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创新教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2013-04-29 23:51:43杜惠芳
东方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情境资源生活

杜惠芳

就现状而言,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一次性成功率低,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构建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一、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要构建效课堂,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精心备课。备课要思考三个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2)我们怎样到那里去?(3)我们是否到了那里?“我们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确立目标”的过程;“我们怎样到那里去?”这是一个“导向目标”的过程;“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这是一个“评估目标”的过程。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实现多维度备课,备课不但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思考如何处理教材更易于学生学习;还要备教师自己,思考如何挖掘自身的天赋,扬长避短,展示自身的个性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二、设疑激疑,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教学提问的原则和教学提问的方法,良好的教学问题在于能够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而认知的不平衡会导致学生一种紧张感,也就是形成一种认知动力,努力寻求正确的分析方式和认识结论,一旦问题得到解决,紧张感就可以消除,产生一种轻松、愉悦和满足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更强的认知动力。同时,课堂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乐于探寻问题的答案。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有助于点燃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火花。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学生领入一个他们喜欢的情境中,就等于领他们进入了知识的大门。

四、要联系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中考历史试题体现时代性原则,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来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挖掘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目标

课程资源指的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社会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的身心发展、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也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六、养成反思习惯,不断自我完善

要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课前备课要反思,课后更要反思。首先要从教师自己本身进行教学反思。课后静心的想一想:这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吗?这节课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在哪儿?如何改进?这节课学生感兴趣吗?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达到了吗?这节课的过度是否很好?能否进一步完善?等等。除此之外,单元考试后要进行单元反思,期中、期末考试后要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让自己的专业快速成长。其次,还要让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指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尤其是每次练习每次考试后都要进行认真反思,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让自己学会学习。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原则:一切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要以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为标准。要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教师首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情境资源生活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护患情境会话
漫生活?阅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