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曙伟
摘 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驾车实践经验,就如何安全跟车总结出了安全车距控制、安全车距合理调整、安全动态预测等三方面的经验及其技巧运用,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安全跟车 技巧 经验运用
当前,随着汽车的普及,道路行车密度的日趋增大,追尾事故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中最为频发的事故,而跟车方法不当则是酿成追尾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本人结合多年的行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安全跟车经验和技巧,供同行交流。
一、跟车时的安全车距控制
驾驶员在跟车时,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是防止车辆追尾的有效措施,而跟车安全车距的确定应考虑车速、天气状况和路面状况等三个因素。
1.根据车速确定安全车距
由于车速对安全车距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此车速是确定安全车距的主要依据,跟车车距应随车速的变化及时调整。通常在正常天气情况下,高速公路行车的安全跟车车距一般约等于行车时的时速数,如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则车距不小于100米;车速为110公里/小时,车距不小于110米。
在行车实践中,驾驶员通过“读秒”的方法估算与前车的跟车距离则相对容易且可行,即驾驶员默念“滴答”记下来测算车辆通过前车所经过同一标识物的滞后“秒数”,从而来估计与前车之间的安全车距。对我国关于安全车距的规定进行“读秒数”换算,当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前车和后车经过同一标识物时的间隔时间应不小于3.6秒,驾驶员可默念“滴答”4下才让自己的车头通过前车所经过的同一标识物,即可确保与前车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车距。但在拥挤的城市道路行车,以“读秒数”来确定安全跟车距离会使实际跟车车距偏大,因此在城市道路中行驶的跟车距离应适当缩短。在城市道路行车,只要保持与前车不少于2秒的时间差即可。
2.根据天气状况合理调整安全跟车车距
天气的变化将影响驾驶员的生理机能及行车时的视野,从而影响其驾驶操纵的反应速度。如行车时遇雨、雾、风、雪天气,或在天色昏暗条件下行车,驾驶员的视线会受到影响,情绪也会压抑;遇高温天气时,驾驶员容易出现肌肉松弛、心跳加快等现象,从而引起驾驶员情绪烦躁、身体疲劳,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应变能力下降;遇低温天气时,驾驶员肌肉容易出现收缩、僵硬,使行动变得笨拙。因此,驾驶员应根据天气状况的变化合理调整安全跟车车距,当在上述不良天气情况下行车,应适当增大跟车车距,以确保行车安全。
3.根据路面情况调整安全跟车车距
汽车制动距离将随路面附着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在雨雪、结冰、泥泞、沙砾路面行车,由于路面与汽车轮胎之间的附着系数将会降低,汽车的制动距离通常要比在干燥、平整、硬实水泥或沥青路面行驶时的制动距离增加1~6倍。因此,驾驶员在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行车时,应适当增大跟车距离。
二、跟车时的车速控制
驾驶员在跟车时,通常在正常路况时应尽量保持与前车速度一致,做到“你快我快,你慢我慢,你停我停”。当车辆行驶到高速终点或匝道附近时,驾驶员应有意识地提前减速,以防止出现前车因突然减速或变道而导致跟车距离的突然变小,影响行车安全。当在行驶中受侧向风影响或发现前车出现漂移现象,也应主动减速并适当增大车距,以利于有充足时间能采取应急措施。行车时一旦遇见能见度降低的情况,应根据实际行车条件合理控制好车速,如能见度为200~500米时,车辆时速应控制在80公里以内;能见度为100~200米时,时速控制在60公里以内;能见度为50~100米以内,时速控制在40公里以内;而当10米以外什么都看不到时,则因将车停靠在路边安全地带,待能见度改善时后再前行。
三、跟车时的安全动态预测
跟车时,驾驶员在跟车时除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确保有安全车距外,还应做好安全动态预测,既要预测车辆前方的安全状况,也要预测后车对己车的安全影响。通常跟车时,不能将视野局限在前车的尾部,应尽量放开视野,掌握前方两、三辆车的行进情况,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反应;当遇到前车制动灯状况不良时,应适当拉开车距或变道绕开。
小型车跟随大型车时,视野容易受阻挡,应适当拉开车距,尤其将进入前方路口时,应适当减速并观察路口情况,以免盲目跟随而导致违章,或突遇行人、骑车人横穿而惊慌失措。在拥堵的上坡路段跟车,一定要注意预留充足的停车间距,尤其不能紧跟在重型载货汽车或装满极易滑落物品的货车后面上坡。当遇到后车跟车过紧时,可以开启双跳灯警示后车拉开车距,以免在紧急制动时引发后车追尾事故。为提高跟车时的安全性,应尽量避免跟随行驾驶不稳、行进犹豫、变道频繁、车况不佳的车,不跟随正执行特殊任务的车或车队。
总之,安全跟车的经验在于日积月累。只要驾驶员在日常的行车实践中注重跟车实践的体会和经验总结,一定能提高行车安全性。
(作者单位: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