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雪峰
一堂成功的信息技术课,有效的导入必不可少。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所以如何设计好一堂课的导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导入部分设计巧妙且恰如其分,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适当进行点拨,如此良性循环,形成一种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避免传统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感官上疲惫,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善抓热点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是门“技术”课,它不仅仅有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际动手操作的技术。学生们对这门课还是相当感兴趣的。但是再新鲜再美味的东西吃多了难免会厌倦,要让学生们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要在导入这部分猛下工夫了。在讲搜索引擎的使用一课时,如果导入部分还在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作为题材的话就稍显过时了,如果用2014南非世界杯作为题材那就刚刚好,预选赛正在火热进行当中,学生更能产生共鸣。
二、导入部分简洁灵活,不能喧宾夺主
导入部分最多只能占用一节课的前五分钟,它是个引子,而并非是本课所授新知,为了避免喧宾夺主,导入部分必须短小精悍简洁有效。导入也需要是灵活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设计出不同的导入方式。导入只是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后面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重要,笔者观摩过一些公开课,导入部分非常精彩,后面新授知识显得过于平淡。就像吃一桌丰盛的大餐,第一道菜太美味了,后面的菜必须要比之前的更美味才能吸引食客继续吃下去,直至吃完整桌菜肴。
三、最豪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设计是为了导入而导入,也就是说脱离了课堂的实际需要,给课硬生生加了个豪华的帽子。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信息技术课,课题是flash动画,教师采用的是展示导入法,放了一段《黑客帝国》的电影片段,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但是在接下来的授课中,学生们还没有从电影的精彩中抽离出来,有多少注意力放在教师后面的授课中就不难估算了。导入是为了更好地为整节课做好铺垫,同样是展示导入法,同一个课题,导入部分只需要展示用flash制作的趣味小动画即可,趣味小动画可以简单一些但是动画的效果却非常好,学生也会觉得自己更容易达到目标而获得成就感。最豪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四、多种导入法综合使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导入要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让学生对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充满期待。导入法具有多样性,但是多种导入法往往事半功倍。教师设计主题定为“足不出户看世界——为幻灯片添加超链接”,让幻灯片的超链接跟饱览世界各地人文风光联系起来,导入部分采用了展示导入法、对比导入法、疑问导入法和情境创设导入法。
1.情境创设导入法。播放一个“3分钟游遍27个国家”的旅游风光片。教师提问: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出去看看世界呢?但是我们没有时间的话怎么办呢?由此推出我们可以利用幻灯片做出美丽的作品让大家足不出户看世界。
2.展示导入法。教师提问:让我来当一回导游,带领游客来游览一下美丽的世界。(展示演示文稿,演示文稿没有设置超链接。)
3.疑问导入法。教师提问:我们导游带领游客游玩了这么多国家,可是有的游客对某个国家没有看清楚,想重新回过去看看,那导游怎么办呢?怎么让游客随心所欲想看哪个国家就看哪个国家?
4.对比展示法。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演示范例,带超链接)。我只需要在每个国家的页面中点击一下某个按钮,就能回到那个“世界地图”的幻灯片。这样,我们就能解决导游不能带游客回去的问题了。这个就是超链接,推出超链接的定义。幻灯片作品就像一本书,没有超链接的幻灯片作品只能从第一页依次翻到最后一页,而设置了超链接的幻灯片作品就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想看哪一页就看哪一页。
这样的导入设计效果往往非常好,每个学生都会把自己当作小主人,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学习到新的技能。
新课改让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学环节都重新思考,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次次反复斟酌,在实践教学中一步步完善,总结一些小经验、小教训、小成果,这些都是一线教学中的财富。学无止境,新课改的推动使教师在之后的漫长教学生涯中,吸取精华弥补不足,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探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