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我国农业机械产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机装备业已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科研、开发、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推广示范体系,农机产品进出口增长趋势明显,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本文就我国农机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我国农机产业的现状
目前,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制定或修订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继续加大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中,形成了依法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政策引导力。国内农机产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不少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抓住了自身发展的机遇。
1.1国内农机产业的优势 我国农机化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机遇期:一是农机化促进法出台;二是农机化行政编制增加;三是农机化的国家项目增加。农机化促进法涵盖了农机化工作的方方面面,制定的原则是“淡化管理,立足促进”。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增长;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使保护性耕作机具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农业装备和节水设备在各地示范项目的带动下需求不断增长。建立了从科研、开发、制造到销售、服务比较完整的农机工业体系。农机产品服务对象涵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的整个大农业领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与经济情况不同,农机产品也门类复杂、品种多。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 大类、95 小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在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建立了包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三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整机生产和配套件生产企业组成的生产体系、企业与农机销售公司结合的销售与服务体系以及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结合的推广示范体系。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了中国的巨大市场,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农机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为了鼓励大型农业机械的进口,国家还制定了优惠进口税收政策。在中国举办展览会,也是农机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
1.2国内农机产业存在的问题 国内农机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能满足全部的市场需求,如品种数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水稻、玉米等作物种植、收获机械,牧草机械,农产品深加工装备等供给不足,还要依赖从国外引进;另外,产品可靠性还不尽如人意,产品制造质量还有待提高;流通体制改革快于生产体制变化等。国内农机工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农业装备开发的难度大;农业装备制造行业的利润低;目前的大部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是中小型企业,研发能力很差;行业管理水平有待改进。大多数农机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等状况。农业机械作业期短、功能单一,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含量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农机产业发展的因素。
2.国内农机工业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国内农机工业的发展趋势:对农机企业而言,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走高品位、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开发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2.1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力争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发展节能型拖拉机,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于燃油价格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节能产品的要求更加迫切。从市场可以看出,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农机达到环保要求和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一要求将直接主导中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目前,中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受到了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将重点发展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产品,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2.2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国外农机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数量和价格优势。我国农机产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基础。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应保证产品和高科技兼容,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降低机手的劳动强度,增加操作的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内按钮操作。同时,应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机手通过仪表装置就可以随时了解农机的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和使用状态,从而使农机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在拖拉机产品上,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拖拉机产品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GPS的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机”已研制成功,在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国内第一台GPS收获机已经在福田重工诞生。
2.3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与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工业快速发展,农机装备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中国农机事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