽的同时也是不断取得各种收视率第一。在这些“神现象”的背后,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炒作,火与不火就看你怎么宣传。如此看来,难道说宣传已经爬到了影视剧产业链的顶端?关于宣传,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为此,记者特别采访了两位第一线的操作者。
做感性的宣传者,更是理性的把控者
(朱玮杰,北京无限自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
电视指南:电影宣传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朱玮杰:作为电影宣传,经常要跟片方说真话,其实这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每个片方做出来的电影都是自己的宝贝,都觉得可以做三五亿的票房,但是作为宣传,要去从档期、类型等各方面理性分析之后,告诉片方一个影片可能的排片配比,以及所带来的票房。目前按照数据来分析也都八九不离十,对市场都是有一个理性的预估的。可是当把这个预估跟片方沟通的时候,往往得到的回答都是“这不可能,它肯定能做到多少多少亿的”,这就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的预期是很理性的,像这种情况我们只能说,我们可能执行不了,双方的预期都不一样。
做宣传往往是电影票房好是片子好,电影票房不好是宣传不好,甚至有的电影票房好了还是宣传不好,片方会说宣传做得好的话票房会更高,宣传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如果是因为双方预期差很大,可能也就无法进行了,但是如果是因为别的而没有达到预期,有时也会往宣传上推。其实我觉得既然制宣发三方相互选择了信任,就应该共同承担结果。
电视指南:《富春山居图》最初是做了怎样一个宣传策略?
朱玮杰:我们从档期、演员构架、故事类型上考虑,与片方探讨一个片子的预期,以及要走的方向。当初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看片后我觉得我们应该解决几个问题。第一是定位问题,在这个档期里面要有它立得住的定位。从这个电影的构架上来看,其实有点像《十二生肖》,有夺宝、有大咖、有动作、有场面。但是刘德华不是成龙,他在打的方面就没有那样一个宣传点,而他更像是中国版的汤姆克鲁斯,我们考虑是不是可以做一个《碟中谍》的翻版。它必须是一个特工片,因为作为动作片已经没有卖点了,这类型太多,时装片更没有卖点,反而丢了最好的东西。所以定位一部特工大片,这样确立了一个基调之后就好办了。第二个就是前期的负面口碑问题,因为一部电影反反复复很多次要上不上,加上电影圈里面也有很多人的非议、传言,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候就要通过大量的扎实的落地工作,一家一家媒体,一点一点去解决,用一个全媒体的攻势让大家明白,其实影片的内容是不错的,推翻之前的负面口碑。它就是一部特工片,就是一部有各种各样大场面的特工片。第三就是电影的预期问题。对于这部电影我说说我的评价,它在剧情上是有问题的,但是在类型尝试方面,在华语片中算是一种成功,无论如何他把品牌结合到了一个大明星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里,导演在思维方式上还是比较超前的。我们承认缺点发扬优点,在预期上我们把优点全部拿出来。这就是我的整个策略。
电视指南:之前的宣传一直集中在几位明星和特工类型的大场面上,但是到了后来就变成了一个完全恶评的宣传,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可以把一部分人拉进电影院,那当初到底是怎样变成了这样一种恶评的宣传方式呢?
朱玮杰:其实我一直不承认“负面营销”这个说法。电影要成功一定是营销得当、发行得力,再加上电影内容口碑合适三者合一,缺一不可。说到负面营销,我们观察《富春山居图》的票房曲线图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两天过亿,创了华语影片票房第三名,发行、排片都非常好。由于前期宣传也做了很多工作,上座率没问题,没几天票房就过两亿。在两亿九千万票房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从所谓“负面营销”开始只有九千万,可以看出来口碑带动票房直线下降,所以说“负面营销”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这样说吧,一部电影,特别是做这种大片就像蓄洪一样,洪水越来越高,堤坝越来越高,等到上映那天把堤坝拆掉,水流出去你根本不知道会流向哪里,这个时候就要对它将流向何方有一个理性的预估。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知道会有这种评论,而且可能很多人没有看过电影,就是跟着评,已经变成一种乐趣了。上映两天票房过亿,这两天有大概300万人看过电影,即使有十分之一的人发表评论,就会有很多。但是这也都是因为前期做了很多宣传工作才会有这么多人去看,如果影片默默地上映也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去看了。前期够大、观看人够多、话题够爆炸、所有人跟风,就是这样一个结果,因为电影确实有问题存在。
我们前期做了预估,知道会这样,所以也准备了很多引导式的说法,比如说我们把“这是一部很烂的电影,你不要去看”这句话,变成“这部电影有很多让你想不到的东西,可能很烂很有趣,特别搞笑”这样子。如果说“负面营销”,我们只是做了这方面的引导,说是烂片,我们更愿意说成是“混搭神片”,有趣、炒点很多,变成欢乐吐槽。
电视指南:宣传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种对电影的恶评,所谓“负面营销“会不会对演员产生演技和口碑之类的负面影响?
朱玮杰:美国著名的辛普森案,其辩护律师打赢这场官司之后,所有人都说被告人就是有罪的,你为什么要替他打这场官司?当时这个律师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至少在我这个程序上我做到了公正”。我觉得所有做电影人都对电影质量有一个追求,包括我自己,但是电影从制作到宣传、发行一步步去做,每一个人都是忠于自己的职责。比如说刘德华,作为演员,他既然接了这部戏就要承担这部戏给他带来的一切。当电影完成之后交到我这里,我只有一项工作就是把它做到大家都知道,让更多的人想要去看。如果我每个环节都要考虑,根本没法进行。每个环节都必须专业,我只能保证做好我这个环节。
电视指南:最近上映的《致青春》《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从票房上看都很成功,但如果我们只说电影本身质量的话,可能不能称其为“好电影”。而且在其上映的时候分别都有关于赵薇、刘德华、郭敬明的话题宣传炒作。这种趋势就是中国电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宣传营销上,而非电影本身质量。您怎么看?
朱玮杰:现在很多人都说电影进入营销时代,说宣传带来很大的票房,但我最关注的是它的关注度和转化率,有关注度才会有转化率,进而才会有票房。在这种时候我们把电影当做商品来卖,商品需要外包装,我们在卖的时候尽量包装好一点。其实电影进入营销时代是扩大了营销的功用,以前可能一部电影过亿就很开心了,现在可能过三亿五亿才可以,这其实不是宣传炒作出来的,而是电影市场正在扩大,观影的习惯正在形成,会看电影的人一定会去看,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去宣传炒作就一定有人去看,好比最近的《杀戒》,宣传很多,可是最后也就千万票房。所以你会发现,《小时代》是因为郭敬明的粉丝效应,引发了两代人之间的一个价值观的探讨,《致青春》除了赵薇,主打的是浓浓的青春回忆,这也是一种现象,包括《富春山居图》在宣传时我们也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大量宣传下沉到二三线城市,用大明星、大制作吸引那里大量的观影人群。虽然是形成了恶评,但是它是有大量二三线城市中被吸引去观影的人群做基础的。所以,票房好的电影除了宣传以外,必然是有其带来的情绪和现象所在的。不好但是宣传很好的电影,一定是宣传大过了所带来的情绪现象,但是如果凭空炒作而没有情绪作依托的话,炒作也是没有用的。
电视指南:现在人们总是用票房高低来定义电影和导演的成功与否,比如像徐铮、赵薇、郭敬明,对于电影的判断似乎已经非常票房化了,反而弱化了电影本身的质量,好比宁浩在《疯狂的石头》之前也拍过不错的片子,但是没有一部“成功”。您怎么看?
朱玮杰:有一天我和宁浩也聊起来,我问他怎么看待票房和成功的关系,他说其实自己也讲不清楚。我们说最基本的,人要吃饭,比如花了500万去拍电影,这500万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投资需要回报,最基本的回报就是票房,而中国电影现在也只有票房。
电视指南:有没有那种从电影本身来说很好,但是可能没有好的票房成绩的电影,这样的对于宣传来说是不是也很为难?
朱玮杰:《钢的琴》,其就电影本身来说真的很好,在国外拿了不少奖,当时也有专门的宣传公司做,可是我们看票房却很惨淡,成本都无法回收。中国有海量的二三线城市,人们喜欢的东西可能不是我们在微博上感受的那种文艺,也不是某种气质,可能喜欢的就是明星、大制作,而无关电影本身,所以作为电影制作商也只能接地气。即使有一部艺术片让我做宣传,可能会让你很恼火,也许会要你把里面的血腥暴力等镜头剪出来,更直接地刺激观影欲望。作为导演你可能会说你不是这样想的,不要这样的,但是观众喜欢。这问题其实一直在探讨,但是没有更好的渠道。
电视指南:无论如何《钢的琴》这类电影是存在的,如果您遇到了这样的电影作宣传,有没有自己相适应的宣传策略呢?
朱玮杰:我们最近也在做一种尝试,在做一部叫《青春派》的电影的宣传。这部影片在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拿了很多奖,没有明星、没有大制作,但是非常好看。我们在从各种角度在做宣传营销,包括延续现在的青春气氛,将前代与当下90后青春对比等等,从落地的观影开始,把最真实的好评传递出去。
电视指南:我觉得是不是这才是电影和电影宣传应该走的正常道路?
朱玮杰:我也同意这种看法。其实电影就是两种,一是骗你去看,另一种是感动你去看,但是能感动你去看的很少,而且即使能感动你去看,也很难感动其余那庞大的人群去看,所以这样的电影实在太少了。现在更多的还是第一种,先想方设法让你去看,再把你说的好的加工后传递给别人,促使更多人去看。其实这次做《富春山居图》也是我很艰难的决定,放映前只有30分钟的片花,没有人看过全片,它要扬长避短,而我们作为宣传营销也只能这样去做,即使说是忽悠观众进去看,那也没办法,这就是营销,如果连这个也做不好就不要做这一行了。
电视指南:对比美国好莱坞,在电影宣传上您觉得有没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朱玮杰:我觉得可以借鉴的非常多,我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就是数据分析,这次做《富春山居图》数据分析就给了我很大帮助,包括微博数据、百度等各种搜索数据、视频数据等。我们从数据分析中就发现《富春山居图》的男性观众比女性观众多,这样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女性观众,保持并强大男性观众。我们知道了特工、帅哥这些关键词搜索频率高,同时也知道了关注这些的人还关注什么。目前我们的数据分析还是自己的团队在做,但是在国外已经是特别专业的人在做了,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另外一个就是好莱坞的电影宣传是成体系的,做海报的、做预告片的、做策略的都分工明确。这块很好的是国内在这方面已经慢慢形成了,几家宣传公司之间,或者与下线的海报公司之间已经慢慢地成体系了,但是也还是需要学习。
电视指南:一直以来有一种说法,“电影是什么?电影是梦想!”,我有一个电影梦,把它拍出来梦想就实现了。但是我们现在来看,电影除了是梦想更是现实。
朱玮杰:其实我一直想说的就是,电影一定要理性的去做。前段时间我看了电影《石器时代》的导演发的一篇长微博,把自己爸爸的房子都卖了来拍这部影片,结果只有100多万票房。我看了之后很感动,但是回过头来理性地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觉得说我们商业也好,说我们只关注营销也好,但我们必须做这个理性的把控者。而且如果在整个电影制作发行过程中,宣传早进入一点,对于市场把控更专业的人早一点进入,对电影会更好。
宣传策略关键词解析
活动:包括启动、首映等,用于撑起整个宣传策略的全过程。
物料:包括人物特辑、制作特辑、预告片、访谈、剧照等,用于配合各项宣传渠道。
策划:指贯穿始终的关于情绪的策划,用于引发热门话题与现象。例如中国第一部大场面特工片、浓浓的青春回忆、两代人价值观的碰撞等等。
爆料:包括明星话题炒作、电影内容炒作,用于吸引观众眼球。
宣传策略的侧重要根据电影来具体制定,比如《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片子一定是按照物料、活动、策划、爆料的顺序进行,因为它是大片,必须要足够的物料来撑住对电影的预期。然后是活动,启动、首映要足够大才能凸显出它是大片。之后才是策划和爆料,而且相对来说重要性小很多。
宣传只是一个工作
(姜先生,某宣传公司负责人)
电视指南:现在电视剧宣传一般采用什么形式宣传比较有效果?
姜先生: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宣传的策略其实也都大同小异,都围绕着“炒”来做的。
电视指南:是针对电视剧本身的炒作?
姜先生:不光是电视剧本身,还有演员的其他新闻。观众的关注度其实一开始很难被拉到电视剧上,他们对一些具有娱乐性的新闻更感兴趣一点,这个阶段其实是宣传策略的第一阶段。
电视指南:让观众知道有这么个电视剧?
姜先生:对。这些一般是在剧组探班的时候先爆料给记者,由记者来发布消息。
电视指南:记者都什么反应?
姜先生:肯定接受。因为说白了,不管是网上还是纸媒,大家其实看中的都是新闻的娱乐性。如果仅仅播报一个信息类的新闻。观众并不会太在意。除非是电视剧的导演,编剧,或者演员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否则的话,对于一些二三线的演员和一些并不是很知名的导演来说,引不起观众的兴趣。
电视指南:对于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宣传的策略也不一样吧?
姜先生:对,对于一些具有当下话题性的电视剧,相对来说是好做一点,引起一个话题,引爆一个现象,引起群体性的关注和共鸣,电视剧的代入会更加的顺利一点。比如我们之前做过《贤妻》的宣传,当时媒体引爆点是主演的一个微博,引发了群体性的讨论,本身微博的内容又暗合了贤妻的主题,所以,当时做的宣传比较的有效果,这也是制片方比较愿意看到的。
电视指南:常规的比如预告片,访谈等形式用的好像不是很多。
姜先生:也会用到,这也是必须的。这些常规类的宣传方式,在有大牌明星,或者在观众中引起反响的话题类的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基础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电视指南:怎么衡量一部电视剧宣传成功与否呢?
姜先生:就看收视率。
电视指南:收视率准吗?
姜先生:在这个唯收视率的环境,准不准也是主要看收视率。
电视指南:做过雷剧的宣传吗?
姜先生:经常做。
电视指南:这些电视剧你都是全看完了吗?
姜先生:没有,当然不会。
电视指南:不看完怎么抓住宣传点呢?
姜先生:一般我们是接到一个宣传,先部署下去,每个人几集,自己拎话题点。
电视指南:雷剧岂不是很难推?
姜先生:雷剧很有话题性啊。新闻点更多。
电视指南:“负面营销”?
姜先生:也是营销的一种,总之都是为了收视率服务的。
电视指南:这种方式也会引发观众很大的吐槽乐趣?
姜先生:似的,这是一种乐趣,好多人看电视剧的目的就是吐槽。
电视指南:这对一部电视剧来说,岂不是一个悲哀?
姜先生:这种思维,不是一个两个人能控制的了的,制片方其实只看收视率。收视率就是钱,是他们跟电视台的筹码。
电视指南:其实是个恶性循环。
姜先生:前几天我看了一集电视剧,里面的内容是一个人拿着刀杀了另外一个人,从客厅,爬到厨房,又从厨房爬回客厅销毁痕迹。最后,醒来,那个人是做了一个梦。我竟然盯着看完了,这在以前我是不可能看这种电视剧的。
电视指南:既然能看,那肯定说明这种电视剧还是有收视人群的。
姜先生:对,有视觉的刺激,悬念的设定,吐槽的乐趣,肯定有收视人群。
电视指南:观众的品味也下降了?
姜先生: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电视指南:针对这样的电视剧,你们宣传怎么做?
姜先生:我们喜欢比喻为“神”片,从其他的兴趣点上寻找,雷剧其实还是有市场的。
电视指南:雷剧的过度宣传会不会对演员产生演技和口碑之类的负面影响?
姜先生:那是制作团队的事,我只负责做好我份内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我要确保在我们这一环有一个很好的辅助。不能说添多少彩,但是起码不会往下拉分。
电视指南:如果观众看了一个烂片,而你们又宣传的特别的好,那这岂不是在欺骗观众?
姜先生:观众能看下去肯定有他的理由,我们左右不了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但是我们可以影响。
电视指南:怕不怕观众不买账?
姜先生:电视剧跟电影不同,电视剧不是一锤子买卖,是个长久的营销。宣传公司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
电视指南:感觉现在的影视剧进入了一个营销时代,宣传公司的发展上是不是会很有前途?
姜先生:我们公司从成立时就两个人,到现在租了一整层楼这个规模,用了一年的时间。
电视指南:发展这么迅速?
姜先生:宣传公司好做也不好做,好多宣传公司没有找好受众点,所以收视率一直上不去。
电视指南:现在电视台信奉“得大妈者得天下”?
姜先生:是有这么一说,虽然是他们在看,但是引起话题性的一群人可不是他们。话题的产生是在网络上,得抓准这群人的心态才能把宣传做好,做到位。
电视指南:宣传说白了,就是有动静?
姜先生:对,不管是好的坏的,就怕没动静,有的电视剧虽然是形成了恶评,但是它是有大量二三线城市的收视人群做基础的。所以,收视率高的电视剧,肯定也是会切合当下人的心态,凭空炒作也是没有用的。而且,我们就是做宣传的,至于电视剧的主题,思想,品味这些都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
电视指南:收视率是不是衡量一个作品好坏的标准?
姜先生:我看来,收视率是衡量一个作品宣传做的好坏的标准,有些片子,越骂收视率越高。
电视指南:做宣传公司是不是盈利挺高?
姜先生:看你做了多少东西。
电视指南:以后就一直想做宣传?
姜先生:也不是,照目前的发展势头,我们更想将来能做电视剧。
电视指南:因为把准了观众的脉,知道什么题材的更受欢迎?
姜先生:不是更受欢迎,是更适合。多么雷的剧也有适合他的观众,多么高雅的剧也有符合他们口味的人群。我们宣传公司要做的,就是把合适的作品传递到合适的人群。
电影与电视剧的宣传相比有同有异,明星话题、现象炒作必不可少,常规手段也是不可或缺。至于宣传要做的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每一环都要专业。我们没办法评论宣传的错与对,只能自己去辨别看到的是与非。但就宣传来看,无论好坏,他们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宣传再好也只是整个影视剧产业链里的一环,但是宣传再差也必不可缺。没有宣传,好剧也难以为人所知,但是即使有了宣传剧差也很难“出人头地”。所以,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最重要的还是本身的质量,而宣传在自己这一环要专业,它必不可缺但必须点到为止,做好而不能做过。如果真的有一天宣传成为了影视剧金字塔的塔顶,相信到那时满天飞的只能是“烂片”“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