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人 白折腾

2013-04-29 00:44杨登甲
中华手工 2013年8期
关键词:纸张静态雕塑

杨登甲

用左手托住人形雕塑的后脑勺,右手按住脑门用力后扳,伴随着拉扯动作,头部居然慢慢伸长,看得人瞠目结舌。细观连接处,原是层层纸张粘连在一起。将头部慢慢合拢,雕塑又立马还原,看不到丝毫缝隙。

该视频出现于微博后,引来众人围观。雕塑的制作者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李洪波。

灵感来自纸葫芦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雕塑看上去像石膏制的,一拉开才知道是纸张。”李洪波说,他的创造灵感来自于儿时的玩具“纸葫芦”。这种玩具在平时呈扁平状,一旦拉绕合拢,就会成立体的葫芦状。酷爱书籍装帧设计的李洪波决定将纸、雕塑、伸缩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探求纸质媒介的艺术语言。

为此,李洪波专门筹备了一间工作室。跟随他走进一个仓库模样的房子,入眼便是各种加工器械、堆积的纸张,以及纷飞四处的粉末。目前他一边从事艺术雕塑的创作,一边做文化研究,此外还请了几位助手帮忙。

“这张纸有全开纸的四分之一那么大,首先要将它们粘在一起做成纸块。一个3厘米厚的纸块大概要300多张纸。”李洪波从旁边拿出一个自制卡尺,由一条条细长的铁片组成,铁片之间都留有空隙。将卡尺压在纸上,涂抹胶水,盖上一张纸,再涂抹……如此反复,光是将纸张变成纸块就是个枯燥活。“纸张不是全部粘在一起,中间存在空隙,就像‘纸葫芦一样可以展开。”将这些纸块叠在一起,就可以进行雕刻了。

“最困难的时期是在制作前的试验,试验得越充分,制作起来就越方便,难度也会相应减小。”记得第一次做作品时,光一个“人”就雕了整整6个月,当时李洪波发现加工大体量的作品与用小纸块做试验完全不同,试验时的工具根本不适合加工大体量的纸雕塑,只能边制作边改进工具。

因为纸块不像木头、石材那般坚硬,无论是切割还是打磨都很费力。为了节省时间,李洪波运用了“雕塑套圈”技法,将整个雕塑作品分成局部制作,组装后再精雕细琢。制作一个全身雕塑,费时间不说,还要用上两三万张纸。

做“人”做久了,李洪波也有些厌烦,他决定尝试新的表现媒介。将纸块做成方条,染上颜色,俨然就成了一块木头;抑或将纸块表面雕刻得坑坑洼洼,做成一棵树……

颠覆雕塑静态美

近几年,李洪波应邀带着纸雕塑参加了“中国姿态——第二届雕塑大展”、“ Hot Pot: A Tast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等国内外艺术展。他用纸这一普通的材质,创造出人像、树桩、石头等各种有趣的雕塑。

“2012年的‘悉尼双年展是我最难忘的。”李洪波回忆,当时他的作品《花海》引来了大量外国观众,整个会场人流涌动,络绎不绝。

在几百平米的展厅内,各种颜色的“花朵”竞相绽放,它们呈半圆状绽放,簇拥在一起。放眼望去,犹如一片花的海洋。而在一旁,则摆放着纸块做成的步枪、冲锋枪、手枪……其实这些美丽的花海是将武器展开后组合而成的。“办展的地点二战时是一个军工厂,所以我将武器的元素融入其中。”李洪波依稀记得,当天他的展厅人流量最大。想必游客是被“花海”和“武器”所触动——有关战争的美丽,全部是谎言。

那次展会有很多人提出了看法和建议,李洪波很欣慰,他喜欢倾听观众对作品的解读,这能带给他继续工作的动力和方向。

作品之所以受人瞩目,是因为颠覆了雕塑的静态美感。“因为人们认定雕塑是固定不动的,而我却打破了这种常规,冲击了常人的固有认知。”记得在一次展会上,有位五岁的小男孩蹲在墙边,好奇地望着眼前大小各异的石头。当他伸出小手轻轻提石头时,瞬间变成一张张相连的纸……“孩子那欣喜若狂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李洪波笑着说。

“玩”纸那么多年,李洪波从来没有主动宣传过自己,很多媒体都是因为展会报道而找到他。尤其一些国外媒体,还专门跑到北京对他进行采访。对此他很高兴,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伸缩自如”的雕塑,喜欢那隐藏于静态下的惊奇。

猜你喜欢
纸张静态雕塑
倔强的纸张
薄如纸张的扬声器
巨型雕塑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我的破烂雕塑
猜猜他是谁
写实雕塑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