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浪漫,还要有理性

2013-04-29 00:44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13年8期
关键词:学弟学妹理性

“梦想”这个奇妙的精灵当然并不专属于孩子,但是它肯定曾在每一个孩子的窗前飘荡,为他们点亮一盏指引未来的心灯。当我们的师长回想往事,重温年少时的梦,他们又有什么心得体会,能与我们分享呢?

亲爱的读者——广大初一、初二的同学们:

我们是5个来自不同单位的老师,年龄都在40岁上下,是你们父母之辈的人。但我们很乐意称你们为“学弟、学妹”,这倒不是为了和你们“套近乎”,而是因为,过去我们也曾是学生,是初中生;而且,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我们愿意一辈子学习,一辈子做学生。我们是比你们年长一些的“学生”,理所当然是你们的“学长”了。

小孩有小孩的梦想,大人有大人的梦想。作为从小孩走过来的大人,我们自然也曾拥有过像你们一样如花似锦、瑰丽无比的梦想。如今,我们经历了不少事情,有了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变得相对成熟和理智了,思想则越来越现实与理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仍然)有许多梦想。“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我们愿意一辈子都有梦想,一辈子都在“做梦”——终身学习,“终身梦想”,终身努力,不断圆梦。

既然是梦想,就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实的真相来构成,按照现实的逻辑来表现,就必然有超越现实、神奇浪漫的色彩,否则就不是梦想,或者不能称为梦想了。但在另一方面,梦想也不等于是没有边际的乱想,更不等于是荒诞不经的瞎想,在“浪漫”的同时,它还要有一定的现实的基础,要有一定的理性的因素:梦想(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理想,是一份具有一定理性色彩的浪漫情怀,是人们“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的心境,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有所实现的未来。没有理性因素的梦想和没有浪漫成分的梦想一样,都不是我们所需要、所追求的“梦想”,甚至,它们本身就不是梦想。

因此,在我们这一组文章接近尾声、我们的“笔谈”即将结束的时候,非常乐意与你们——我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谈谈“少年梦”的浪漫与理性问题,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浪漫”好理解,它的意思是,不为现实所拘束,自由自在,向往美好;“理性”是大家可能相对陌生一点的词语,其实也不难懂,它指的是,不为情感所左右,思维比较冷静,更多地考虑梦想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等问题。其实,在上面的“梦想秀”“梦‘飞鸿”(关于梦想问题的书信)两个部分中,作者——我们初一或初二年级的同学就已经较多地考虑到梦想实现的可能性、梦想必须与现实联系起来等问题,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了。

我们想说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每一个同学,每一个中国少年都要有自己的梦想,也都要有为全体“时代少年”理应共同拥有的梦想。没有梦想,就自然不可能拥有少年人所应有的浪漫情怀,就会显得未老先衰,暮气沉沉;除此之外,他其实也缺乏少年——不断长大成人的“人”所应有的理性,因为理性还意味着必要性、规律性,而少年必须有“梦”,善于“做梦”是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内蕴的规律性。拥有梦想,将有两种可能,即实现或者落空;没有梦想,只有一种结果,即只能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一事无成。所以,就像我们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那样,“有梦”也是时代、社会、学校、家庭等对我们的要求,它连同“应该有怎样的梦”“怎样实现这些梦”等,都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严肃思考的问题。

第二,梦想可以很大,但当我们开始拥有这样的梦想时,就要有一定的心理和行动准备。我们也注意问一些孩子,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几乎每一个都说得很美丽,也比较宏大。这是可以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我们的梦想不能超越当下的生活,而与我们每天行走的轨迹十分靠近,那么这样的梦想层次就比较低,甚至不能构成一种梦想。梦想应该大于、高于、远于也美于现实,只有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定或较大的距离时,它才能对现实产生必要的引领和驱动作用。中央电视台5月2日的《新闻直播间》节目街头采访劳动者,南通的一位名叫刘武豪的23岁工人说自己的梦想是“做个国家领导人”。假如是在过去,这或许会被人们讥笑为痴人说梦,但在今天,包括央视记者在内的许多人都表示理解、赞赏和支持,为他加油。应该说,普通工人成为国家领导人,“概率”是很低的,但谁能说绝无可能呢?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就是从一名青年工人(木匠)一步步走上后来的领导位置的。我们不必笑话刘武豪,不必笑话自己或同龄人有着(有过)像他一样的“狂想”。正如唐代诗人李贺诗云,“少年心事当拿云”,没有“拿云之心”“凌云之志”,还是什么“有为少年”?当然,我们不应该在“志存高远”的同时,却有着另外一些不利于成长的消极心态与行为。譬如懒惰懈怠,好逸恶劳;譬如“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对于少年人来说,只要无碍他人、不害社会,怎样的梦想都不为过,都不可笑,可笑的是不付诸行动,或者彻底把梦想与行动割裂开来。我们常常批评一些人“眼高手低”,它所指的就是上述的表现;当然,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我们又要提倡“眼高手低”——既要有高远的理想,也要从平常的事、身边的事和细小乃至琐碎的事做起,踏踏实实往前走,也许最终并不能登上梦想的巅峰,却可以不断向上,不断向美的境界逼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梦想表达”呢?“大梦”仰赖“小行”,“志远”还须“行近”,让我们“时刻准备着”,揣着梦想上路。

第三,正确看待和理解“少年·梦想(立志)·有为”之间的关系,初步知晓这些关系内部的复杂性,以此努力把准“人生初程”的目标和方向。中国有句话,叫“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一句人生箴言,它言简而意丰——有志向、有梦想的人,最终一定能成就事业。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其实只是一个美丽却未必都能成真的祝愿。人们努力了,但壮志未酬、美梦成幻的情形也不少,因为,在“有志”和“事成”之间,往往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因素在起着相反的作用。我们的同学涉世未深,对这些难以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体会,对此不必着急;当然,干着急也没有用,很多事情需要你经历了,甚至有了教训之后才能有认识,有经验,挫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说这些,就在于提醒大家,不要简单地理解梦想与努力、努力与作为等之间的关系,更不要在付出努力而相关梦想未能立即成真之后就不再相信自己,就自暴自弃;而要有一定的耐挫准备,要知道,挫折和一时的失利其实也是非常珍贵的收获和财富。

说到“少年·梦想(立志)·有为”之间的关系这一话题的时候,我们还想到另一些情形。有些人在少年时期不曾有什么宏大的抱负、瑰丽的梦想,但长大以后却大有作为,甚至成为对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有卓越贡献或重大影响的人物。这里只说俄罗斯总统普京,据有关资料记载,他“12岁之前是在街头打斗中度过的”,是典型的“问题少年”。如此传奇人物,其“少小不优秀,长大却杰出”的个中原因一定是非常丰富复杂的,在这里不作探讨,我们提及他,目的在于提醒大家注意,不要用人(或自己)一时一地的表现去“限量”他(或自己),要逐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待己,看事待物。

第四,不要因为自己有着宏大的抱负、瑰丽的梦想,因而在另一些抱负没有这么宏大、梦想也不那么瑰丽的同龄人面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情绪。这又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从梦想到现实,其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说真的,你未必就能让梦想成真——最终有着很多可能性的梦想不足以成为任何人骄傲的资本。二是我们应该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趣、不同的梦想,我们无法要求所有的人都(梦想)成为科学家,成为总统,成为有大作为、有大成就的人,这是不可能的事;退一步说,假如每一个人真的都能成为伟大人物、重要人物,那么这对社会而言,对人类来说,未必是幸事,甚至就是一种灾难——事实上,社会需要无数普通人的支撑,人类仰仗无数普通人的推动,做一个乐观向上、和谐健康的普通人,这也完全可以成为你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与设计,或者说,成为你的一个切实、真实和充实的“梦想”!台湾地区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她的儿子安德烈是这样说的;作家刘继荣对她一直处于班级中游学习水平、却有着很高的“人际智商”、一直快乐生活的女儿是这样看的;一位美国前总统的母亲在别人向她报告儿子当选总统的喜讯时淡淡地说:“让我自豪的还有另一个儿子,他正在屋后挖土豆……”这位伟大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

……

“少年梦”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限于篇幅,我们只能和你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说这么些,说这么多。也许你所期待的是令人“激情燃烧”的话语,而我们却不是这样,甚至给你留下“泼冷水”的印象。我们希望你们不要形成这样的印象;但转念一想,我们似乎也不无一点“泼冷水”的用意。习总书记在点燃全民“中国梦”烈焰的同时,还谆谆告诫人们,“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可以视为是激情之后的理性。激情是需要的,理性也不可缺少,就像要铸一柄“龙泉”宝剑,既需要有炽热的火焰使钢熔化成为钢水,也需要有大量冷水的“淬火”——激情与理性共存,就是一个“淬火”的过程,于是,才有了“龙泉”宝剑的诞生。

愿我们的学弟、学妹们进步,好梦成真!

你们的学长:冯卫东、张云峰、陈铁梅、邢晔、郭姜燕

2013年5月19日

猜你喜欢
学弟学妹理性
审视自我,溯心而行——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PPZ的朋友圈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Geometry理性学弟 几何毛衣
尴尬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新生注意事项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