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卉
【摘要】计算机作为信息社会一门极为重要的工具学科,是理论与实际、技术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典范,在中职学校中也是一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构建知识型、创新型社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 就业指导 就业观念 创业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构建知识型、创新型社会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趋向和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所谓就业指导,就是预测要求就业的劳动力资源,社会需求量,汇集、传递就业信息,培养劳动技能,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推荐、介绍、组织招聘等与就业有关的综合性社会咨询、服务活动。在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就是就业政策导向,以及与之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赋予学生独立创业、自谋职业的能力,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在中职学校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就业与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他们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计算机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此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引导,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对就业与创业的认识
学生一踏进校门开始,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专业,结合市场需求等进行不同形式的专业教育。让学生认识职业学校、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的社会要求与发展,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树立学好专业技能的信心。学生毕业时年龄偏小,加上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少磨炼,对待就业问题,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眼高手低,显得很不成熟。因此,学校应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上好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他们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使他们在就业择业时能够“有的放矢”,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锻炼,提高社会阅历,创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与创业之路。
上好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有效办法有:首先,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并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学生“白手起家”、自主创业的精神。其次,可以请政府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创业成功者、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为学生作报告,让中职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再次,可以请创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回校谈谈创业过程,这样做比较贴近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更有说服力,从而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转变中职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机会。
二、专业课程教学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并举
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立足于社会。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网页设计与多媒体信息处理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计算机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应注重渗透职业指导内容。例如,我在上Word文档的编辑时,让学生结合就业指导课的求职技巧自己拟定一份求职信;在上Word高级排版操作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一份自我简历,要图文并茂,有艺术字,并有分栏排版、表格等,最后打印出来,由教师进行讲评。这样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动脑思考、创新设计、动手操作,自学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就业指导要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
学生的就业观念、良好就业心态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就业与创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其内容是渐进、连续的。我认为这项工作可分散在各学年进行。一年级重点应放在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素质,为今后从事社会工作做好准备。二年级重点以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为主,同时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三年级主要是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求职就业以及创业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可以组织学生观摩招聘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就业市场,了解自身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对就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对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就业指导的前提。中职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如下:其一,自卑心理,中职生普遍认为自己没考上高中,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技能及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在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对未来丧失信心。其二,自负心理,学生在择业上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其三,盲目从众心理,在择业时产生大多数人选哪里,自己就选哪的心理,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忽视自身的个体差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其四,依赖心理,有些中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把希望寄托在学校、父母之上,寄托在拉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这样用工单位会认为学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以上种种表现都不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临近毕业的中职生要努力克服这些障碍和误区,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面对就业。
针对上述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应对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树立信心。自信是竞争取胜、求职成功的必要条件,要引导中职生树立就业自信,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让他们有勇气参加竞争。
第二,认识自我。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让他们知道社会大舞台上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目标,就要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选择职业目标时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争取及时就业,在工作中积蓄力量、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使自己在今后的事业中能迈向更高层次。
第三,不怕挫折。在就业选择道路上总会遇到挫折,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困难和挫折是磨炼人的好机会,在挫折面前,需要的是进取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指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在抗挫折中求生存、谋发展。
五、注重学生实习阶段的指导
中职生的实习期与就业试用期是有机结合的,多数同学的毕业实习期,就是用人单位的试用期。这个时期是学生进入人生的又一转折点,他们告别老师、挥别校园,带着对学生时代的眷念,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忐忑走向工作岗位,将面对另一种生活规则,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即从以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工作实践为主,从学生身份转变为社会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也都随之发生变化。首先,要指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立足岗位,树立独立、团队、主人翁意识,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其次,在人际关系上,要多与同事接触,和他们多沟通,做到以诚相待,学会宽容与适当的忍耐,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次,学校要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加强与企业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在岗表现,以便今后加强指导、改进工作。
总而言之,学生要实现就业,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把就业与创业指导贯穿整个专业教育的过程,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求职就业及创业的方法与技巧。通过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方法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岚主编. 中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北京出版社,2008.
[2]尚志平主编.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