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Huibiaos artworks have attained admirable level, for he has well combined Chines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with his own artistic languages and formed a unique style of painting. These are comments of four famous critics on his artworks.
观其作画也,必先研墨,酝酿构思,养心多日,方才铺开纸张;动笔当儿,解衣盘礴,激情澎湃,流电击空,离合惝恍;收笔之时,往往瘫软,如大病初愈。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渍墨、渍彩之法”乃是其才情与技艺、肌理与笔墨的完美整合。
陈惠彪对墨(必取老墨,乃至古石墨,且须亲自磨墨——亦称发墨,故其画面之上,墨气清雅而有古意)、砚(必取端砚,喜其温润,易发墨)、色(必取大自然中的矿物质颜料,并亲手打磨成粉状)、纸(必以纯古法手工制作,称老宣)的用心之深,讲究之周全。
善治画面者,必善于矛盾、冲突、变化中求得辩证统一。在陈惠彪的画面上,墨与色,或相离,或相融——了无痕迹;墨与笔,或交错,或并行——双美并存;繁与简,或简约、空灵,气象森森,或混沌、恍惚,斑驳陆离——两相擅长。尺幅勿论大小,正如“韩信将兵”,大画则神完气足、撼人心魄,小画于小中见大、气象不凡。
——陈孝信
陈惠彪在研磨的过程中调理身心,练意养气,逐渐进入创作状态。他认为研的墨有墨汁达不到的妙处即“清岚之气”。
陈惠彪的一些“小山水”画得很好,某种老辣用笔已初具个人面貌;“鱼系列作品”中,我最欣赏的是“河豚鱼”,有点力度。艺术家笔下的鱼有的比较“丑”,有的笔墨刚劲有力。群鱼有其动势,淡彩鱼淡而不轻,虚中见骨。而几张“似山水非山水,似花鸟非花鸟”的大幅作品,应该是艺术家将来要充分发展的精髓部分,可以看出陈惠彪正挣扎在穿透传统,进入当代之间,必将在那山水与花鸟混搭的大画中别开一番艺术新天地。
——刘骁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Chen Huibiao, a professional painter, was bor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1964. He has participated in many exhibi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lso was invited to be at some universities on a speaking tour, such as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ny of his artwork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some museums and organizations and various media have reported his subject. He has also published lots of albums.
陈惠彪,1964年生于广东,职业画家,别署“拙行”、“赤石渔翁”,斋号“微凹斋”。出版有《融?陈惠彪水墨集》(岭南美术出版社)、《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陈惠彪》(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画名家年鉴?2006?陈惠彪》(中国国家画院编)、《百年中国画花鸟经典?陈惠彪》(世界知识出版社)、《龙津渔唱?陈惠彪水墨集》、《中国艺术?陈惠彪特辑》、《现代美术家?名家特刊陈惠彪》等专集。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等地举办“陈惠彪水墨展”。曾应邀到韩国、瑞典、日本、香港等地参加国际美术展览会;应邀在中山大学等院校作巡回演讲。
作品及文章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报》、《南方日报》、《文艺研究》、《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报刊;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山东卫视、佛山电视台等媒体均做过专题介绍。《荷塘》被收入《新中国美术史》(湖南出版社)一书。其作品先后被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等美术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
“子非鱼”这个主题很好,我的理解是“子非鱼、鱼非鱼,鱼是子”。即你不是鱼,但是画的鱼也不是鱼,鱼是谁呢?是艺术家自己。可以解读为艺术家的自我表现。鱼的那种张力,那种怪怪的感觉,正是一种人性的表现。艺术家的目标不是把鱼画得很像,而是一种自我表述,作为主体的一种体现。
陈惠彪在使用文房四宝上很讲究,这无疑是对材料的挑剔,也是他的艺术特质。艺术家的作品中,“墨”的物质感油然而出,那种渍墨的物质性的体现,个性彰显。对陈惠彪而言,传统本身不能进入当代,只有激活传统,传统的生命基因才能够进入一种活性状态,这应该是他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贾方舟(美术批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