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霞
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之一,在教学中占有独到的地位,而现行中学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德育需教师以身作则
1.学生会以教师的德高为范。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积极的教学风貌,有正确的言行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是一门陶冶高尚情操的正规的课,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正确认知是对其进行德育自然渗透的前提和保证。
2.教师应从细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上课——起立——敬礼——坐下,这似乎是学校各个班一套固定“课前”模式,但每次课堂的此环节,我都是毕恭毕敬像学生一样站直,受到学生的行礼后我会弯下腰来,诚恳地鞠躬,同时向同学问好,并请学生入座。尊重是相互的。此时的教师更应该放低身态,以身作则。
二、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1.在造型与表现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教绘画国画时,教师要介绍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画梅兰竹菊的画法时,不妨指出梅的“香自苦寒”;兰的“香远益清”;竹的“高风亮节”;菊的“傲霜怒放”,让学生明白,做人也应具有如“梅兰竹菊”般坚贞高洁的品质。我们可以讲述画家学画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与之作斗争,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
2.要注重欣赏课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中国画在创作时,常有借古喻今,寄托情怀的深意。例如,明末清初时期陈洪绶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其《归去来兮》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规劝老友周亮工不要去做清朝的官。通过对这类作品的欣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使其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去为人、处事,才能成为榜样,让人敬佩。
3.在绘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上绘画课时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教育的材料。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以优秀的德育素材为题,展开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抗震救灾、奥运会、国庆60周年,抗击甲型H1N1流感、环境综合治理等、这一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美术创作素材。通过对各题材的表现让学生体会生活,体验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事,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感染。让学生通过绘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献出爱心,体验环保等。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德,教导学生不论做什么都要有事业心,执著地追求,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搞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4.在手工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手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纸工、泥工、布艺等项目。在手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爱人民、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的自由结合,工具材料的互相借用,技能上的切磋、交流、合作,都是培养人与人交际能力、集体主义合作能力、体现友谊的德育因素。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手工艺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手工艺课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比如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知识后,让其懂得“自然、高雅、乐观”是一种美,浓妆艳抹,一味追求时尚化,并不一定真美。要使学生懂得,仅有高档的物质享受还不是幸福的全部,能享受人类的高雅精神文明成果,才能使生活更充实、更幸福。
优秀的老师,不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在教学中慢慢向学生言传做人处世的道理。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整个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课堂教学里的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市第一五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