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
北京5号地铁终点——天通苑北站再北行一站地,地名为平西府,有“533”等数“路”公交车在此设站。由此站再西行数里许,便可见一座雕梁画栋的建筑群,入内则见中西房屋建筑栉次鳞比,大小温泉三二成群,水气氤氲飘拂空中,此处便是近年来由村民修建起来的集体企业温都水城。打开这里的地图看,此地名平西府村。据此地年长的老人讲,这温泉所在地就是当年的平西王府。但如再仔细垂询开来,则又语焉不详。那么,这里到底是不是所谓平西王府?平西王又指何人?诸多谜团倒要考察一番了……
经查,平西府这个村名,并非自古如此,是几经变化才确定的。据1980年出版的《北京市昌平县地名录》记载,此地明代才成村,当时称“大辛庄”,清初称“南郑家庄”。那什么时候这个地方有了平西府这个村名?于清光绪年间成书的《光绪昌平州志》:“平西府采访册:距城三十五里。东至白庙村三里,南至上坡村二里,西至马连店五里,北至郑各庄三里。东南至半截塔五里,西南至黄土八里,东北至西沙各庄三里,西北至白各庄五里。”光绪朝之前的诸多史书、地理志书,此地均被称为郑家庄。如今之地称郑各庄。清昌平人麻兆庆在《昌平外志》中道:“ ‘郑各庄的‘各,旧均作‘家。”看来这两个字是混用的,郑家庄和郑各庄是一个地方。
此地在明清时,很有点讲究,为人津津乐道。原因有二:一、此地地处温榆河南岸,水草丰美,风景秀丽,自古就是皇家饲养御马之所,尤其它又在北京城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地理位置极佳,因此明清两代在此地均设置了朝廷大员重点把守。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使其名留史册,唯有此地的一座赫赫有名的王府,在这座王府中并隐藏着鲜为人知几多兴衰几多荣辱的故事,这自然令人油然产生探幽寻秘的兴趣,这虽是原因之二,却是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这里曾有的一座王府真的是平西王府吗?草蛇灰线或明或暗,的确需要下一份大力气考证了。先查明史:明太祖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封了许多同姓王,然后分封到外镇,坐镇一方,固守边塞。朱姓王甚多,什么周、秦、齐、代、楚、岷、谷、宁以及后来的福、唐、鲁、桂诸王等等,但并无平西王。那么明朝有无异姓分王的呢?有。明太祖朱元璋在夺江山社稷灭元朝政权的战争中,功劳最大的当为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沐英、汤和、邓愈等6人。也唯有这6人未被朱元璋残害。但此6人生前并未封王,朱元璋是舍不得给予的。这6人是死后才封为中王、开平、岐阳、黔宁等诸王,其中并无平西王。再查清史,一查便查到了。除了满族爱新觉罗氏诸亲王、郡王外,还分封了4个异姓王,即归顺清廷的降将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四人。清廷曾封孔、耿、尚三人分别为恭顺、怀顺、智顺“三顺王”,要害在一个必须“顺”的顺字。而4王的第一王吴三桂分封的就是平西王。平西王虽然找到了,但答案并没有解决。资料告诉我们,吴三桂从未在北京开过府,更不用说远离京城的昌平县了……可是吴家确实在北京有过府,但不是吴三桂,而是他的儿子吴应熊。这人不是一般人,而是清顺治皇帝妹妹和硕恪纯长公主的丈夫。他的府称为吴额驸府。府址不在昌平而在京城的中心,今天安门西侧南长街南口路西那一大片院落即是。现今府第院落仍存,而吴应熊却早在清康熙年间因其父反叛朝廷自立伪朝而被年轻的康熙帝玄烨斩首。之后此府第先是成为清廷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事务的衙门,称为南府。它不但管着一两千人的内学(习艺的太监)和外学(从苏州来的艺人)等演艺人员,还有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十番学等演奏礼乐的乐队人员。后道光年间,精简南府编制,撤销外学,该址改名为平署。辛亥革命成功,大清朝解体,清平署随之结束。此地成为学人蔡元培任校长的私立华北中学。建国后,此处一宅分为两院,东边为北京市第六中学,西边在西长安街路北开门为北京市第二十八中学。因平署在清道咸年间有召迭考核宫外艺人进宫当差演戏的任务,所以在西院至今尚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二层古戏楼,即平署戏台,距今二百余年矣。现在此处为北京市一六一中学,不久的将来,名校北京六中即告于此原址复校,一时成为轰动媒体的学苑佳话。
既然不是平西王府,这个郑各(家)庄上既神秘又隐藏的地方究竟是何所在?不是一座王府吗?是!据清史专家阎崇年老师在台湾故宫博物院查阅康熙和雍正两朝的满文档案时,见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十六日,监造郑家庄行宫与王府工程郎中尚之勋等满文《奏报郑家庄行宫用银数折》。折中奏道:“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内,为在郑家庄地方营建行宫、王府、城垣及城楼、兵丁住房……”可见此处不但曾建王府还建过皇帝的行宫。后阎老师又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经郭美兰研究员查阅到的康熙五十七年此项工程兴工的满文档案奏折。译为:“清郑家庄行宫与王府等工程于康熙五十七年开始动工……”“共计建筑住房当在1164间以上。”行文至此真相大白,原来这里曾修建成康熙行宫暨王府。那么既曰王府,让哪位王爷居住呢?康熙六十一年《清圣祖实录》载:“朕因思郑家庄已盖设王府及兵丁住房,欲令阿哥一人往住……”是让哪一位阿哥入住呢?康熙没有说。但据《朝鲜李朝实录》(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满文档案)载:康熙帝临殁时遗言:“废太子、皇长子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这里,被康熙所钟爱并要封为亲王的废太子又是谁呢?康熙要让一个阿哥入住郑家庄王府难道就是这位二阿哥胤吗?
应该是吧。原来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氏少年成婚,皇后年方13岁。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可惜赫舍里氏因难产而逝,年仅22岁。康熙因伤悼怀念结发之妻,在胤年方一周岁时便册立为皇太子。孰料,这爷儿俩随着岁月推移,矛盾产生并逐渐加剧。在漫长的40年中,太子两立两废,最后是将他“拘执看守”。但父子骨肉情深,何况胤在相当长时间也是康熙帝最喜欢的阿哥。故此这位老皇帝才在临终时留下这样不寻常的遗言。继位的雍正帝在一个月后就封“二阿哥(胤)子弘为多罗理郡王”。并在数月后,雍正又下旨宗人府:“郑家庄修盖房屋,驻扎兵丁,想皇考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未明降谕旨,朕未敢揣度举行。今弘既以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为妥协……”弘于雍正元年九月二十日(1723年10月18日)乔达郑各(家)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为:今平西府村即郑各(家)庄曾盖有康熙的行宫和王府。据目前所发现资料,康熙帝于康熙五十八年十月、五十九年四月、五十九年十月曾三次“驻跸郑格(各)庄”,每次各一天。揣度康熙的原意是很想让他的二阿哥入住于此,但他始终未能下定决心。雍正帝明白其父的内心奥秘,“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但雍正帝最后也只是让弘率众入住,于是这里便正式成为弘的理王府。
终雍正朝,弘一直居住于此,并由郡王晋封亲王。但好景不长,15年后,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十二月,经阎崇年老师分析,乾隆帝或出于妒忌之心,或疑其阴谋不轨尾大不掉,对弘做出革除王爵,迁出郑家庄王府,于景山东果园永远圈禁的惩处。再经20余年后,乾隆二十九年(1964年)看守王府的数百兵丁全部调往福州当差,亲属整户跟随。“其空闲房屋,毁仓空地。”
郑家庄弘府,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始建,康熙六十年(1721年)建成,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王府尽数迁出,人走房空,最后毁仓空地,共经历了46年的沧桑巨变荣辱兴衰。然而王府看似湮灭无痕,但历史上的事件只要发生,它就会留有踪迹。1958年北京文物普查时,今郑各(家)庄也即平西府村内仍留有一座土墙垣约五百平方米;城南仍留有汉白玉匾额一方,楷书“来熏门”。城墙外是护城河,现东,南、西三面护城河基本保留。2006年,该村施工时又出土一口镏金铜井,相传此井就是当年王府所用。这口井笔者三年前随阎老师田野踏察时,曾有幸近距离观察过,制作相当精美,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井口雕刻的云龙,威严不失皇家风范。
读者也许要问:既然此府为弘府,为何今称平西府呢?原因何在?现今居住于平西府名佳花园小区内的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明史的毛佩琦教授认为“平西府”为“弘府”的音转。“平西”与“弘”发音极为近似。平西通俗易记,弘字义费解,故久而久之,以讹传讹,弘府叫“白”了,便成为平西府了,笔者甚以为然,附为文尾。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