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寒
磁器口繁华,但并不奢华。繁华的是文明丝丝缕缕的积淀,镶嵌在了这里每座民居的角落、每条小路的石板,每个人的笑容甚至每一棵草草木木,我喜欢这里的一切。
畅游重庆,最让人不能错过,也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磁器口。磁器口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是重庆重要的江边码头,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这里原叫白岩镇。传说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发为僧来渝,隐避于宝轮寺,故将原“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是源于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镇上瓷器业,在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在繁荣当地经济的同时,各色人等也让镇子变得热闹非凡。后来,政府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瓷”字通“磁”,便叫做了磁器口,一字之改,也让此地有了“磁力”,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商客。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那经历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的磁器口,被美誉为“小重庆”。
停船在嘉陵江边马鞍山下,就会看到一处挂着红灯笼写着“磁器口”大字的高大牌坊。而这就是很多船夫水手,还有游客的目的地,大家纷至沓来,只为停脚休整,或是休闲旅游。这穿越时空的场景,就在这船只、牌坊、门匾、灯笼以及高大的台阶和长长的石板路上,慢慢铺展开来。
磁器口,重庆美食的集中汇
街道在狭窄弯曲中,不断地给你带来新发现。在台阶的尽头,很多人会立即被一个大大的粗布“小碗菜”招牌吸引,抬头举目,大大的“码头会”又闯入你的眼帘。这里就是磁器口镇著名的重庆江湖菜馆。进馆之后,发现在大厅里是两条长长的实木桌子,从桌子的老旧程度推测似乎有数十年的岁月。桌子上摆放地则是一排排粗瓷小碗,这就是喝酒用的。抬头仰视,菜馆分为两层,上层和下层共用一个大空间,只不过上层使用护栏围住,来保护安全。还未坐定,就已经听见上层的客人在吆五喝六的划拳喝酒声了。那声音是何等的粗狂,像极了嘉陵江上的船夫号子。
被老板娘招呼着坐定后,不等开口,一个个大大的木盆,就摆放在面前。顺着里面的竹木勺看下去,则是清澈柔黄、香飘四溢的米酒,在盆底还有完整的糯米粒。打酒入碗,豪饮三碗后,小碗碗的重庆江湖菜就登上桌面了。几乎所有的菜都备足了辣椒,诸如泡椒凤爪、毛血旺、水煮江鱼……酒菜俱全,味道正酣,精彩的民国小曲就已经唱开了,那味道让你瞬间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三四十年代的重庆码头。出了码头会,最惹眼的,便是瓷器口的麻花。在这里,排成长队买麻花已经成了靓丽的风景。其中,生意最好的一家陈麻花,老板叫陈昌银。陈昌银麻花俗称陈麻花,口感酥脆,口味独特,到了重庆不能不尝。瓷器口麻花有八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海苔、五香、葱油等,因其选料上乘,采用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久放不绵的特点。因此,瓷器口麻花也被称为美食三绝。
一条石板路,走出千年的味道
磁器口有12条街巷,地面由石板铺成,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沿街各色店铺林立。沿着小巷,向山上的方向走去,慢慢解读古镇的内部,这里有手工艺品店、书画店、小吃店、特色美食店等等,还有榨油、抽丝、制糖、捏面人、川戏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茶馆等。各店面尽管经营着不同的营生,但家家都凝练出了不俗的店名和多彩的匾额。雅致的店名连及精彩的书法,恰好衬托出小镇的古朴之风。还有每逢传统节日里,这里举办的各色精彩的民俗活动,更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过去,在古镇磁器口,茶馆是最有特色的一景,路过的船夫、水手、苦力、甚至达官贵人均爱在此停脚休息,喝茶解困,从而让这里的茶馆迅速成为最热的人气集散地。据说民国时期,磁器口镇茶馆达100多家,大都是“书场茶馆”。所以茶馆一坐,一边品着茶,一边听着四川清音、川剧,座无虚席,掌声响亮好不快活。白天的街面上,卖报声、卖香烟声、卖果子声、卖瓜子声,人潮鼎沸,清脆响亮,不绝于耳;而晚上,茶馆内的“品仙台”,则更是纯粹说书人本事的较量,他们挂牌登台献艺,大侃天下,谁座下的茶客多,谁最抢手,谁就能拿的“红包”多。
如今,在瓷器口茶馆仍是重要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0余家,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里面也有说书艺人或是川剧类的表演,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喜爱。所以,来到磁器口旅游,喝茶听戏,也是不能错过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