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婚姻更需要智慧

2013-04-29 23:23:48东方愚
中国连锁 2013年8期
关键词:商人世纪经济学

东方愚

马云婚变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潘石屹与张欣的婚姻几近破裂事出何因?史玉柱为什么会与董春兰离婚?隐藏在中国“首善”曹德旺心底的秘密又是什么?

管理婚姻比管理一家企业更需要智慧。一个人在政商关系方面可以阳奉阴违,但在夫妻关系上不至于常戴面具;一位商人,如果他的家庭破碎了,或遭遇过婚姻变故,同样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他在商业上的风格。《荷尔蒙经济学》通过对100对企业家夫妇的调查和研究,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其分为七大类型,又分别从每一类当中挑选了四个不同风格的样本,尽可能还原不同类型的中国企业家们择偶与婚姻之“大片”。

我曾对“婚姻经济学”这一概念有点厌恶,因为经济学上有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前提,即假设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一切行为的目标,都是希望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我们怎能以如此功利的眼光来看待婚姻呢?

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觉得“爱情至上”。直到后来我读到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Cary Becker)的《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才开始改变看法。

贝克尔认为,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对方需求、沟通商品交换条件和签订契约的过程,而婚姻的本义,也可以理解为人们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的一种组合形式;他同时还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家庭中男女分工、对孩子的不同需求甚至一夫多妻等话题。

而中国商人们的婚姻,与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是密不可分,甚至亦步亦趋的。

那些出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他们的婚姻大多是由父母包办、媒人牵线,或许见了一面就订婚了,就算提出一些要求,也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

譬如陈红华当年和后来成为“钢铁首富”的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相亲之前,唯一的要求是对方是共产党员,而没有谁比沈文荣更合适的了。即使到了21世纪已经过了10年的现在,沈文荣仍然常常强调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他甚至觉得“民营企业家”这一词汇带有贬义。

那些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企业家的择偶观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结婚,这个年代,“下海”是时髦词汇,年轻的中国商人更加注重物质的丰富甚至个体的自由,于是,在他们找结婚对象时,“志同道合”成为一个关键诉求。

什么样的情形叫做“志同道合”呢?同学、师兄妹或校友是一种类型,譬如黄宏生与林卫平、马云与张瑛、段永平与刘昕,分别对应这三种情形;事业伙伴是第二种类型,最典型的代表则是“首富先生”黄光裕和妻子杜鹃;第三种代表类型则是机缘邂逅、互相吸引者,比如潘石屹和张欣、李国庆与俞渝等,他们是20世纪90年代“海龟与土鳖”式闪婚夫妻中的代表。

再往后,是进入21世纪才结婚的中国商人,他们的婚姻画卷又有新特点了。他们仍然要找“志同道合”者,但是,对黄光裕和杜鹃那种生意伙伴式的婚姻之艳羡开始减弱,他们开始更多地注重双方在精神上的交流,至少主导婚姻的那一方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心灵上的慰藉。

这里面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形。首先是如江南春和王微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他们都有着文艺范儿。其次是以李兆会、汪小菲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80后或“富二代”们,他们中的好多人喜欢找女演员、女艺人——能不能帮自己在生意上出谋划策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喜欢、你愿意,我不干涉你的事业,但你必须为我们家传宗接代。再次是少数“新婚老人”,譬如郭台铭和李东生,他俩都是50后,前者因为前妻去世后另寻新爱,后者因为与前妻感情破裂而重建家庭。他们的妻子曾馨莹和魏雪,都是新时代的女性了。

猜你喜欢
商人世纪经济学
世纪赞歌
言而无信的商人
简明经济学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威尼斯商人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My School Life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