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红
教育家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主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事实上都是导的作用。学是教的根本目的,在摒弃应试教育的今天,研究历史教学中“导与学”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学”到家,教师是否恰当运用教学方法,都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研究“导与学”,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学习积极性和特长,然后围绕培养学生能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在此,笔者就教学实践中“导与学”的尝试转录给同行以此共勉。
1.导读
“导读”是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书,以培养学生读中有思,思中有问,问中有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这正阐明了导读的重要。导读分为自读和引读。自读即学生课内外的自我读书;引读是教师采用提纲引路的方法即在钻研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周密的编写出知识点和能力点综合训练的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自读所强调的程度不同。因此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因为他们的起点低,归纳能力差。教师应先重视引读,在引读过程中将“钥匙”交给学生,达到变引读为自读的目的,而自读亦不可忽视,他一方面可以找出知识的重点,另一方面可以克服学生不爱读书的坏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中应肯定学生自读所取得到的成就,以提高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的变学生为“教师”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进入独立学习的“角色”。而对初二以上学生,可以把学生引向更大范围的阅读归纳,如初中历史第四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师提出如下提纲:(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a三次武装起义(表格);b、由大革命导土地革命战争的转折点——八七会议;2)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表格)(3)红色政权的建立,然后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完成的效果,以便评讲有的放矢。
2.导讲
教师在导读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生疑和释疑。这对于初二以上的学生更适用。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理清知识思路。如对《红色政权的建立》这课学后,如何归纳毛泽东思想的难点。当教师讲完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建议,秋收起义后毅然决定向井冈山进军,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英明决策后,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并能居高远望,统领全局,从局部思维到整体思維,跃到一个新的思维层次。
3.导议
导议是对导读和导讲的引申,重在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运用教材中要求师生共同完成的思考题,先从学生独立完成情况反馈的信息来判断学生对内容理解掌握的程度,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教材和学生就有关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讨论,这就要求教师所选的题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如西安事变为何要和平解决?中共五次反“围剿”所采取的战术和结果之异同等进行讨论。讨论式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师选材要先易后难,如在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后,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分析两国革命中各自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找到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相似性,并进一步结合中国辛亥革命,提炼出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这样学生所理解的问题,由表及里的深化,同时这种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胆量和口才。
4.导练
巩固深化学生的知识,促使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和思维的发展。导练不只是单纯练题,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加以体现,但方法应优化,做到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生模拟教师讲课训练;检验学生对教学方法思路适应与否,其次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独立归纳能力,另外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中共五次反“围剿”的试讲,学生不但能利用表格进行讲解,而且有的学生还把前三次归纳在一起,与第四、五次进行比较,“围剿”的中心地相同,比较十分新颖。而且讲课中,学生踊跃参讲,互相取长补短,一个比一个讲的好,这体现了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