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品疆 温宗胤
【摘 要】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共建经济实体来加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包括通过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课程工学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促进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
【关键词】校企共建经济实体 高职
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049-02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已为我国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和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2013年工作要点之一,不少高职院校也积极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研究,为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2008年建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与企业合作共建经济实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使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一体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通过校企共建经济实体加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作一探讨。
一、校企共建经济实体
校企共建经济实体是一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投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运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企业化管理。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依照“尊重合作伙伴,尊重市场规律,坦诚相待,共谋长远发展”的精神,以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为合作载体,共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高工程质量检测基地”,对外开展工程质量检测服务,以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合作的方式为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检测基地的管理由双方共同成立的检测基地企业管理委员会管理,企业管理委员会在管理中行使公司董事会职能,企业管理委员会由学院和企业指定的人员组成,公司总经理由企业派人担任,副总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由学院老师担任。基地主要承担广西区内交通、建筑工程、铁路工程质量检测、工程材料和制品及结构砼配件试验、地基基础及桩基检测、桥梁检测等项目服务。现该经济实体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的项目达到432项,是目前广西区内资质最全,通过实验室能力认可试验参数最多的专业检测机构之一。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经济实体,师资力量和众多学生能为公司或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而经济实体又能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工学结合平台,这一举措不仅可以缓解企业产能不足的压力,又能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学生在课内实训、顶岗实习时都有机会亲自参与到实际项目的操作当中,极大地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二、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共建经济实体,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程质量检测方向)率先开展了“学院—企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院和企业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企业深层次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最终由学院、企业共同合作协调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无缝隙的合作,一方面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参与公司的工程检测项目,与生产实现“零距离”接触,在现场观摩和操作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精髓:学习的内容即工作,工作的内容即学习。“学院—企业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一般的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互动合作,创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促进课程工学结合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创建的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以实际工程检测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工作)过程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课程内容、环境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结构完整,课程的实施体现“工作中学习,工学一体化”,实现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专业核心课程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的实训项目全部来自实际的工程检测项目,完全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检测的相关技术标准来完成,最后形成的检测报告完全与实际一致。课程的学习环境,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一体化”环境,既有实际工作场景又具备教学特有功能。课程的学习内涵、学习目标与实验检测工作标准相对接,学习内容与工程项目工作内容相紧扣,教学组织形式与劳动组织形式相统一,对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与行业质量标准相一致。
四、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促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校企共建经济实体建立了“基础实训→项目实训→工地实训”三级配套衔接的实训教学平台。“基础实训”是能力训练的第一平台。基础实训突出能力训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同步进行;在设备配置上不求“高精尖”,但要达到一定的台套数,让学生都有上手机会。“项目实训”作为能力训练的第二平台,提供完备的技术训练条件和真实项目的职业环境,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工地实训”是能力培养的第三平台,编制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训流程,安排学生到检测项目工地,让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环境,在不同的岗位上“边工作,边训练,边劳动,边提高”。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工地实训,让学生直接参加具体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巩固和加深理解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施工组织能力和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接受职业素质训导,学会分析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达到进入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对工地的适应能力。
五、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促进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
校企共建经济实体为师资队伍“上下结合,纵横交错,立体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以提高学历、职业晋升为“上”,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读硕、读博、职称晋升、工程系列职称的获取、注册工程师的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等;以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下”,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公司承担的工程项目管理,在公司担任技术员、项目主管、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职务,使其了解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以提升教师能力、教学质量为纵轴,如对新教师采取教学与业务双导师培养、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到校进行专业技术讲座、邀请技术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项技术培训、选派教师参加专业技能、教学改革培训学习等;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横轴,如与公司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培养和提高教师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技术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师资队伍立体式培养,实现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校内外共同培养,促进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双师”结构更加合理。
实践证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经济实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企业和家长的高度肯定。
【参考文献】
[1]王志明,马广.引企入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企业管理,2009(6)
[2]姜峻,苏娅.“引企入校,校企交融”——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3]崔德福.胶南模式——引企入校 办校进厂 产教一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子项目
【作者简介】莫品疆(1969- ),男,广西上林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