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2013-04-29 01:28曹宏伟
理论观察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文医学教育

曹宏伟

[摘 要]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到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里有社会需求的原因,也有学生认知的原因,但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从“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几个层面着手,推进我国医学人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8 — 0150 — 02

1.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以来,先后爆发了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以“自然规律”为核心的科技革命,随着时代迈进21世纪,信息化席卷全球,社会人的概念迅速占据人类文明的制高点。而“医学”恰恰是基于“人本思想”运用“自然规律”改造“社会人”的一门科学,因此,医学人文学科必然成为连接人、自然、社会的纽带和润滑剂。

1.1 人文素质内涵

人文,顾名思义与人类思想、文化息息相关。中国最早关于人文的记载源于《易经》中“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礼乐教化;在西方,自古希腊时期开始,人文被赋予理性逻辑与慈悲仁爱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到了近代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普遍用人文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把主体人的理念纳入人文之中。时至今日,人文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科学等等与人类文明相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并逐步被赋予了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人文的内涵极为丰富,而人文素质无疑是这种丰富内涵的外延,对于不同的受众,它有不同的表象和要求。在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和全体人类的人文素质之中,既有相容相同的部分,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一所高校人文素质的高低表现在它如何培养人,培养了什么样的人;而对于学生而言,人文素质的核心在于如何去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1.2 医生职业道德

自古以来,传统中医经典中关于医生职业道德的论述不胜枚举。杨泉在《物理论》中从医生的道德素质,技术造诣和职业操守三个层面来论述医德,“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三句话基本概括了我国古代关于医德的基本要求,即“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在西方世界中,希波克拉底誓言至今仍被普遍视为医生职业道德的典范,他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医术的无私传承;医疗对象一视同仁;医疗过程神圣自律等思想。到了近代,医德风范有了更多的内涵,特别是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世界医疗组织对医生培养目标有了更为明确和细致的界定,其中医生的职业价值、态度和伦理、沟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被纳入到医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之中。概括来说,当代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包括医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情操,更涉及到了医生的基本人文素质水平。

1.3 人文素质教育与医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契合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文、史、哲、艺术的熏陶,使学生具备一定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务实的精神和儒雅的气质。而当代医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局限在医学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医生职业道德的树立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两者有十分广泛的交集。人文素质教育已逐渐成为职业道德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还是执业态度操守,或者是医患沟通能力和医疗技术发展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全部依靠人文素质教育。

2.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现状

2.1 人文关怀在社会中的缺失

当前,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极大丰富的同时,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不良思想倾向接踵而至,导致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道德缺失、行为示范、人文关怀冷漠。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医患关系紧张、医生职业操守沦丧、贪污腐化、专业医闹等等现象频见报端,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负面的社会现象对高校培养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职业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 人文关怀在教育中的缺失

我国现行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与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模式陈旧、考核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教材建设匮乏等等问题。

第一,我国现行医学人文教育课程门类不全、课时偏低、重视不够。首先,西方发达国家在综合性大学基础上开办医学教育,如美国的125所医学院校,111所办在综合性大学中,所占比重88.8%,这个比值在法国占98%,英国65%。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医学院校依然独立办学,人文素质教育缺失与美英法相比先天不足。其次,教学目标单一,医学人文教育课程开设不足。美国医学教育的人文课程比重在20%—25%,英国日本约占10%—15%,而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平均62学时,所占比重约为1.71%,人文素质教育营养不良。最后,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重视不够。专业基础教育与医疗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的重点,而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型,西方发达国家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专业并列为医学教育的三大种类,与之相比我国在医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严重滞后。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考核方法陳旧。人文社科类课程有别于其他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在以往的素质教育阶段或多或少有所涉猎,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拘泥于知识的讲授,特别在高等教育阶段,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环境,开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育学生道德情操,提升人文素质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可否认的是,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受到如教学资源紧张,师资力量不足,安全因素考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如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是摆在我国医学教育者面前的主要问题。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解决好考核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课堂填鸭式教学必然要求一纸试卷以分数论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接受程度;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因此,多元化的考核办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诚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多数高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考试办法有了很大的改良,但与西方纯粹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相较,依然有一定差距。

第三,师资力量匮乏,教材建设薄弱。受客观因素制约,与综合类院校相比,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的数量和层次有待提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外,受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医学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状况也不容乐观。同时,医学人文类课程教材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缺乏体系性的规划,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2.3 人文关怀在认识中的缺失

毋庸讳言,受社会需求、知识结构的影响,学生对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第一,需求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型,社会需要具备一定人文修养的医疗人才,但是,这种需求并没有纳入到客观的评价指标当中,换句话说,这种需求依然停留在隐性层面,没有得到高度的关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医生迈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而医学伦理类知识仅占大约5%的比重;另外,多数医院在聘任医生的过程中,只看重应聘者的学历层次和临床经验,对医生的职业操守和人文素质缺少评价,这些社会现实与医学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节。第二,医学教育体系缺乏前瞻性。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院校过分强调教书过程,育人环节重视不足,特别在课程设置和对学生的考核指标来看,重文轻理,重专业轻人文现象普遍存在。第三,我国医学生生源大多在高中阶段被划为理科生,人文基础知识先天不足;受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大学阶段对人文知识的重视程度严重匮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医学生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层次偏低。

3.提升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策

3.1 提高认识,营造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是医疗模式转型的需要。教育必先具备前瞻性眼光,将人文素质教育结合到专业技术教学中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人医学文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什么样的医学人才,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五千年中华文明有关医德医风的论述不胜枚举,中医文化无疑是发展现行医生职业道德的精神宝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的理论结晶,在指导教育教学的理念的方法上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人类社会优秀的精神成果无疑是我们今日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源泉,教育者需提高重视程度,旁征博引,勇于扬弃,发挥资源优势,营造具有特色、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氛围,推进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整体提升。

3.2 增强实效,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增强教学实效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者应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综合并举,全方位提升教学实效。当前我国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人文社会类课程,因此,提升教学实效,首先应增設课程门类,增加学时,增强力度。传统医疗模式发生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必然要随之改变,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着重强调知识传授,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临床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医疗技能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提升,因此,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重视程度的关键因素,学生对人文素质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形成性评价体系取代考试将是大势所趋,教育者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在原有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重点突出、评价严谨、体系完善的考核办法。

3.3 推进发展,加快师资建设与学科建设脚步。

师资建设与学科建设是推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医学院校师资的人文素质水平与综合类大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社会科学类专业教师数量少、层次低;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修养欠缺,且对人文知识重视不足,这也是我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提高认识,招贤纳士,培养高水平人才外,聘请综合类院校专业教师兼职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方法上则要求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增加灵活性,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快速发展。

4.结论

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它需要要我们在政策、意识、资源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仅凭教育者一己之力难以彻底改变落后于西方的现状。但面对当前医疗模式转型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推进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且刻不容缓,教育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模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发挥社会主义办学特色,依托两课教学,充分开展和推进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事业。

〔参 考 文 献〕

〔1〕 张 晋.刍议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失范及重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02):124-125.

〔2〕 顾海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研究,2001,(01):5-10.

〔3〕 陈肖沫.21世纪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08):84-85.

〔4〕 黄睿彦,吴文明,季晓辉.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1):62-64.

〔5〕 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07):111-113.

〔6〕 潘宇,陈俊国.西方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2009,(11):1344-1346.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人文医学教育
人文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