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的梧州情缘

2013-04-29 12:05陆欣
文史春秋 2013年8期
关键词:同盟会梧州学堂

陆欣

胡汉民(1879.12.9-

1936.5.12),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汉族客家人,1879年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中国国民党元老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1905年8月,胡汉民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由孙中山指定任本部秘书,兼评议部议员、书记部书记,主持编辑《民报》,批驳保皇和立宪思想,从此成为孙中山主要助手之一。1907至1908年追随孙中山,于新加坡、河内遍设革命机关,参与黄冈、镇南关起义。失败后赴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兼任同盟会香港南方总支部长。先后参与云南河口、广州新军及黄花岗起义。1911年参与筹备广州起义,失败后返回香港。广州独立后,被推举为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解职。次年随孙中山赴日,组建中华革命党,任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交通部长。1924年1月,胡汉民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5人主席团成员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胡汉民坚决主张抗日,提出“只有攘外,才能安内”,并在国民党中提出反蒋抗日。1936年病故于广州。胡汉民从政之前曾来梧州当教师,从此与梧州人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来梧授课讲学

胡汉民从小能文能诗,13岁时写下种竹诗:“种竹北窗前,潇潇清香发。本以招凉风,反教蔽明月。”少年时期的胡汉民,已充分显示了他的过人才智。16岁时考取了当时广东的最高学府——学海堂,1901年又考上举人,成为当地有名的秀才。当时,广州的有钱人家纷纷送子女到日本留学,胡汉民也迫切希望能出国深造,可家里因父母及兄弟姐妹6个亲人先后去世,家世败落,无力供其出国继续学业。1902年,胡汉民与陈融之妹陈淑子结婚,虽然有了家,可胡汉民还是想出国读书。为了筹措到日本留学的学费,胡汉民为人“操刀”(替人考试)得到6000多两银子。

1902年5月,胡汉民告别新婚妻子,自费到日本留学。胡汉民到达日本后,进入了留学生聚集的弘文学校师范科学习。8月初,因参加反对清驻日公使蔡钧迫害留学生的活动,愤而回国,这次留学仅仅3个月就结束了。

1903年,全国大兴办新学之风,梧州士绅严式镠获得官府支持,带头将传经书院所办的私塾改为梧州西学堂。为了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严式镠到广州找校友帮忙推荐,当时在广州已小有名气的胡汉民刚回国,校友马上将他推荐给严式镠。胡汉民遂于1903年初来到梧州教书,任梧州西学堂总教习兼师范讲习所所长,主讲修身、国文等课。此时虽是晚清光绪末期,国学还是以经书、古文为主,但“西学东渐”已成风气,胡汉民教授的国文融入了许多西方科学与人文的思想,让学生耳目一新,极受学生欢迎。

胡汉民精瘦身材,带厚片眼镜,一副学究模样,但正是这个斯文人,在梧州掀起了一场大风波。胡汉民热情十足,每天讲课达八九个小时;学堂的教材很少,他自编了大批历史讲义,把一些革命历史编进去,其间也经常为学生讲民族革命的重要性,受到他的启发,学校学风骤变。

胡汉民在梧州还倡导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允许学生在节日时穿着西服祭拜孔夫子,说只要心有诚意,可以不拘小节;班上还允许男女学生同班听讲,废跪拜之礼。这样一来,保守派大惊失色,他们以“败俗伤风,渎男女之防”为理由,控告到官府。但当时的知府庄蕴宽是个开明人士,没有为难胡汉民,为了平息风波,他还特意设宴请主要原告到家中,极力排解矛盾。

辞职引发“学潮”

1904年2月,清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生陆宠廷(容县人),到梧州创办广西第一所私立国民学堂(容县当时为梧州府所辖)。陆宠廷专程到梧州西学堂请胡汉民到国民学堂当首席教员。胡汉民非常喜欢梧州国民学堂里聚集的那一群有新思维的知识分子,他很快便离开西学堂到国民学堂上课。

国民学堂的教师们很快和胡汉民交上了朋友。授课之余,胡汉民和国民学堂的教师们经常“品茗谈国事,煮酒论英雄”,常常一谈就是通宵。梧州国民学堂的校长陈协五,教师黄宏宪、刘崛、蒙经、陈黄蒙、陈昱浦、封高万、林用聊、黄如衡等,后来离开梧州国民学堂,跟着胡汉民到日本留学,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

胡汉民是梧州国民学堂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他授课讲学,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要求学生明白读书的道理,教导学生要读好书,要先学做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人。在胡汉民的引导下,梧州国民学堂办成了反清志士的学堂和革命的摇篮。

梧州国民学堂学风的变化很快让人们刮目相看。当时一个名叫侯岸(音译)的英国人,无故辱殴梧州旧军某军官的一名卫兵,但该军官不敢过问。此事引起梧州学生群情激愤,联名写信给驻梧州的英国领事,对其施加压力。结果侯岸不得不赔礼谢罪,学生们的勇气和能量令新任知府程道源大为震惊。

程道源绝不忍受这样的“下马威”。同时,当地乡绅因为传经学院被“充公”,改成了梧州西学堂,失去了操控的权力,也趁机落井下石上书知府,猛烈抨击胡汉民“整天宣传革命,视圣经贤传为‘陈词滥调”。因为官绅的反对,程道源要胡汉民离职,胡汉民在梧州国民学堂教书不到半年就愤而辞职,离梧返粤。

胡汉民的辞职带来了一个几乎失控的后果,梧州西学堂、梧州国民学堂学生全体罢课,10多名学生代表搭船下广州,到学务处据理力争,状告程道源。学务处是大兴学堂时由两广总督府设立的机构,用来督办广西、广东各地开设的新式学堂。因为胡汉民辞职而引发梧州国民学堂学生的罢课“学潮”,大有燎原之势。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为顺应民意,不想把事情闹大,就给程道源一个记大过的处分,并责令学务处认真处理这一事件。学务处让学生请胡汉民复职,把胡汉民请回梧州。学生们说:“请回胡老师可以,但要先罢免程道源。”这一条件,学务处自然无法答应,于是不少学生干脆退学,以激烈的方式表明态度。胡汉民的辞职,让梧州的官员无法下台。

胡汉民当初来梧州教书与梧州人结下了缘,胡汉民要离开梧州的时候,却真舍不得在梧州结识的一帮有学识、有志气的好朋友。

促成“留日风潮”

1904年下半年,两广总督岑春煊遵照清廷旨意,下令藩司在广州选考留日学生。胡汉民得此消息后,马上将这一喜讯告诉在梧州的陆宠廷,陆宠廷立即带上在梧州国民学堂读书的儿子陆涉川、侄儿陆更存,以及一批容县在读的学生到广州去考试,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们全都被录取了。此后,梧州国民学堂中的校长陈协五,教师刘崛、黄宏宪、蒙经等和一批学生踏上了到日本留学的征程。在当年,梧州府到日本留学的学生是广西最多的,仅梧州府管辖下的容县,就有70多个青年学生到日本留学。梧州府的“留日风潮”,与胡汉民和陆宠廷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1904年冬,胡汉民以广东省官费生的身份再度赴日留学,入法政大学速成班学习。在法政大学,胡汉民系统全面地学习、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等思想理论,确立了资产阶级世界观,由一个清朝举人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者。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胡汉民加入同盟会后,被推选为本部评议员,后任秘书。梧州府到日本的留学生在胡汉民的介绍下,纷纷加入中国同盟会。梧州国民学堂的教师刘崛,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同盟会广西分会会长,在刘崛的积极努力下,1906至1907年,旅日的广西籍同盟会员,由1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

胡汉民一生与文字宣传有缘,注重办报办刊。1905年11月,胡汉民被孙中山委派主持《民报》的编辑工作。《民报》是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办的机关报。《民报》创刊时,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民报》是胡汉民施展政治报负的舞台,他以“汉民”(意为“汉族之民”)这一具反抗意味的笔名著文,共发表23篇反清文章,一举成名。胡汉民在日本办《民报》,也动员刘崛和陆涉川利用办报办刊,做好广西的反清宣传工作。在胡汉民的帮助下,刘崛和陆涉川在日本创办了广西第一个革命刊物——《粤西》月刊。

胡汉民在日本为广西的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从梧州国民学堂来日本留学的师生们,学成回到广西后,成为广西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据胡汉民回忆说,后来辛亥年的革命,“广西从事革命者,多半余当日之学徒也。”特别是梧州国民学堂的师生们,成为领导广西辛亥革命的将才。

胡汉民在日本跟随孙中山的时候,经常向孙中山介绍梧州的革命运动情况。孙中山在日本绘制“两广首义,各省响应”革命蓝图的时候,胡汉民建议说,梧州扼两粤咽喉而居西江上游,与广州唇齿相依,如果广州根据地巩固,可以利用梧州统一广西,团结大西南,进而影响全国革命大局;如果广州根据地丧失,则可以利用梧州策动广西、云南、贵州以至四川等地救援,收复广州。广州远离清廷统治中心,即使失败,也可以退至南洋。孙中山同意胡汉民的意见,同盟会在日本成立的初期,孙中山的计划就是将广西分会机关设在梧州。

胡汉民一直跟随着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孙中山也很信任胡汉民,孙中山曾经这样评价胡汉民:“胡汉民先生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与同谋革命事业已七八年,其学问、道德均所深信,不独广东难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见也。迹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独可胜都督之任,即位以总统,亦绰绰有余。”梧州同盟会的会员们为有胡汉民这位师兄感到骄傲。

组织武装起义

1908年秋,孙中山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南洋支部,任命胡汉民为南洋支部长。此时,陆宠廷、刘崛、陆涉川、陆爱唐等一批梧州同盟会会员因避难出走到南洋,得到了胡汉民的妥善安置。他们跟着胡汉民在南洋开展募捐活动,为辛亥革命积极筹款。

1911年1月18日,黄兴抵达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在香港主持同盟会南方支部工作的胡汉民,一方面组织人员在广州掀起驱逐两广总督张鸣岐的革命活动,一方面指派朱执信、胡毅生等深入广州附近乡村,组织各路民军起义,向广州市进军。同时,胡汉民还要求刘崛带领由广西籍革命者组成的民军支援广州起义。刘崛和刘古香、李德山义不容辞,带领广西的民军敢死队直奔广州,与同盟会集八百勇士一起,准备发动广州起义暴动。

在1911年的广州起义中,广西参加起义人员中有7人英勇牺牲,后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墓。胡汉民对7位广西籍革命者的牺牲感到极为悲痛,他也极为感激刘崛,在广州起义最需要人力、物力支持的时候,刘崛带着广西的革命者赶来了。胡汉民对刘崛说:“广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两广人的友谊是长存的,兄弟的手足情是不可分割的。”

胡汉民经常牵挂着梧州。1908年,胡汉民与黄兴、陈少白、柳亚子、刘崛等人先后在梧州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年11月10日,陆荣廷在梧州召集军事会议,胡汉民代表孙中山参加会议。1921年12月5日,胡汉民受孙中山委派到梧州邀请唐继尧到桂林面谈。每次到梧州,胡汉民总会抓住机会在梧州会见到日本留学的梧州同盟会会员,与梧州的父老乡亲话家常。

孙中山对梧州极为重视,为筹划北伐曾经先后3次来到梧州,这与胡汉民的积极争取是分不开的。孙中山每次来到梧州,胡汉民都陪伴在他身旁。1922年4月12日,孙中山在胡汉民的陪同下,由桂林率师南下返粤,4月16日途经梧州,并在梧州停留5天,第三次驻节梧州。

关爱梧州才俊

梧州同盟会会员的后俊也得到过胡汉民的很多帮助。对梧州的革命烈属,胡汉民更是倍加关爱。1911年5月,陆宠廷在桂东南起义中牺牲时,他的两个小儿子陆汝群仅9岁,陆汝畴仅6岁。1924年初黄埔军校招生时,胡汉民想到陆宠廷儿子的年龄正好适合报考,遂及时把黄埔军校招生的信息传递给梧州的朋友。胡汉民不仅帮助陆宠廷的两个儿子进入黄埔军校,还亲自担任陆汝群进入黄埔军校的介绍人,并帮助其他同盟会会员的后代进入黄埔军校读书。梧州管辖区当时有18名青年考入黄埔军校,入学人数是广西之最,这与胡汉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自从胡汉民离开梧州后,梧州的友人只要有求于胡汉民,胡汉民总是会全力帮助。

胡汉民为人清廉守正,对个人财富看得极淡。他不像一些国民党元老,革命成功后在城市核心地段大张旗鼓修建规模宏大的院宅,他的住所总是选址较偏,也从不追求宽敞豪华。胡汉民曾因国民党党内斗争,在香港居住了很长时间,住处也是租的。在胡汉民的影响下,当年留学日本的广西同盟会会员虽然大部分都当过县官等官职,但他们都选择了当一个为政清廉的清官。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病逝广州。胡汉民病逝后,当年留学日本的广西同盟会会员大都选择离开官场,有的弃官从文,有的弃官从商,有的过上了隐居生活。

猜你喜欢
同盟会梧州学堂
古稀之年上学堂
中共梧州城工委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森林学堂
论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