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自由空间 促学习高效进行

2013-04-29 22:54刘晓燕
新课程·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自由空间感性思维能力

刘晓燕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给学生“自由空间”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利用多种思维,探索求异空间;贴近生活体验,创造感性空间;鼓励质疑问难,开拓创新空间就能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有自由”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关键词:自由空间;思维能力;感性;生活;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能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包办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把自由空间还给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自主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多种思维,探索求异空间

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的训练,主要是教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方法,就可以从多方向、多方面上看问题,使思维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槐乡五月》的教学中,教者在引导学生欣赏槐花美景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远望时那“白茫茫”似“瑞雪初降”的奇景。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它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想,提出新的方法,并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教者的设计让陌生的槐花在学生心目中变得熟悉起来,学生仿佛一下子就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槐花,整个槐乡都“笼罩”在似雪的槐花中。

随后,在近赏槐花时,教者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再走近一些,看着这‘一条条,一缕缕挂满枝头的槐花,你的心情怎样?”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以探求与众不同的结论,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当很多学生都为槐花的花形美丽而感到兴奋时,教师引导大家从其他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仅仅是槐花的美丽让你们感到兴奋吗?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为槐花旺盛的生命力感到欣喜,有的为槐花的密集感到激动,有的为槐花的团结感到赞叹……

二、贴近生活体验,创造感性空间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今天永远在重复着昨天,只不过是今天比昨天增添了新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过去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由于学生的原认知与文本之间很难建立起某种联系,这就为学生体验教材中作者生活的感悟增加了难度。建立起学生的原认知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是解决学生与文本脱节的重要手段。然而单纯依据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的,必须依托文本内容再现文中原有生活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作深入的体验与探究。

教者通过采访学生闻着这浓郁的花香你醉了吗?你想做什么?一个“醉”字,教者反复让学生想象、体验,所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就是让学生“沉醉”在当时的情境中,“迷醉”于语言的文字里,让书本的文字灵活地变成学生的行为语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语文教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语文教学才能成为活水之源。

三、鼓励质疑问难,开拓创新空间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又说“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你要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教者补充的作者吃槐花饭的真切感受中有这样一段话:“洋槐开花的时候,全村的小孩子都巴望吃到那洁白香甜的槐花。那些年,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槐花的魅力一点也不比今天孩子们爱吃的肯德基炸鸡腿差,那白白的花托放进嘴里一抿,悠悠的清香和丝丝的甜味直沁心脾。”读了这段文字后,一位学生提出了“香甜可口的槐花真的能和如今的肯德基相比美吗?”这是出乎教者意料之外的,但是教者通过自己的教学机智使其成为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辩论一直延续到下课铃声响,看得出来,学生还是意犹未尽。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我想这节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却是无限的:槐花的味道虽然不见得有肯德基那么诱人,但它却以悠悠的清香和丝丝的甜味带给作者永久的回忆……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空。学生有了充分的时空自由,才有可能针对问题积极思维、主动探讨,他的思维过程才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给学生“自由空间”正是这种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自主生成对文本的理解,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把自由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有自由”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自由空间感性思维能力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