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娜
在新课改实行的这几年里,每位教师都在探索着如何科学、合理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记得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自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才能具备更大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数学
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但有部分学生回答是错误的,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千万不要斥责,要保护这些学生的自信。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胆怯,不喜欢回答教师的提问,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向积极举手的学生学习,让他们大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才会学得有味,从而产生更加想学的欲望。
1.利用问题的具体化激发兴趣。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科学,但同时它又应当具体地加以阐述,课堂教学中如若忽视了这一点,往往会使数学的抽象性掩饰了它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把课堂中的数学回到生活实际和实践中去。
2.聯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三、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尊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持续成功的体验,不但能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快乐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成功的体验。现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而且认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换句话说,不同的学生只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并及时给予肯定,那这样就可能让他们走出自卑,勇敢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间既可以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差距,又可以亮明自己的观点,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门艺术,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经营和浇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时代的要求,结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实际,去调整、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