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攀升,在现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国家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业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是民办高校值得考虑的问题,如何让毕业生顺利的就业已成为民办高校首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趋势 毕业生
一、民办高校就业困难存在的主要原因
1、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的差异
民办高校一般都是本科二批,基本上都处在招生录取的最后阶段。生源质量相对比较差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不扎实,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民办高校为了生存,在不断的追求学生的数量,而不重视学生的质量。因此民办高校在生源问题上不断的形成了一个困难局势。
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学生和家长对民办高校有着不信任。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首选是公办高校,根本不会选择民办高校。而有的学生宁愿复读也不选择上民办高校。有些成绩很不理想对复读也没有信心的学生最后选择民办高校。
2、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使得学生和家长产生了焦虑。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能谋取一个较好的工作,是毕业生的共同期盼。但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日益严重,相比公办院校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压力也越来越大。
3、毕业生就业能力低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战能力欠缺,即就业能力也比较低。很多学生即便是在学校获取了很多证书,一旦进入社会实际的操作层面,便不知如何下手。而且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期望值太高,频繁跳槽,使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不是很满意。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对高职院校的扶持政策,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发展。
在学生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就业岗位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就业定位准确。在用人单位看来,对于动手实际操作的岗位会首选高职院校。这对民办高校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的竞争。
4、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专业设置不合理呈现的状况日益突出。我国很多高校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沿袭当年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严重滞后于当今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所以大学设置的专业应遵从社会市场发展的变化和需要。
二、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民办高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并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明确生源性质和全面定位的特点,准确定位。
1、确定培养目标
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生源水平决定了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办学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目标主。目标确定了学校才能得到有条不紊地发展。
2、合理的专业设置
民办高校的专业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专业课程设置要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上能够发挥最大水平。为毕业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新闻报道,我国现在缺少的是高级技术人员,但是许多高校为了扩招和追求生源数量,并未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反而纷纷增设诸多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导致社会大量需求的专业反而成为了“冷门专业”。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合理的设置专业,学校要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当的调整专业设置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根据市场需求来分析市场的缺口,从而灵活恰当的调整专业,减少与企业用人要求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残酷,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际上就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为此我们要从各方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的竞争力。
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提高社交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明确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使他们学会求真求实,学会妥善的处理社会事务和人际关系,正确的面对成功与失败,走入社会后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民办高校提高就业率的对策
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及其稳定的发展。民办高校可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探索,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特色、优于公办高校的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
1、放宽就业政策、条件,调整就业方向
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大型的民营企业。随着就业市场的不乐观,为了提高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学生自愿服务西部计划、应征入伍、服务农村或基层特殊岗位等国家基层项目工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2、完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机构
民办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单靠一个部门或一两个的老师也是绝对不够的,应加
强各个部门对就业指导的意识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的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民办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3、实施“校企合作”的就业战略
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当学生在合作单位实习的过程中,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及时的了解合作企业的用人意向,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可以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设备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企业也不必为专门培养专业人才而费时费力,实现了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成为办学的重要因素。面对现今的就业形势,就业工作已成为一所高校的核心工作。毕业生应理性、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调整就业思路,让自己的能力与市场有效的对接。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就业机会,使自己处于主动状态。从容的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赢得就业竞争。
参考文献:
[1]张扬、应若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社会科学出版 2005
[2]励雪琴 .《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 2006
[3]陈桂生.《中国民办教育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沙漫漫(1984-),女,回族,山东济宁人,本科,烟台南山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