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谈对生命的认识

2013-04-29 00:44:03于海芹
文理导航 2013年8期
关键词:生物生命教育

于海芹

生命教育虽然和高中生物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而深远,并不是生物学科一门课程就可以完全概括的。许多学科如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也都是渗透生命教育课堂知识的途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在各门课程中都有目的有计划的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分解到日常教学中,就一定能把生命教育的理念深远地贯彻下去。

一、开展生命教育,建立正确生命价值观

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具有很大的空间,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寻找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做到适时、恰当地渗透。联系生物学知识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通过培育平菇等生物体验生命的历程;组织去医院参观产房、婴儿室等,体验生命诞生的喜悦,理解生命的尊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体会生命,掌握生命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结合生物教学内容渗透生命价值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青春期是生命最美好的时期,不仅仅是身体的迅速发育时期,也是精力旺盛,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智慧的关键时期,更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会遭遇成长的烦恼。所以,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生命,揭开对生理现象的诸多迷惑。例如:在学习“人体生命的调节”这课时,就引导学生结合有关的内容为自己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科学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合理的作息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效率,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

二、关爱生命成长,感悟生命的价值

高中生物教学要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时候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同时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最容易发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统计表明,每8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心理是亚健康的。所以,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青春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生物学教学就理应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有关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解开人类生理现象之谜,从而顺利的渡过青春期。例如:在教学“个体发育”时,就要求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①与小学阶段比较,你的记忆力、理解力有什么不同?为什么?②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是在什么时候,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处理?③在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心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遇到了哪些困惑,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讨论,全班总结这种方式,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够正确认识和沉着应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从而形成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利用模拟实验,认识生命的无比珍贵

生命孕育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人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这这些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学生理解透了生命孕育知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生命是如此的珍贵。例如: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这是理解生命是如何延续的关键地方,理解了它就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信息怎样传递的。于是请三个男同学和三个女同学(每对最好体型特征相似的,代表姊妹染色单体),然后每对中抽出一个同学组成一个“精原细胞”,让一个男生与一个女生背靠背的用胳膊拉起来,着代表一条同源染色体,男生代表父亲的,女生代表母亲的。教师进行讲解,当说明染色体进行复制时,“精原细胞”中的每个同学就寻找事先安排好的“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体单体”要面对面的抱在一起。当教师讲到同源染色本分离并自由组合的时侯,让每条“染色体”中的男生与女生分开,并分别到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内,以示第一次分裂过程的完成,以此类推,采用实验可以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生命信息是怎样传递的。

四、懂得敬畏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

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处处体现着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例子: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中提到了生物多样性,并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特别是潜在的价值,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与手段下,人类还没有能力完全发现其利用的价值,如果我们没有保护好,那以后将无法再发掘、再利用。所以,我们更应该有这种保护意识,参与到保护濒危生物的活动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等同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例如:在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兴趣小组“探究污水中微生物种类和生长状况”活动中,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微生物的数量与形态特征,并用一个月的时间连续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当他们用显微镜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生物时,表现更多的是一份惊喜与自豪,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多样与美妙。于是像敬畏人类生命一样敬畏其它们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最早的生物是单细胞的生物,通过漫长的演变,才得以进化成我们人类。这样,学生有了更深的感叹,感叹生命的来之不易。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思想沟通的桥梁,是师生语言感染的舞台,是师生知识交流的纽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理想的课堂就是磁力、张力及活力的和谐,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让我们通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来实现生命的律动,焕发课堂的风采。

(作者单位:江苏省清江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