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经常进行按摩,不仅能增强韧带的柔韧性和加大关节的活动范围,而且可加速疲劳肌肉中乳酸的排除,有助于减轻肌肉酸痛,消除疲劳,对体育运动有着实际的意义。结论:按摩对运动疲劳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按摩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有切实可靠效果。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的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疲劳与恢复是提高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可能有多种。
同样的,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也是有很多种的,物理手段,心里恢复手段,能源物质补充手段等。其中,按摩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纯自然的恢复手段早已在运动训练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进行自我按摩或相互按摩对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是很有帮助的。本文就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按摩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效果影响。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手段。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十年来有关于运动性疲劳恢复、按摩方面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料,获得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专家访谈法。通过向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面的专家征询意见,获得有关于按摩对于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方面的资料。
结果与分析
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在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中枢性疲劳。运动性中枢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即指由运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给肌肉以满足运动所需的现象。在运动性疲劳的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主导作用。运动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递质、调质、神经激素,如5一羟色胺、多巴胺、氨类等物质,是运动型中枢疲劳产生的敏感物质。疲劳的产生是中枢神经的一种保护性抑制,以防止机体发生过度的机能衰竭。
外周性疲劳。运动性外周疲劳是指运动引起的骨骼肌功能下降,不能维持预定收缩强度的现象。外周疲劳包括除神经系统和运动终板之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肌肉是主要的运动器官,因此,运动时肌肉能源物质代谢、调节、肌肉的温度、局部肌肉血液等就成为外周疲劳的研究重点和表现形式。
按摩的作用。按摩可以使心脏休息期延长,节省了心肌的能量消耗,从而减轻心脏担,提高心血管机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同时,按摩能使肌肉因无氧呼吸而生成的乳酸扩散进入血液的速度加快,血液的缓冲系统作用和调节机能的作用加强,降低血乳酸的浓度,减少疲劳积累,并使大脑和肌肉的血糖供应速度加快,较大程度地抑制运动后神经系统机能的下降。
按摩疗法的机理。一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和淋巴液等循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肌体接受按摩刺激时,作用区发生生理性的变化,这些刺激通过周围神经而传入大脑皮层,从而达到肌体内环境的统一。二是诱导深部组织的血液流向体表,或使一部分血液淤滞于局部,或使深部组织充血,以减低体内或其他部位的充血现象,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对体内能源物质的作用。三是调节肌肉机能,增强肌肉弹性,张力和耐久性,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物;使肌肉中原来闭塞的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加强局部血液供应,改善营养,增进肌肉力量和弹性,防止肌肉萎缩,疲劳时的肌肉僵硬、紧缩度和酸胀痛。通过按摩能促进代谢产加速消除,使疲劳消失的更快。四是影响神经机能,促使其兴奋或镇静,或解除疲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运动后按摩。运动后的按摩,也叫恢复按摩,主要是为了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能力。一般在训练的结束部分或比赛后进行,也可在洗澡后或晚上睡前进行。当运动员十分疲劳时,需让运动员休息2-3小时后再进行按摩。
按摩的部位应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和疲劳情况而定,一般是按摩运动员负担量最大的部位,当运动员极度疲乏时,可采用全身按摩。在进行局部按摩时,关节和躯干部以揉为主,四肢肌肉以揉捏为主。先按摩大肌肉,然后按摩小肌肉;一侧按摩后,再按摩另一侧。
臀部、大腿后侧等肌肉丰厚的部位,可用重力按压,使肌肉放松,消除疲劳。在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等穴位处点穴也有助于消除疲劳,减轻肌肉的酸痛反应。搓、抖动、叩打等按摩手法,也有助于放松肌肉,消除疲劳。一般在晚上睡前进行全身按摩,按摩时间需0.5-1小时,肌肉酸痛部位按摩时间可长些,一般先按摩大腿,后按摩小腿,再依次按摩臀、腰背、上肢,必要时还可以按摩头部。
按摩时应做完一个部位再做另外一个部位。做完一侧再做一侧,顺序进行。
按摩时还应注意体位,一方面要使被按摩者处于较舒适的位置,被按摩部位的肌肉要充分放松,另一方面也要使按摩者便于操作。在做恢复按摩时,可伴放轻音乐,能使运动员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
按摩的临床实践,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人为本,从整体观念上认识人与疲劳的关系,应用时注重以扶正为本,克服了一些恢复手段只治标不治本的弊病;按摩作为一种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按摩操作起来方便、易行,不受地点和时间的影响,其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议:按摩时,手法需柔和、轻缓,切忌动作粗犷和有疼痛感;按摩需保持清洁卫生,两手在按摩前必须用皂液洗涤和勤修指甲,免伤肤体:患有皮肤病或患病期不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