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友
真品为上 拒绝赝品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和展示汉代与唐代石刻及石刻艺术品的专题性民间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高新四路30号新纪元主题公园旁,2012年5月成立。博物馆展厅陈列面积900平方米,收藏和展出的全部是古代石刻艺术品;展品陈列有序、灯光柔和,呈现出简洁明快、易于观赏的独特风格。馆藏石刻文物艺术品包括佛教石刻、陵墓雕刻、人物和动物石雕等200多件,大都是迄今为止国内民间展出的极为少见的石刻收藏品。
观赏博物馆收藏和陈列的文物收藏品,可以看出博物馆理事长秦航先生的收藏水平和办馆理念。在寻觅汉唐石刻艺术品的过程中,秦航先生始终坚守非真品不收的原则,特别是展出的文物收藏品,必须是真品,宁缺毋滥,有争议的藏品一律不上展柜。当前在兴办博物馆的热潮中,有的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收藏品几乎都是赝品,不仅损害了民间博物馆的声誉,更为严重的是以假乱真,欺骗观众,误导子孙后代,玷污了博物馆这块神圣的传统文化艺术品的园地。每当谈及此事,秦航先生难掩深恶痛绝之情,更加坚定了收藏真品的信念。他认为,真正的文物收藏品,就像古代的石刻一样,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寒冬酷暑,却依然屹立在艺术品之林;而那些不堪入目的赝品、伪品,终究会被人们识破,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中!
石刻和石刻艺术品
石刻,泛指镌刻有文字、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石壁。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世界上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
远古时期,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除了敬畏、崇拜和迷惘,再就是依恋。人类为了生存,大至山川、峡谷,小到土崖、石洞,都成为人类的栖身之所。先民们靠山吃山,依水而居,垒石屋以避寒、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佩石坠以驱邪,并在石头上镌刻下有史以来最早的图画、符号和文字,记录着远古人类社会的文明。据考古学家近年在长江三峡奉节县云雾乡兴隆洞的考察和发掘,发现大批具有明显人工制作痕迹的石哨、石号鸟及原始的图案和符号,这些14万年前中国古人类手创的石刻,成为人类最早的石刻和石刻艺术品。
依据考古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的雕刻和书写的载体就是石刻,远远早于甲骨、青铜、绢和纸。石刻在人类古代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千万年来延续不绝,时至今日,石刻和石刻艺术依然绽放在人类的众多艺术门类中,经久不衰。石刻上记录着大量的人类活动的历史文化信息,在探讨、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和青铜器一样,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
石刻的的种类
我国古代的石刻和石刻艺术种类繁多,浩如烟海,璀璨夺目,特别是汉唐石刻气势雄浑,生动精美,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从类别来分,石刻主要有以下两类:
书画石刻:人类最早以石作为书写和绘画的载体,在其上刻划书画。石碑、墓志铭、经幢以及画像石上的书法和绘画,比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壁画、绢画、纸质画要早得多。
文字石刻图(图1)是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故毕国公墓志,应为北周世宗明帝宇文毓长子毕国公宇文贤墓中之物。该墓志刻工刀锋犀利,记事言简意赅,整器完整无损,品相一流。
画像石图(图2)唐代线刻仕女石碑上的人物,刻工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精准;仕女双肩披巾,长裙落地,脸庞、发髻刻划得栩栩如生、楚楚动人。
造型艺术石刻: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雕刻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造型石刻艺术品。
展厅里展出的造型石刻艺术品中,汉代的石刻墓门(图3)尤为显眼。门的上面是玄武、朱雀,玄武与朱雀的翅膀下方有两个手持兵器的武士;中间是对称的变形人像;下面是青龙、白虎。石墓门上的动物与人雕刻得活灵活现,神态各异;其寓意深刻,人神合一,共同把守着墓的大门。
还有一尊唐代的石狮(图4),是极为罕见的动物石刻。狮子蹲立在石础上,张口瞠目,威武凶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汉唐石刻博物馆展出的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的人们,应当以石头为榜样,坚如磐石、实事求是,耐得住寂寞和磨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