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娟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贯彻《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我园开展了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活动,园长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将《指南》精神内化于心。通过学习,我深切的感受到《指南》如同幼儿教育的魂,它比《纲要》更为细致、更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它无疑将成为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启明星,帮我们点亮成长之路。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并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并为儿童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拟定了目标和教育建议。它完全遵循3~6岁儿童的发展客体和学习客体的规律。比如,这个年龄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喝水习惯等,它不完全指向于和学业有关的学习。所以,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确立广义的幼儿学习观,这也是《指南》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不解决“什么是幼儿的学习”这个问题,“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将无法解决,因为许多人只认为跟学业紧密联系的学习才是学习。对幼儿来说,学习的含义是广泛的,探索自然,探索周围的人和事,探索自身的能力,都是学习。
《指南》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早期教育不是早点让孩子学习知识,早期教育开发也不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而是促进儿童身心两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发展的害处是它必然以牺牲其它方面为代价。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遵循学前教育规律,要让儿童在适宜的阶段做适宜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朋友们对孩子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积累,忽略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性未得到充分的尊重。更为可悲的是,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口味,丧失了科学教育的立场,将学前教育的目的抛之脑后,带着孩子学着不感兴趣的知识、做着不愿意做的功课。表面看,短期内,幼儿确实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并没有多大益处。大家要知道,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游戏才是学习。在幼儿阶段,学习和玩是分不开的,没有玩,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幼儿阶段的主动学习。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不是幼儿的学习而是成人的规则游戏,与尊重儿童的现代教育观背离,与幼儿的后继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对立。《指南》设置了教育建议部分,每个教育建议部分都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让教师和家长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此领域、此阶段可采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准确把握指导幼儿学习方法的尺度。
3~6岁儿童的思维处于直觉形象阶段,他们需要的是亲身感知、体验,所以幼儿园教育应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而不是从书本中的概念和知识出发。只要是与孩子生活有关的,是他们感兴趣、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有助于他们拓展其经验和视野的内容,都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孩子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也是《指南》中明确强调的,要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结合个别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来进行教学,防止成人化、小学化倾向。加强孩子的探索、操作化,使教育切实到位,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利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利用熟悉的环境,以适合的方式组织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
《指南》指明了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为正本清源,防止和克服“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不可回避的是,小学择校现象和入学考试问题屡禁不止,一定会让部分家长做出牺牲幼儿的快乐童年和身心健康的决定。为了能够让《指南》真正成为教师的 知音,幼儿的福音,家长的依托,我们真切的期望: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整治力度,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依法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坚决取缔围绕小学生招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考核、免试、测试等选拔性考试,铲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土壤。二、要积极探索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以及主动性、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准备。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教育内容。小学要重点做好入学后的过渡和适应教育,有针对性地缩小两个阶段在环境、课程、班集体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差异,减缓学习的坡度和难度。严禁小学一年级以任何理由压缩课程或加快课程进度。三、广大家长要切实转变观念,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教育责任,提高育儿信心和能力,重视和珍惜与孩子沟通、交流、分享快乐的重要性,多花些时间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另一方面,要自觉抵制各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教育的真正价值是改变人,而不是淘汰人,这也是教育的宗旨,中国的教育发展方向终究会为每一名儿童的成长绘画出一幅幅灿烂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