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寿珍掇球》壶的创作

2013-04-29 00:44潘国平
佛山陶瓷 2013年8期

潘国平

摘 要:《寿珍掇球》乃传世之作。其神韵之精妙,无与伦比。其艺术意趣和构思似唐释怀素以环转为主之狂草,环环相连,圈圈相加又各不相同。

关键词:沙里淘金;炉中炼丹;环环相连;圈圈相加

1 前言

1914年程寿珍先生创作的《掇球壶》获得了世界工艺美术巴拿马金奖。这犹如在黑暗的长夜升起了一颗闪光的新星。着实振奋和鼓舞了当时荆南地区以陶为业的同道,更为现代艺人提供了经典的艺术作品,启发着我们的创作思维。

2 《寿珍掇球》壶的创作

《寿珍掇球》是作者选取三个不同的球形为基础而创作的圆壶。寿珍在壶身的掇取上,以一个富有张力的火球。从壶盖到壶底的高度,与壶身直径相近,壶口内径与底的外直径相仿。这就保证了整个壶的稳定性。从壶的空间曲线看,先以颈根急剧抛出形成“肩胛”,至最大直径处,逐渐平缓收缩,此线条与清前期玉壶春瓶之曲线十分相似。孤颈不是直线,而是微微的反弧线与壶身曲线吻合,过渡巧妙自然。壶盖是“马得堡”半球形。盖线与口线严丝合缝“弗容纸发之隙”,盖线与口线两位似是寓“天压地”之意,壶的用一小圆珠,是清代乌纱帽上的顶珠?是农夫庭院中的葡萄?是村头树上的重枣?似又不是。且与盖的位置不即不离,达到远一丝嫌松,近一丝嫌紧的精微地步。三个球体,以一条中心线串接起来,三者极尽变化之能事。著名画家达芬奇在从艺之初画了无数个鸡蛋,就是为了能够熟练地用线条来表现各种形状的图。而《寿珍掇球》的三个圆正有异曲同工之妙!咀把都以圆柱形为体,用暗接法与壶身吻合,根部粗,稍头细,与重心上移的壶身搭配合理,浑然一体,把三环转形成的空间美妙之极。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韵味,把长,则咀必然应短,寿珍在此处理的十分巧妙。二弯短咀,出水流畅。咀、把耸起与颈形成的“v”形曲线,其大小形状完全一致。运用的是传统的对称法。欣赏整个壶形、壶身的高矮,口盖的大小,咀把的长短、圆纽的松紧都达到了最佳地步。真是完美之极。抚壶沏茶心旷神怡,妙不可言。

3 总结

一般来说,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含量越大,她的艺术品位越高,其收藏的價值就愈大。平心而论,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从形体上说,不过是掌中之物。《寿珍掇球》在国难深重的景况下,能得到世界艺术界的推崇恐怕缘由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