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童年的故乡静谧祥和,只要静下心来全神地聆听,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撞击着你的耳膜,触及心灵。故乡的夏夜,最能让人牵情于怀的,便是忽如其来的蛙声——那永远悠扬曼妙的田园乐曲。
块块水田就是舞台,最初的一声蛙鸣,在暖气渐升的夜晚竟是那么清晰而响亮,让人听了情不自禁地欣喜起来;紧接着,简洁而明了,没有一丝一毫的噪音与杂质,诱惑着你开始走向田垄地畦,当遍野喧起的蛙鼓像潮水一般势不可挡之时,让你尽情地想象着无数墨绿的乡村歌手正鼓其白腹,隐逸在沉甸甸的稻浪之下,欣欣然地咯咯而歌。
这“歌声”圣洁而珍贵,不仅让我们的梦幻中流淌着清泉,也使得我们日臻成熟的思想中依然弥漫着谷香。稻浪声与蛙鸣声交织着,一波又一波,赶着趟似的。明净的天空中几颗星星眨巴着忽闪忽闪的眼睛,一轮满月仿佛刚从不远处的水田里升起,水灵灵的。
蛰居都市,难得回乡,这么美好的夏夜,应该出去走走。我沿着田埂中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向前迈步。不经意间,一只青蛙从我的脚旁迅疾地跳过,还没有等我回过神来,又有一只或两只“扑通”地跳入水田中,它们矫健的身影却根本无法看清。久久地伫立在田埂上,用灵魂悉心地感受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词句中所具有的独特意境。渐渐地,四周的蛙声更响了,宛若一波一波的细浪从八方涌过来,它们对着村庄和丰收的稻浪,参差地开叫,逐渐齐韵,然后同声大吼,蛙声的触角在深深的稻浪中彼此相互延伸扭结,进而形成一张无形而古典的大网,把生生不息的子嗣丰收全部笼罩在里面。今夜,我的耳朵就粘附在这张网上,怎么也无法挣脱开。
在城市里终日忙忙碌碌地生活,我曾经也远离过蛙声。直到有一次,偶尔看到一幅齐白石的国画,题名为《十里蛙声出山泉》,整幅画除一条溪水中有数十尾蝌蚪外,并不见一蛙。是呀,蛙声怎么能够画得出来呢?但画面又分明地暗示,在画外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的确存在着一个蛙的世界,无形的蛙声穿透心灵,催生着丰收的气息。
夏夜悠悠,天籁中的一丝细语,一缕轻音。蛙声阵阵,十里稻香,丰收的气息里勾起无限的乡思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