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该文主要针对刚果主要矿产以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刚果共和国的1/100万区域进行了一定程度山的矿产地质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调查结果进行结合,并作出关于该国主要矿产与地质特征的分析。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概况的基础之上,对金属矿产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的矿产分类,主要分为三个大类,分别为铁矿、金矿以及稀土矿,它们主要分布于结晶基底以及缘岩带之中;低温热液铜铅锌矿,这一类矿产的分布区域为碳酸盐地层;多金属矿,多金属矿主要是由地层进行共同控制的。
区域地质特征
地层概况分析。北部内陆构造区主要是由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分别是基底和盖层。对于基底地层而言,在其内部又可以进行更细的划分,主要分为太古宙柴鲁和伊温都结晶地块以及元古宙的塞穆勃-欧叟变质盆地,在这其中,结晶地块主要包含有绿岩与花岗岩:而变质盆地则主要包含有砂页岩以及硅质岩地层。在盖层之中,主要包含有硅质碎屑岩、粘土质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以及黏土层。
而对于南部沿海构造区而言,其地层出露了基底和盖层部分,主要包含有古元古界比寇斯组变质硅质碎屑岩以及中元古界摩斯欧瓦组硅质变质碎屑岩。向北依次为上白垩统至下侏罗统页岩和碳酸盐岩群(Seiab-Seiv)和摩皮额卡(Mpioka)组硅质碎屑岩,二者形成了尼伊尔瑞(Niari)盆地。
构造概况分析。在北部内陆构造区之中,主要包含有太古宇花岗岩穹窿带以及西刚果盆地。在前寒武纪末期,在近南北向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造山运动,而造山运动促使地壳发生了相应的抬升与剥蚀,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太古宇结晶地块以及变质岩盆地。然后在第四纪更新世后,又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西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促使地壳又发生了以此抬升,并由此逐渐形成了贝特克高原。
而对于南部沿海构造区而言,它主要是在多次的构造以及岩浆活动的条件之下逐渐形成的。首先,由中元古界岩浆侵入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侵入,侵入方向为北西向,这样一来,就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构造隆起,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马约比山脉;然后到了中生代,由于受到了北东南西应力挤压的作用,其构造又再一次发生了相应的变形,进而在马约比山脉形成一定的逆断层带。而对于结晶之间的低地而言,由于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沉积作用,逐渐形成了尼伊尔瑞海相沉积盆地。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之中,它又逐渐隆起,并受到了风化剥蚀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之下,在山脉的南侧逐渐形成了沿海的海岸盆地。
侵入岩概况分析。对于侵入岩而言,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辉绿岩体,它主要是在北部地区的北西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展布;第二部分则是辉绿岩以及中元古界花岗岩侵入体,其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地区,并沿着北西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布。
矿产分布概况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结合显示,刚果共和国主要存在着三种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别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以及能源矿产。三种资源的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究其分布状况来看,刚果共和国能源的分布呈现出成带分布的特点,通过对其产出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将金属矿产分为12个带,纵观这12个带的分布状况,大多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进行分布;而对于非金属矿产而言,它有一部分是伴随着金属矿产而产出,除此之外,非金属矿产也在局部形成了相对集中的独立矿带,例如位于南部地区的磷石矿(P)和钾盐矿(K)成矿带:相比于金属矿产与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的分布则显得相对分散,其中天然气以及石油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沿海地区,而泥煤则主要分布于东部以及南部的第四系之中。综合刚果共和国的矿产资源分布状况而言,总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即东部分布多,西部分布少;南部分布相对集中;北部分布相对分散。
矿产开发与配套工程
砂金矿点为已发现的所有矿点中最多的矿点,但规模均较小。矿点分布于太古宙绿岩带地层和古元古界比寇斯组硅质变质碎屑岩地层中,和地层关系密切。在地层和岩体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矿化作用提供了金的物质来源或就形成了金的工业矿体,均需要进一步收集资料和开展野外地质工作金都有源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原生金矿的找矿前景。该国的非金属矿产等能源矿产的找矿前景也极为广阔。刚果(布)是非洲次撒哈拉地区第4大石油生产国,估计探明石油储量为15亿桶。刚果共和国的两座油田,一是Nkossa油田,是迄今该国最大油田,可回采储量5亿桶;另一是Kitina油田,是该国第2大油田,储量145亿桶。生产的原油比重更轻,朋度分别为369和38,价值也相对更高。
本文主要针对刚果主要矿产及地质特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在对刚果共和国的1/100万区域进行的矿产地质调查基础之上,从底层概况、构造概况以及侵入岩概况三个角度对刚果共和国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阐述了刚果共和国金属资源、非金属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总结归纳出刚果共和国能源分布的特点,即东部分布多,西部分布少;南部分布相对集中;北部分布相对分散。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