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3-04-29 15:12:19贾林文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评价

贾林文

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历史课堂的开展。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还要合理设计教师的课堂提问。另外,教师要根据学情、教学内容和教材,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并有效评价。历史课堂提问问题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上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思路能否顺利地实施,问题意识是基石,课堂提问是关键。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学习的愿望;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如果精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则可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古语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古人也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愿问、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1.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敢问”在课堂上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和学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及能力培养最适宜的气候与土壤。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插图、日常生活、各种俗语、实验现象以及自身体验等各种途径提出问题。如讲授《秦王扫六合》一课时,可以出示当时六国地图,用不同的颜色将各国版图以被合并的顺序先后展现出来,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3.授人以渔,让学生“会问”学生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知道提问的方法。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逐步训练学生的提问技能,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问题产生的来源很多,关键在平常的教学中多给予引导,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仅敢问、乐问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有问题可问,尤其是能问出有价值的问题。4.适时评价,让学生“善问”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要认真渗透给学生“问就比不问强”,要经常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教师课堂提问的设置也十分关键。课堂提问涉及到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时机、方式途径等,要想很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中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三项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通过教师巧妙设置的疑问,使学生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得出规律性的东西。二、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呢?这就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或经教师的点拨引导,能获得成功的喜悦。1.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激发联想讲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提问:“假如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论证,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的必然之举,林则徐的禁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战争的到来,进而使学生弄清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2.变换角度,以问引思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为使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框架,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打开新的思路,教学中应变换角度重建知识体系和健全知识点,把知识引向全面,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如在讲授“伐无道,诛暴秦”时,可以假设这样的问题:“假如那时你是秦朝的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在看到秦朝暴政,你该怎么办?”类似这样的问题,很能吸引学生,他们各抒己见。学生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学习历史,而是与历史人物同呼吸共患难,更好地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人的价值和行为的分析,获得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总之,采取变换角度的方法提问,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强化,智慧火花得到了进发。3.创设矛盾,激起波澜针对某些特殊的历史问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因此,若能在提问中直接引起对立意见,则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讲授“五四”运动时,我提出为什么这一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难道说这个时候中国的工人才诞生?两者之间有没有矛盾?引发学生探求中国近代工人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以往的工人运动和这一次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4.引入竞争,以问探幽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探究学习,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恰当地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辩论等形式,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例如,在讲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这节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分别以美、德、英、法四国代表团成员的名义分成四组,召开国际会议,分析讨论本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经济状况、原因和帝国主义特征。然后由各国代表阐述,并允许其他代表团成员质疑辩论。问题和规则一宣布,全班开始热闹起来,有翻书的、有记录的、有讨论的。短短的几分钟让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了一回,随后又出现了激烈的短兵相接,黑板上不断变化的分数就说明了交锋的激烈程度。就这样在思维火花的不断碰撞中,学生的历史理性得到了提升,并逐渐生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表扬、赞赏的眼光投向每个参与的学生,给予他们信心和激情。5.创设发难型问题,诱导思维历史学习的批判思维表现在对传统的或一般的结论、观点能够大胆质疑问难,对前人积累的知识能够正确地分析批判,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成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的认识无不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由于受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人们对于客观外在的认识常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甚至是谬误。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6.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如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把仿制的北京人的头像模型带入课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比较,学生就会很快回答并掌握“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这一问题。总之,只要我们遵循问题设计的原则,讲究问题设计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三、历史课堂提问的注意点1.要提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提问应从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正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不能牵强附会,搞形式主义。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有点石成金之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应从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个性特征出发,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符合其客观实际。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心理状态,思想趋向,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诸多方面有显著差异。因此,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宜。3.提问要有针对性,精心设计好每个问题从科学的教育教学原理出发,要有启发性、开放性、深刻性,切忌平、淡、浅、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不能在枝节上拉扯过多,更不能无的放矢.如讲授《昭君出塞》时提出:昭君出塞的举动为什么受到后世的称颂?学生议论后加深了对“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这一观点的认识。4.有效提问需要有效评价。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教师提问之后对学生的回答应当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它对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提问的效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效评价可分为激励性评价和否定式评价两种形式。新课标强调激励性评价,并没有摈弃否定式评价。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式方法,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为突破口,这样才能达到有效评价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深层次思考。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总之,“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与催化剂,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问题的设计方式也是千变万化,我们在实践中勤于摸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章贵.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的课堂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2]宋亮.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2012,(10).

[3]陈德鹏,路运.谈历史教学的提问方式[J].许昌师专学报,2010,20(1).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评价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