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3-04-29 00:44张砚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助学金

[摘 要] 新形势下国家加大了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但是,在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以及机制本身均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评定奖助学金,本文对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以及评定过程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认定

一、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背景

2007年5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此政策对国家奖助学金作了明确规定:高校奖助学金的三种类型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全额出资,每年奖励5万名在校大学生,标准为8000元每人每年,资助所有品学兼优的在校大学生。

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由中央负担,地方所属高校根据各地财力及生源状况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标准为5000元每人每年,覆盖面将达到全国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大学生。

国家助学金资金来源与励志奖学金相同,标准为3000元每人每年,资助面大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20%,主要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二、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贫困认定中的问题

1.缺乏量化标准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颁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此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义为国家招收的本专科学生中,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首先,这种解释缺乏量化标准,难以操作,较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因为不同的操作者对贫困有不同的理解;其次,很难判断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的资金,是否真正难以支付学习生活费用;再次,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生是非常少见的,如果真正从这个标准来判定,恐怕能进贫困库的学生寥寥无几。

2.贫困证明信度缺失

整个奖助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地方政府被认为是最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机构之一,因此,贫困证明成为大学生进贫困库的敲门砖。然而,就目前来说,要开一张贫困证明还是比较容易的,村政府在无监督、不承担任何责任与损失的情况下,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支持大学生读书呢?这种不健全的监督机制导制整个过程出现了诚信危机,使贫困证明的信度大打折扣。

2、评选过程中的问题

1.投票带来拉票之风

有些班级在评选助学金时采取班内同学投票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并不能把真正的贫困生筛选出来,首先,并不是班内的同学都对彼此相互了解,有些人只是根据别人的衣着打扮来判定是否贫困,然而,有些贫困生的服装可能是亲戚朋友送的,因此难以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贫困程度;其次,投票时必定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同宿舍的舍友一般会投同宿舍的同学,如果有同学平时情商比较高,人际关系稍好,在投票之前去拉票,可能会获得比较多的票数。因此,采用投票的方式不能解决问题。

2.两种极端均不利于公平评选

在评选的标准无量化指标时,一种比较容易的评选办法就是根据学习成绩排名来评定获资助者,这样看起来是选择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却违背了助学金评选的初衷,使其变成了奖学金,再者有些学生的成绩绩点没有太大的差别,仅仅因为零点几分的差距便决定一名贫困生是否受资助,不是十分的合理。

3、奖助学金机制本身的问题

1.助学金存在的问题

A、助学金名额已超出家庭较贫困学生人数

目前,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面已经覆盖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的20%,对于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此覆盖面已超过实际迫切需要这笔资助的学生数。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的问题:第一,加大了贫困认定的难度,少数全班公认的极为贫困的学生在认定时非常容易,而对于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家庭经济不富裕但也不太贫困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认定的量化标准难于确定;第二,增加学生之间的矛盾,对于那部分经济一般,不是非常贫困的学生来说,为了拿到助学金,大家互相比穷,结果争的面红耳赤,破坏了同学们之间纯真的友谊。

B、助长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国家设立助学金的本意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渡过暂时的难关,解决生存问题。然而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真正需要这笔资金才能生存的学生为数不多,助学金的资助范围已经超过了真正需要的人数,这使得这笔资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国家拨下来的资金,不拿白不拿;有的学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与其它同学争抢名额,甚至有的学生拿助学金来请客、高消费。这些“等、要、靠”的不劳而获思想与助学金的权利与义务不匹配密切相关。助学金的评比条件中没有对成绩与义务的要求,它既没有像国家奖学金的激励作用,也没有助学贷款的偿还义务,使得有部分学生仅仅依靠贫困就能拿到比其它学生多的补助,这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公平原则,容易助长学生以穷卖穷、不劳而获的思想,也与财富的按劳分配相矛盾。

2.国家奖学金存在的问题

A、成绩标准难以衡量

国家奖学金评定标准中对品学兼优学生的评定,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基本参照物,然而,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任课老师的评分标准不同,由于名额较少,一个年级只有一到两个名额,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评比他们的成绩高低呢?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多多少少的不公平。

B、高金额、少名额的分配不太合理

相对于国家励志奖学金与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是从国家层面唯一针对家庭经济普通的大学生,这部分学生的两大特点:一是经济条件还可以,不需要靠国家资助生存;二是占全体学生人数的大部分。这些特点就要求国家奖学金的单笔金额不需要太高,对于不贫困的学生来说,名誉上的奖励可能更重要;另外,较少的名额与较多的人数又构成了矛盾,因此,国家奖学金的设立金额与名额不是十分合理。

三、对国家奖助学金及其评定的建议

1、建立贫困生档案登录系统与奖助跟踪反馈机制

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第一年登记家庭经济情况,建立贫困生档案,包括家庭人口与成员的工作收入情况、存在何种困难等等。院系要以班级为单位将以上信息在参考证明材料后以电子版形式整理规档。以后每一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与家庭变故还有民意测评做小范围的更改,进行动态管理。

另外,还要建立一套跟踪反馈机制,班主任要对助学金获得者进行后期的明查暗访,落实资助金的流向;还可建立一个监督举报邮箱,对于将资助金用于奢侈品的学生进行处分并追回资金。也可让学生与学校签订《自律承诺书》,承诺将这些善款用在完成学业上,并毕业后努力回馈社会。[1]

2、改善国家助学金体系,使权利与义务对等

社会公平原则要求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而目前国家助学金体系使得学生只用符合贫困的条件就能接受资助,不用履行任何义务,这显然违背了公平原则。这使得助学金变成了大学里“免费的午餐”,这种潜在的诱惑造成众多学生争当贫困生的局面。

3、减小国家奖学金单笔额度,增加名额,明确申请条件

由于国家奖学金是为了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此部分学生不一定贫困,可能更看重国家奖学金的名誉,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适当减少助学金的名额,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适当减少国家奖学金单笔额度,增加名额,争取将国家奖学金分配到各个专业中,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由于专业课不同与任课老师评分标准不同所带来的公平性差异,另一方面还能更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国家所设立的三项奖助学金中有两项都是为贫困生设立,而那些绝大多数家庭普通、成绩优异的学生均不能受益,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奖学金制度,比如加拿大,对入围国家奖学金的申请者进行面试,要求他们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证明材料以及参与老师研究项目的证明(若有公开发表的文章或成果更好);并且出示社会上为大学生组织各类竞赛的成绩证明。[2]这比单单依据学生的学分绩点来断定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来说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凤.国家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2]董婷婷.国家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0

作者简介:张砚清(1982—),山东庆云人,女,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助学金
济源市关工委举行“关爱助学金”发放仪式
我为什么不再申请助学金 来自贫困家庭孩子的哭诉
郁南县
鹤山市
阳江市
怀集县
大埔县
助学金发放不能成黑箱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