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京能创新驱动

2013-04-29 20:55赵方忠苑春阳
投资北京 2013年8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企业

赵方忠 苑春阳

实现整合之后的融合发展,才能将利益调整之后的摩擦与分歧消弥于无形,组建近十年的京能集团选择的突破方式是创新,以此完成了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突围

一场事关北京电力能源投融资与竞争发展的大整合,于2004年正式开启。在北京市国资委的推动下,原北京国际电力开发投资公司和原北京市综合投资公司合并重组为京能集团。2011年底,北京市又从优化首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高度,将热力集团并入京能集团,促成了京能集团电、热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到2012年底,京能集团资产规模已达1371亿元,净资产455亿元,集团营业收入290亿元,利润总额35亿元,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400位,成为了国内名副其实的电力能源巨头。

京能权属的原三家企业都有着数十年的历史,要完成国资委构建北京办电主体和能源投融资主平台的既定目标,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整合,只有实现整合之后的融合发展,才能将利益调整之后的摩擦与分歧消彌于无形。在这样的理念牵引之下,组建近十年的京能集团选择的突破方式是创新,以此完成了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突围。

科技创新无处不在

对于科技创新的意义,京能集团副总经理刘海峡向记者表示,作为北京市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大户,京能集团既是北京二次能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北京一次能源的消耗者,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降耗减排,用实际行动建设美丽北京,不仅是能源企业自身发展的追求,也是京能作为国有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

自成立以来,京能集团已经获得北京市政府、国家电监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及行业协会颁发的科技成果奖47项。

刘海峡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年度,京能集团均能斩获各类科技奖项。时间仅仅过半的2013年,京能集团及所属单位承担和完成的“防腐高效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与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综合技术与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等3项科技成果便已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事实上,早在2008年前,京能集团便投资10多亿元,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北京地区所属电厂包括燃气电厂,全部进行了脱硫、脱硝、除尘、低氮燃烧的改造,使京能集团在京电厂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最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对电厂所要求的2014年应达到的指标。

在积极对燃煤电厂进行环保设施改造的同时,京能集团还加大了对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截止2013年5月31日,集团系统内已投产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项目58个,发电装机容量4558MW,占集团总控制装机容量14038 MW的32.47%。

而伴随京能逐年对节能减排降耗的大手笔投入,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也不断涌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进一步凸显:采用低床压运行技术的京能集团京泰发电公司,通过进行CFB锅炉的低床压运行方式调整,降低用电率0.2%-0.3%左右,年可节约资金279万元左右;

研究应用的生产运行机组运行优化技术,使京能集团岱海发电、京隆发电、漳山发电公司等企业,年节约标煤约3万吨,效益增加约1650万元。赤峰公司采用低负荷下单风机运行方式,机组负荷下降至60%以下时,机组采用单一次风机、单二次风机运行方式,一年可节约标煤约0.56万吨,效益增加约308万元;

采用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京能集团宁东发电公司,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以及水网各系统用水的自动监测和调整,被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授予“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的称号,并被宁夏水利厅确定为宁夏电力行业节水示范电厂……

据了解,京能集团及所属企业近年来累计提交发明专利申请9项,目前正在申请过程中的发明专利6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累计提交实用新型专利申请70项,目前正在申请过程中的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67项;累计提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项,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1项。

不仅如此,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京能集团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亦得到大幅提升。

据刘海峡介绍,京能集团高安屯燃气热电采用了“数字化电厂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发电厂的全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京桥热电、京西发电及康巴什热电公司等火力发电厂采用了机组APS一键启停技术,全面提升了集团火电机组整体自动化控制水。

此外,京能集团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全面建成了集团系统一体化管控的综合信息系统(ERP),在集团所有企业上线实施,实现了对集团所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物质、财务、人力等方面信息化、一体化管控。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京能集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京能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途径,而这种动力还在新合并重组的企业间持续传导。

2011年底,京能集团与北京热力集团完成合并重组,仅2012年,北京热力通过能源管理,全年便实现节气2032934立方米,节电3320426千瓦小时,节水13万吨,节煤1089吨标煤,折合节约标煤5.2331万吨,并因此获得“2012节能中国先进单位” 、芬兰能源部颁发的“清洁能源设计奖” 、第四届“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正是缘于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多年的抢眼表现,诸多的国家、市区级科技攻关项目纷纷选中京能集团,近期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就有包括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863项目,以及北京市和海淀区、延庆县等科技计划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京能集团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京能集团对当前电力行业的新技术和先进科技成果进行了认真调研与分析,并决定将电-袋除尘技术、数字化电厂技术、发电厂余热利用技术、烟囱防腐采用GD-APC技术和吸收式热泵技术等5项比较符合京能集团创新发展要求的先进技术在全集团进行推广。

据刘海峡透露,2013年,京能集团科技攻关项目共立项25项,科技研发费用投入总计2.5亿元左右,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亿多元。

管理创新引领前行

作为一个投资遍及全国18个省市,全资控股企业达150家、参股企业95家的能源巨擎,若有效实现集团战略意志在全系统的推行,管理创新无疑是京能集团的一大要务,也是诸多大型国企都须解决的难题。

刘海峡告诉记者,京能集团在北京国有企业中首开先河地向全系统推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作为北京市管理现代化成果培训教材在市属企业中推广,成为了地方国企管理创新的典范。

2010年,京能集团本部开始进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等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发布集团公司管理标准171项、工作标准137项,检索国家、地方技术标准1965项。

2011年,京能集团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两年规范运作、三年巩固提高”的工作要求,完成集团系统39家控股企业标准注册、审核验收、现场检查等工作。

2012年,集团对控股企业进行了全方位对标管理。

自全面建设集团标准化工作开始,到全面推进控股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京能集团始终采取自行设计、自行实施、全面推进、全面提高的新方法,走出了自上而下建立、实施与推进,到自下而上验证、评价与整改的新思路。

从效果上看,京能集团标准化管理体系以鲜明的创新性、较强的适用性、高度的融合性、强劲的推进性赢得了全国管理创新评审委员会专家的认可。在实现管理内容、管理层级、管理对象和管理业务全覆盖的同时,保证了集团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升了管理效率、促进了集团的快速发展,在地方和行业内发挥了重要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创了市属国有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开展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先河。

此外,作为北京电力能源投融资的主平台,和一家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京能集团还在全市国企中率先成立了财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据初步统计,京能集团自成立以来共获得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2项、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43项、北京市管理创新成果48项,涌现了以岱海模式为标志的一大批管理创新成果。

“创新让集团的发展更加持续,企业内部的合作更加协同。”刘海峡向记者坦言了创新带给京能集团的四大深刻影响。

一是企业在管理中更加注重对创新实践的系统思考、全面变革和整体提升。近年来,京能集团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单项管理方法、工具的运用到国内外先进工具、方法以及系统集成运用,有的是通过战略统领、全局贯通的方式来实现,如岱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的是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的方式来实现,像京阳热电公司的都市中心区生态热电厂的建设管理;有的是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来实现,如集团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建设的试点与推广;有的是通过流程、制度、标准的协同整合来实现,如集团本部及控股公司标准化工作体系搭建和实施。诸如此类,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整合,实现了“方法本地化”和再创新,其中融合了京能集团的全体智慧。

二是企业更加注重技术革新和管理变革的并行与协同。越来越多的权属企业领导人员认识到这一规律,开展技术变革的同时强化企业管理。如岱海发电公司耗差分析管理;京隆发电公司褐煤掺烧、做好燃料科学合理配比调控;京能热电公司建立全方位节能减排工作模式实践与创新;京泰发电的基建、生产一体化管理等等。

三是企业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管理的基础由对相对独立的岗位管理改变为融合了制度、标准的流程节点管理,使得即时管控、远程监控等都成为可能。如北京热力公司的多热源大型供热系统优化调度管理;集团电力燃料公司的燃料集团化管理创新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京泰发电公司的“辅控一体化”等等。

四是企业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集团控股企业纷纷在“软”的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品牌管理、履行企业责任、实施人文管理,强调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等等。比如京能热电公司的清洁生产在企业环保管理中的应用,燃料公司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首都能源运行保障度,北京热力公司的建立优质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漳山发电公司的创业绩效源于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等等,这些管理实践既符合企业实际,又特色鲜明。

“随着京能集团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北京乃至全国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大家都感受到了创新所带来的价值。”刘海峡说。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