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教学设计的“微”意识

2013-04-29 12:02:33冯为民
广西教育·D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社戏小说文本

小说是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是作家经验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载体。小说教学必须高度关注小说的文学性和叙事性,尊重文本语境,借助作者所呈现的艺术范式,带领学生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要想获得小说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学设计至关重要。在小说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用教材教”和“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小说教学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小说的文体特征,观照叙事性文学的特殊性,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刺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关键的是,教师在设计小说教学时,必须具有“微”意识,这里的“微”是指细小、精深、奥妙,即细微、精微、微妙,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做到彰显“细微”、突出“精微”、凸显“微妙”。

一、小说教学设计必须彰显“细微”

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整体把握难度不大。相反,见微知著、窥斑见豹的难度则比较大。小说强调“微”艺术化,即对细节的执着,而教师在教学时能否从细微处、微小处着手,往往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这里的细微处、微小处是极具教学价值的关键所在,教师如果能对小说中的“细微”之处的教学价值有足够而清醒的评估,并重视在教学设计中彰显这些“细微”之处,就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把文本还原成鲜活的生命姿态,让学生欣赏到小说的独特魅力。

虽然小说教学设计强调彰显“细微”,但是彰显“细微”的设计只是追求教得更好的一种手段,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在具象的文本解读中,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精髓,教学的落脚点仍然是在宏观处。从教学训练的视角看,彰显“细微”,重视“细微”,实际上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务实而又有效的方法。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教学设计的视角有很多,但有一点是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即题目中的“智”,因为这是文眼所在,也是文脉所系。然而,仅仅以“智取”的过程来梳理小说的情节,通过“智护”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从“智写”的角度赏析小说的写作笔法,是不够的。只有将这个“智”予以再现或还原,以彰显小说的“细微”之处,指导学生关注《智取生辰纲》叙事手法的“有宾有主”,以“宾”衬“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年教师高源执教《智取生辰纲》一课时,采用聚焦文本第4自然段进行精读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显著。具体做法是: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把握人物的语言特点,揣摩人物心理;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中人物杨志说话时语气的变化,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弄明白“杨志为什么失败”,这样做既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细微”的匠心,又让学生理解了小说“细微”处体现的人物精神。

语文名师余映潮教学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时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设计,而主要采用的则是彰显“细微”的策略。比如,孔乙己与“酒”、孔乙己与“偷”、孔乙己的脸色描写赏析、《孔乙己》中的“笑”等。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余老师则将宏观教学与微观教学相结合进行设计。比如,教学李森祥的小说《台阶》时,他就设计了“品读人物”与“赏析细节”两个方面的教学。在“品读人物”教学中,他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同时不忘彰显“细微”处的教学,即要求学生在概括时“用上一个四字短语”,目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小说教学设计真正彰显了“细微”,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创造力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能发挥教材资源的积极效应,提高小说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二、小说教学设计必须突出“精微”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读者透过作者的言语世界可以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流露出强烈的情感色彩,小说《社戏》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又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将美丑两种人性设置于一种特殊的环境当中,内涵丰厚,思想深刻。阅读小说时必须关注小说中的情与思,必须重新探寻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开始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并借此寻求作者先于小说的原始经验,并尽可能地揭示小说文本潜在的意义。

“精微”就是精深,小说教学需要在形象的观照中追求思想的力量,复活文本内在之气,让学生获得深度的阅读体验。在教学中,抓住小说文本的“精微”处,就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进而准确、深入地理解小说文本。假如对小说的“精微”处有所忽视,或者无法找到理解“精微”处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小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说教学设计必须突出“精微”的特点。有的教师设计教学时常处于浅层状态,这样的课也可能上得热热闹闹,但对小说文本的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小说教学必须追求“深而有度”,换句话说,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引领学生潜入文本去探索、去发现。

青年教师王晓青执教泰格特小说《窗》时,在突出“精微”教学上做了较有意义的尝试。通过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读完后,说说你在看到本文结尾时的第一感受”,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走进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再围绕文本中的句子“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让学生在品读感悟中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一般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假如仅仅停留于此还称不上设计的“精妙”,王老师设计的精妙在于,在探讨了“明明是同一扇窗,为何两个人看到的景象却大不相同呢?这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人呢?”等问题后,提出了一个引领学生挖掘文本“精妙”处的话题“两个人的表现如此大相径庭,作者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特殊环境下折射出的人性的高尚与卑劣的品质。此外,为“精微”的教学设计添上厚重一笔的提问是:如果换成“他终于如愿以偿”,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此“精微”的教学设计,“窗”与“墙”的内在张力才更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学生才会真正抵达作家的灵魂深处。

“精微”的小说教学设计需要经过教师系统的思考与合理的整合。教学时虽然强调突出“精微”,但是所设计的“精微”必须是教学情境的高境界追求,要尊重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小说文本的可挖掘空间,只有当深则深,当浅则浅,深浅适度,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当下生命精神状态的“精微”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教学的进程走向深刻。

三、小说教学设计必须凸显“微妙”

选为教材的小说,很多都写得极其微妙。比如:《智取生辰纲》以“智”立骨;《窗》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社戏》以回忆的方式展示童年生活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尤其是写“我”和伙伴们划船到赵庄的前后沿途的一幅幅动态风景画,处处关合“社戏”等。正因为优秀小说的妙不可言,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陌生感。学生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小说文本,实际上就是在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世界,其中存在一个“此在”与“彼在”的鸿沟,因此小说教学必须高度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差异,注重消解学生的陌生感,引导学生融入小说,整体把握文本。教学小说时,关注小说文本的“微妙”处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在小说教学设计中也必须凸显“微妙”,凸显“微妙”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着力于微妙之词的设计,也可以用心于微妙之句和微妙之段的设计,还可以用墨于某种写作手法的微妙之处的设计、聚焦于某种章法微妙的设计,等等,关键是做到因材施教。

小说《社戏》处处显示童趣与童真,而是否有童趣有童真的评判标准,就是儿童眼中的“是否好玩”,这是《社戏》的微妙处之一。青年教师王晓庆执教该课时就凸显了设计的“微妙”。教学时王老师以一个微妙的主问题作为抓手,即“你认为那夜是去时好玩,还是归来时好玩?请用跳读课文的方式,在文中找到依据”,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坚持说“去时好玩”,且理据十足;有的学生认为“归时好玩”,也有案可稽。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微妙的“写法探究”:“归来的情节和去时的情节,能否删去其一呢?”通过辩论、对比,学生最终明白:来时美景——激动难言的兴奋;归航趣事——新奇难言的刺激,一去一回,各有侧重,前后连贯,缺一不可。这样的微妙设计,既点到小说文本的微妙穴位,也切合了学生的微妙诉求,整个教学设计显得简洁、明晰。

在小说教学中,要鼓励教师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带有综合效应的微妙教学设计,比如,小说教学同样要关注基础知识的教学,但如何化单调为有趣就颇费思量,而凸显“微妙”的设计能取得教学的综合效益。例如,王晓庆老师在教学《社戏》时这样设计导入教学:童年,总有许多东西值得迅哥儿留恋、回味。小伙伴的撺掇,让那夜似的好戏悠扬、宛转,让那夜似的好豆弥散清香。还有那漂渺的戏台,朦胧的月色,潺潺的水声,屹立的远山,蹿行的航船……都让迅哥儿的那次看戏意趣盎然,永生难忘。这段文字是《社戏》故事情节的高度浓缩,加点的词语都是课文中的,也是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应该重点掌握的。教师借助大屏幕呈现文字,让学生反复诵读,强化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认知,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了基础,此乃又一“微妙”的教学设计。

小说教学既要关注小说本身的细微、精微、微妙之处,也要有细微、精微、微妙的创造性教学设计。教师对小说文本的细微、精微、微妙之处必须了然于胸,在设计教学时体现出细微、精微、微妙的高明之处,小说教学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能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而且也能很好地诠释怎么教。

(人物简介:冯为民,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现任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中国教育学刊》《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月刊》等发表教学论文和学术论文近500篇,曾被推荐为《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封面人物。)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社戏小说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8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8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7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