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孔群等
4月12日,在柳州市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东序楼五楼会议室,广西特级教师林玲主持的“木林森声工作坊”全体成员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优秀阅读教学课例《穷人》的视频,此课例由福建省宁化小学校长洪丽玲执教。视频播放完毕,全体成员围绕阅读教学的方法展开热烈研讨。来自融安县实验小学的覃圣琼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个课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正确解读教材的重要性。”融安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卢曲表示:“课例中引导学生想象如何描写特殊环境这个设计很妙,有利于学生走进小说人物的心理,这为我将要教学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提供了借鉴,我会修改、完善我的教学设计。”坊主林玲认真地倾听着各位坊员的发言,边听边记,不时点头表示肯定,或者就老师们的发言进行点评。
以上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木林森声工作坊”的常规教研活动之一。“木林森声工作坊”由17名来自融安县不同学校的一线教师组成,1月9日正式成立,是自治区教育厅实施的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第三期成员中的一个。该项目首期启动于2010年,由自治区教育厅指定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具体运作,教育厅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经费以确保工作坊活动的正常开展。该项目如今已经启动3期,每期选定50名特级教师建立工作坊,现全区已有150名特级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坊。这些工作坊广泛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百色等14个地级市,基本覆盖了全区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自治区教育厅启动该项目的初衷,旨在以制度化的方式,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打造有效、优质的教师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教师合作文化,带动特定团队教师成为广西基础教育一定方向或某个地域的带头人,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广西基础教育领军人物。
“从对第一、第二期特级教师工作坊的评估情况来看,第一期工作坊的运作已经较为成熟,部分工作坊在课题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成绩,并从众多工作坊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工作坊的称号,第二期工作坊也已经通过了中期评估。而去年成立的第三期工作坊,正在不断建设、完善中。”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彦介绍了工作坊项目目前的推进情况。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自治区教育厅给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定位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学习型组织,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精心组织下,该项目运转顺利。每一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通常都是由1名特级教师作为坊主牵头主持,再加一定数量一定区域内、不同层级的教研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有主持人、帮扶者、参与者、指导者四种角色分工。其中,主持人即坊主和参与者的学科背景相同;帮扶者和指导者属于教育教学专家,可以跨学科。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通常采用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主持人引领与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依托集中评课、专题研讨、行动研究与成果展演相结合的实体学习平台以及网络研讨等虚拟平台,集中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开发和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三年来,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不仅有效提升了特级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还有效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形成了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快速、健康、均衡发展。
唐丽是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广西特级教师。2010年9月,唐丽申报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赴广西师范大学参加了遴选。唐丽回忆,当初全区有100多位特级教师申报建坊,但通过遴选的只有50个。在答辩环节,唐丽向评委们阐述了自己的工作坊将要申报的研究课题、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网站栏目、预期成果等内容,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了遴选。当年10月,“唐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下简称唐丽工作坊)正式成立,成为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第一期成员中的一个。
唐丽工作坊坚持“聚合、引领、辐射”的办坊理念,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的研究课题。她采用“自主研修+集中研讨+网络教研”的管理模式,引领坊员积极研发综合课程学习资源,推进小学综合学科课程改革。她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博士郭元详、广西教育学会秘书长黄丽林担任工作坊的指导者,为工作坊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唐丽工作坊的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仅半年时间便陆续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教学观摩、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等活动,使本坊成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上得到了提升。唐丽工作坊的网页设计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有案例研讨、读书沙龙、体验感悟、课程评价……坊主和坊员聚合在唐丽工作坊这个新的“工作之家”,共学共研共成长,2010年12月,他们的研究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研究》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此后,唐丽工作坊将这一研究成果作为推广重点,组织坊员们开展了多种主题研讨,积极推进教研成果的物化和宣传,将本坊的研究工作推向纵深。
……
2011年4月16至17日,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对首批50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建设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出了5个优秀工作坊、15个良好工作坊、26个合格工作坊。唐丽工作坊在工作坊的建设理念、管理模式和阶段成果等方面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工作坊。2012年,我刊刊发了唐丽工作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策略研讨之问题与主题》一文,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从理论构建到实际运作,在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指导下,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经过三年的实践运作,模式日渐成熟,影响力逐年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相比,特级教师工作坊在引领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已经成为引领我区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品牌。
“实体”平台实现多元互动
在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中,每一个工作坊内的每一位教师都建有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袋,全面记录着自己在工作坊中专业成长的点点滴滴,内容有个人发展规划、研修活动记录、课堂教学日志等。坊主负责督促坊内每一位坊员对照个人发展规划、成长目标,通过“共学”“导教”“引研”等方式开展坊内教、学、研活动,不断提升坊员的学科执教、反思和科研能力。
2010年10月29日,“绿色化学教育”特级教师工作坊坊主、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中学副校长孙益辉邀请工作坊指导者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陈菊教授给坊员作《课程三探》专题讲座,具体讲解教学“为何而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问题。讲座结束后,坊员们围绕“如何教”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陈菊教授从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学行为的变化等方面对坊员们进行理论指导,有效地提升了坊员们的理论水平。曾艳蓓老师在自我反思时说:“教学中,我虽然做到了根据学情改变教学方式,但还没有(做到)体现教学个性化,在这点上(我)还得多加努力。”
2010年11月25至27日,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研讨会在南京市玄武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茉莉花工作坊”坊主、广西特级教师、柳州市景行小学校长韦莉借机组织坊员龙入云、刘燕等前往南京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通过和与会专家、教师共同交流高效教学理念,他们对破解课堂教学热点、难点以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12年11月,广西特级教师、百色市逸夫小学语文教师梁红梅主持的“校园农人工作坊”成立,开坊第一项活动就是坊内成员集体读书。“团队共学能够起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坊主梁红梅如是说。她组织坊员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十大素养》《赏识你的学生》等教育理论书籍,要求坊员撰写读书心得,并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沙龙”活动让大家交流读书感悟。“校园农人工作坊”的坊员们通过自主研修、互相交流,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也使本坊这个团队得到了成长。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内各工作坊除了自主研修、相互交流,还会不定期邀请区内外的教育教学专家,对坊员们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指导;或者组织工作坊成员外出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与先进地区的同行交流教学教研经验。这些都是工作坊通过“共学”方式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途径。
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突出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实践参与,鼓励教师结合专家、同伴的指导和建议,反思教学行为,投身教改实践。
刘燕是“茉莉花工作坊”的成员,自从教以来,一直怕上公开课。加入“茉莉花工作坊”以后,刘燕针对自己教学语言不够规范的现状,主动要求在工作坊内上公开课。课后,坊主韦莉与坊员们对她的教学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就本次教学中的设计方向、课堂提问、教学动作等提出了改进建议,这让刘燕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此后,刘燕执教公开课的次数越来越多,课堂教学语言越来越规范。“坊主的指导、同伴的点评和帮助,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刘燕自豪地说。现在,刘燕已从惧怕上公开课变为积极参与城区级、市级赛课,并屡屡获奖。2010年12月,她执教的《小数点的移动》一课,荣获柳州市第九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她本人亦先后被评为柳州市城中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坊主或专家的“导教”,对教师研究和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琼凤工作坊”坊主、广西特级教师、桂平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侯琼凤介绍说:“我坊成员来自桂平市不同的中小学校。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引领坊员们围绕同一课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研究,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教学环境上的不足。”
2011年11月,“琼凤工作坊”成立,针对工作坊成员的特殊构成,侯琼凤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差异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课题研究为依托,确立了“以学定教”的研修主题,定期组织坊员学习“以学定教”的理论知识,交流“以学定教”的教案撰写格式和实施办法,开展“以学定教”课例研究。“工作坊引导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研究,比起理论传授,更适合我们农村教师学习。”该工作坊成员辛征说。他运用“以学定教”理念执教公开课《搭石》一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赞赏和学生的欢迎。
来自梧州市藤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广西特级教师林柱仙所主持的林柱仙工作坊,以“引领、示范、幅射、成长”为办坊理念,秉承“做一个快乐的牧者”和培养“有学习能力、有实践能力、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的宗旨,立足市级重点资助课题“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课带研,以“主题课例式研训”为载体,扎实开展极具针对性的专题教研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全体坊员的科研、教研水平。全体坊员在做中研、研中训,研修成果不断涌现。该县金鸡中心校张洁英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太平镇中心校杨业胜老师撰写的《小学数学“构建性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古龙镇中心校高安会老师撰写的《创新与求实要并存于“新课堂”》、太平镇中心校李宏业校长撰写的《数学的魅力来源于生活》等,皆着眼于乡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爱上了数学课,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通过“共学”“导教”“引研”,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内各工作坊依据本坊实际,开展专题研讨、学术沙龙、教学观摩、成果交流,为坊员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多元互动的学习平台,有效加快了教师的成长,提升了他们的教科研能力,也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虚拟”平台宛如温馨小家
作为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活动方式之一,网络学习平台让各工作坊的成员得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聚集在网络这个温馨的小家,工作之余“围坐”一起交流学习。全区150个特级教师工作坊,在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搭建的“八桂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网络平台上,都建有自己的网页,并根据要求开设了自己的QQ群。他们借助网上交流、网络课堂等方式,不断拓宽学习的渠道。
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统一部署,150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网页上都开设了团队介绍、通知通告、活动日志、案例撰写、教学切磋、课题研究、专家点评等栏目,并实现了自主管理。各工作坊还依据本坊的学科特点,灵活调整自己网页的栏目名称。坊员们登陆“八桂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网站,既可以了解本坊的最新动态、当月研讨主题,参与本坊的课题研究、发表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浏览其他工作坊的网页,扩大获取信息的途径。
6月8日,虽然已是周末,但是,“阿班小屋”工作坊坊主、广西特级教师班向红还在忙碌着。她说:“我正在收集工作坊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资料,准备把这些参考资料上传到工作坊网站上,希望工作坊的成员们能够从中受益。”
打开班向红特级教师工作坊的网页“阿班小屋”,记者看到,该坊开设有“红坊之家 芬芳满园”“花相映红 课题研究”“一路向阳 坊事追踪”“花红柳绿
资源共享”“茗红品香 好文共享”等几大板块,各板块下又开设了许多小栏目。点击“班门语儿话题讨论”栏目,班向红上传的讨论主题“2010年团队研修精彩课例研讨——张莉指导唐晓红执教《每逢佳节倍思亲》”,引来工作坊成员的纷纷跟帖:“文包诗的教学,能在诗里体会的,绝对不在文里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思亲,教师应侧重引导形式,触景生情”……对坊员的回应,坊主班向红会及时给予回复。一年来,类似网络上的主题讨论,“阿班小屋”已经开展了10余次,并实现了研讨的主题化、序列化,得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相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能让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网站变得如此温馨、活跃,这离不开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根据要求:各工作坊网页必须每月更新内容;工作坊成员必须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探讨,上传课题研究论文;工作坊必须定期进行阶段总结,检验预期成果……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项目办主任陆超华说:“我们成立有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办公室负责工作坊的日常运作,每周由办公室团队成员对各个工作坊的运行实施监控、点评。”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各工作坊如果考核不合格,将取消其挂牌资格。
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学校的吴鸿丽老师是柳州市景行双语实验学校校长、广西特级教师莫雪莲工作坊的帮扶者,受地域限制,她与远在柳州的工作坊坊员一起开展教研活动有较大难度。但是,“网络让我和工作坊成员的交流变得更及时更顺畅。尤其是建立了QQ群。”吴鸿丽说。
令吴鸿丽印象深刻的一次网络主题研讨活动,是“习作教学有效性的讨论”。当时,她在QQ群里上传了一个“如何让作文教学更有效”的话题,很快得到了坊员张静、李佳、黄辉、余宗翰的热烈响应,大家一起对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坊员刘倩上传到共享文件里的文章《国内外小学习作教学不同流派不同教法鉴赏》,恰巧与她写过的一篇文章有许多共同点,于是她回复了《我了解到的日本的作文教学及评改方式》一文,使得讨论变得更加深入。
浏览本坊网页是吴鸿丽每日的“必修课”。在本坊的网页上,坊员们上传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超过了上百篇。在自主、开放、探究的氛围中,每位坊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网络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内各工作坊坊员们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各位坊主充分利用网络容量大、空间大等特点,将工作坊活动信息及时上传,不定期上传优秀教育文章、精品课例和课件,定期以聊天的形式与坊员进行教学主题研讨,与坊员分享教学感想、研讨教学、反思学习前沿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等,使网络这个“小家”变得温馨、活跃,充满浓郁的学习生活气息。
优质品牌效应凸显
“作为工作坊坊主,让我最欣慰的是坊员们的进步、成长。”“七彩星空”工作坊坊主、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特级教师李江泳说,“自己不仅要发挥作为特级教师这个角色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而且要引导工作坊成员确立职业理想、提升专业素养。”
在“七彩星空”工作坊,尽管坊员们平时教学任务繁重,但是大家都很珍惜在工作坊的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坊的学习、活动中,并且都有了一定收获。工作坊4名成员被广西艺术学院聘为“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美术学科培训专家,其中李江泳、农善锋、何莉担任“初中美术课例学习与观摩”的教学,林园老师则教学“小学美术课例学习与观摩”。
“实际上,我自己也在不断地进步。”李江泳给记者展示了她的工作坊网页,精美的图片和新颖的栏目,让人耳目一新。为了管理好工作坊网页,李江泳常常熬夜至凌晨,链接文字、插入图片、上传通知通告……“以前(我)对网络不熟,现在(网络)一点也难不倒我啦!”李江泳自豪地说。
来宾市忻城县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黄爱文在其工作坊中创设了一个“聊课花絮”栏目,主要做法是:课前,让学生自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聊学生已懂、非懂的问题,一起研究,最后老师精讲点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坊成员莫小金在学习了“聊课”的相关理念和操作方法后,结合有效教育的课堂模式,将“聊课”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有效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腼腆、不敢当众发言的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莫老师的做法开阔了我对课题研究的视野,使我对‘聊课这一研究内容的思考更为深入了。她的做法对我的启发很大呢。”黄爱文在对工作坊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时说。
桂林市兴安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广西特级教师唐玉兰主持的“秋实工作坊”自开坊以来,坊主唐玉兰就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够促进团队更快地成长?为此,她与坊员们共同确定学习主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被坊员们称为“阿兰姐”的坊主说起她的工作坊,显得有些激动。她说:“在工作坊,与成员们一起经历碰撞与成长,体味感动和幸福,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
“送教下乡”是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进一步拓展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引领、辐射作用的重要途径。据统计,3年来,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共“送教下乡”近500场次,执教公开课600多节,涉及面广,反响强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2010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组织的,共有6名专家、21名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的成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他们组成一个送教团队,分3组前往河池市的11个县(市),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涉及数学、语文、英语、化学等多个学科,共评课77节、上课77节、开展讲座11场,有近万名中小学教师参与听课。“依托(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送教下乡是综合利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特级教师在广西基础教育领域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农村地区共同发展的一个有力措施,在传播特级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此次送教下乡活动产生的成效,王彦副院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实践证明,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在促进特级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推进全区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为广西基础教育培养了一批教学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我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师资保证。据了解,近3年,全区评出的100多名广西特级教师,大多数出自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如今,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作为教师发展的新品牌,正在探索中不断前行,活动内容亦在实践中日益深化。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彦在展望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的后续建设时提出了几点希望:希望对已有的三期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原有功能加强专业指导和系统建设;希望将河池送教的成功范例推向其他地区,办成系列活动,以更大范围地发挥特级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巨大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边远落后地区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希望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工作坊的孕育功能。王彦副院长的“希望”言简意赅,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品牌,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走得更稳健,取得更大的成就,更好地发挥出它应有的品牌效应。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