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

2013-04-29 09:53邹曙南
职业·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遇挑战

邹曙南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又遭遇诸多挑战。从地方政府到校方,应知难而上,通过构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专注做好培训提高工作;加强课程评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强化校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领导;发挥教师个人主观能动性,培养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些措施明显改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状况。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机遇 挑战 对策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大量创办始于1999年,2006年起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从地方到高职校方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都高度重视,将大部分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其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相比之下,校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却对思政课的教育功效期望很高,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比对专业课教师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思政课相关的理论了然于胸,而且要熟悉专业,能结合专业要求展开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学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步入正轨,始于2005年。当年国家面向全国颁布并推行“05方案”,对各类高校的思政课教学进行纲领性的指导。近8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发展基础

(1)国家政策导向明确,扶持力度比较大。围绕着胡锦涛同志“3·8批示”提出的思政课教学状况要明显改善的目标,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以及《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等文件。在这近8年的时间里,国家政策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本科院校思政课的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也让高职院校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的方向和内容。为今后开展思政课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都是高职思政课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2)逐步形成职业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个培养目标,高职专业的建设思想定位于“面向行业,依托企业,突出职业,瞄准就业”,构建了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相适应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能积极吸取企业实践中的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方式方法更能结合企业实践实际。高职思政课理所当然也在不断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上尽可能掌握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要求,将职业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切合实际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高职大学生,以适应各职业岗位的需要。

(3)结合本地实际和高职院校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思政课教材通用于全国本科和专科,但对高职的针对性却不强。这样的一套教材体系要在高职落地生根,获得真正的实效,就需要做好教材体系向高职的教学内容体系转化的工作。已经有不少思政课教学人员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致力于做转化工作,而且也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生源,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体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强化实践教学。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学的需要与基地能够提供的资源服务相脱节等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尝试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力度,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群的教师队伍建设,尝试把教学实践任务交给基地的教师去承担。思政课教师首先按课程资源要求选好基地,然后着手与基地共同进行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明确基地教师的目标和任务,对基地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对导游进行教学培训,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实践教学。这样,随行的教师把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送到一个个实践基地后,就如将学生引入了一个个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既有课堂教学的严肃又有旅游考察愉悦的教学园地,从而达到最佳的实践教学效果。将教学实践任务交给基地的教师去承担,可以大大减少实践教学组织教师的工作量,从而将整个实践教学引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机遇与挑战

未来高职思政课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首先是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重大机遇,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势所趋,专业建设走校企联办专业之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思政课教学完全可以借力专业建设的发展,运用企业方面的优势,有效发掘行业企业和专业的资源,拉动思政课的发展,更好地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服务。

其次是产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行业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主要是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思政课建设,必将为提升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声誉和办学地位,以及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基础。

三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能否招得到学生。实习、就业是学校生存的命根子,实习、就业这个出口畅通,招生这个入口就不会太难。这就需要学校能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培养能够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确实成为企业后备人才储藏库,企业才会乐于与学校合作。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专业老师的责任,也需要思政课教师的引领和支撑。

四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某些学校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推动思政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增强了发展的后劲。

但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职学生来源的多样化,尤其是三校生(来自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的数量大大增多。三校生没有经历过高中的学习生活,文化素质远远不如普高招来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弱,对理论性比较强的思政课持不喜欢的态度。其次,地方政府不够重视高职思政课,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由没有多少基层工作经验、但是会考试的年轻人组成的,由于人数少、经验不足、工作量大,财政每年下拨的经费也有限,每年能确保做到的是组织一次骨干教师为期几天的封闭学习、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一次年度工作检查,但是很明显,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得到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很少。第三,受市场经济影响,特别是面临的生源危机,高职院校没有太多精力谈教学谈科研,重心偏向于招生和经济指标的完成,念生意经过重。第四,不少高职院校固定开设的思政课只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课程不少院校则是将其融入专业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由专业课教师来教授,思政课课程和课时存在被蚕食现象。第五,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现有的较高层次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上,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几乎没有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带头人,而学校引进有影响力的思政课带头人的积极性,不如引进专业负责人那样高。第六,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不过硬,教学、科研能力不强。教学、科研能力包括:顶层设计能力、吃透政策能力、分析形势能力、校企合作能力、研究理论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和宣讲主流价值观的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以及开展科研的能力等。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不强,再加上教师视野不开阔、思想不深刻、观点不鲜明、论述不清晰,没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教师授课流于肤浅,或深入浅出的功力不足,师生互动也比较少,造成学生兴趣淡漠,认同度不高,课程亦缺乏内涵。第七,思政课课堂教学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甚至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觉得学了没用。

二、对策

思政课要立足已有的优势和基础,着眼于未来发展需要,围绕制约发展的重大瓶颈,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实现“05方案”改革的设计目标,用好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制度,大力促进思政课教学的完善创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1.构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有人就会有思路

人才始终是干好事情的关键。提高人才质量,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地方政府应想方设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把地方所有的思政课教师纳入管理范畴,借鉴国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做法,争取专项资金推动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和运转。该中心要广泛汇聚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地方的力量,构建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为思政教育人才的培养出力。

利用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展开培训。首先是全方位的师资力量。不仅是本省各类高校的师资,各级党校的师资、省外各类党校的师资,以及来自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师资,都可以成为共享的资源。这就需要树立“只要有需要,全国的师资都可以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师资”的理念,从而减小了培养和管理本校师资的财政负担和业务指导压力,效率高而成本低。其次是培训对象的全方位、多层次。高职的思政课教师、学工办干部、各类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乃至学生干部都可以是培训教育对象,有机会都可以参加全省、全国各地的相关培训工作,成为大培训中的一员。与此同时,岗前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时事政治教育、各行各业职业道德个性规范、各类职业背景介绍、中央和省级人大会、党代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培训等等,都可以作为培训的内容。再次是培训方式的全方位、多层次。要突破培训就是办班讲学的思维定式,积极地引导教师把现场教学、工作研讨、实地调研、经验分享等形式引入思政课的课堂。除了能向学生传播知识理念,训练能力的工作也要同步进行。

2.加强课程评估,促进思政课发展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思政课程建设的宏观调控,不断充实完善评估办法和手段,把评估打造成增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可以参考专业评估和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组织教育界和行业企业相关行家里手,对思政课进行评估。借评估契机,认真全面地总结思政课教学的经验、教训,以及得失,促进其建设和发展。

在评估中要突出考察思政课教师对实践课的评估。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两类:一是在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二是在传统革命圣地和纪念馆类型的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教师应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标准,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分类考核完成之后再总结出一个综合考评结果。而这个结果要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全面考核,促使学生真正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职业道德能力。

3.强化校方对思政课改革的领导

校方要转变把思政课边缘化或弱化的倾向,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要成立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以加强对思政课改革的领导,努力改变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状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年龄相对也比较年轻,兼职教师比较多,校内教师承担的工作量比较大,很难有业务进修实践的机会,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导致学校缺乏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此,校方要下大力气引进得力的课程负责人,培养骨干教师,配备充足的师资,用优质的师资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4.培养教师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要想培养出学有所成、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学生,教师首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名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教师,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形势、政策解读能力。一名具有良好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教方式和校企合作能力。只有“家门—校门”成长经历的教师,最需要补的课是直面矛盾的历练和校企关系的考验,增进自身的企业阅历,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还要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让科研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一剂良药。

5.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高职思政课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不仅需要学会构建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相适应的、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也应积极吸取企业实践中的素质要求,教学方式方法更应结合企业实际,从校企深入合作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同时还需要解决好思政课融入学科建设的问题,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强化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把对课程整体性特点的研究融入学科建设之中,还要将四门课程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6个二级学科的内涵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每门课程内容中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改革问题,把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融入学科建设之中。这样的转化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增强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崔昌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32).

(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遇挑战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启示
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