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景在两宋时期的艺术特征

2013-04-29 00:44武素芝
美术界 2013年8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意境

在一幅自然静谧的山水画中,不乏会点缀一两个楼阁亭榭、船艇舟楫、栈桥水口、民居宅院、人物动潜等,这些被人们口中称为点景,但在一些文章中并没有给点景下完整的定义。

在《芥子园画谱》中对景物这样表述:“山水中点景人物诸式,不可太工,亦不可太无势,全要于山水有顾盼。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视看人。琴须听月,月亦似静耳听琴。方使观者有恨不跃人其内,与画中人争座位。不尔,则山自山人自人。却不如倪幻霞空山无人之为妙矣。画山水之人物,须清如鹤,望如仙,不可带半点市井气,致为烟霞之站。……于一笔两笔之间,删繁就简,而就至简,天趣宛然,实有数百笔所不能写出者,而此一、两笔忽然而得,方为人微。”《芥子园画谱》点景虽在画面中占极小的比重,却是山水画中重要组成部分。从画家的主观方面看,点景反映了画家当时的生活状态或画家向往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对欣赏画者的一种人文关怀。点景在中国山水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于这些庙堂、林泉、桥梁之间,画家以此来流露他们的性情,更是蕴含了一番平淡天真的闲情逸致,增加了诗情画意之感。山水画中的点景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人物、鸟兽、屋舍楼阁、桥船、几席屏榻等杂物。

两宋时期无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达到了绘画的顶峰,所以拿来两宋时期的山水画来研究点景更具有价值。山水画论《林泉高志——山水训》中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山水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画家足不出户便可游遍祖国江山的愿望,从而陶冶画家情操,体现画家向往的境界。下面就依宋代作品来说明点景的绘画及构图。

观赏郭熙的《早春图》总会提及到郭熙提出的“三远”的观点,并运用这个观点来赏析这幅画作,而是极少的人谈及郭熙这幅作品的点景。《早春图》有四处人物点景、两处较为集中的屋舍楼阁点景,山中楼阁细致精巧,阁楼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很准确,农夫携着家小,乘船而归,将船停泊于岸边,前有家犬急迫返回家的姿态表现的栩栩如生,将这些生活情趣绘画的妙不可言。再如渔夫打渔归来乘船靠岸的场景。再者在画面的左下角有徒步行走的僧侣,精确到一眼就能分辨出人物的身份特征,画家将点景人物的姿态表现的可以说是历代山水画点景人物表现的最为极致。在《早春图》中,房屋桥梁在画面中布置安排的甚是巧妙,有的房屋别前面的树挡住些,有的房梁隐隐若现,都可以看出画家的绘画功底。

再者以宋《柳塘钓隐图》为例,此画以山池为骨干,其间置以房屋、柳树、杂林为主,中间家禽、桥梁、舟船贯穿整幅画;池中荷花正盛,一棹自苇丛归,船篷中悬酒葫,士人闲倚,大有渊明归隐之意,一种心境向往之地的意境。《柳塘钓隐图》以广角取景,画幅虽小却处处充满生机,画面明净而开阔,展现了宋代小景山水画的特色。山池的这一头是水鸭子们在水阁中游闲、水鸟们穿梭在芦苇中,山的另一头是主人伴着美酒,在烟云风景中留连,这些不仅为山池增添几分野趣,更表明了画中主人翁远离尘俗、隐遁江湖的向往。这幅作品没有名款,从所画景物的写实的方面,与南宋时期的圆熟、硬劲、多转折的笔触有所不同,推测这应是南宋前期的作品。

《潇湘图》是董源的代表性作品,它充分体现了董源在山水绘画创作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画面一片清旷疏朗之气,全画以平远绘画为主,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润空灵与淡远清深。根据图中人物的身体动势,画面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所描绘的是网捕场景,在岸边上有几个渔人正撒网捕鱼,另有几个似在水下安网。除了人物活动之外,水面上还有几只小艇,错落点缀于清绿的江波之间,自在行走于江上。右半部分主要是描绘游船,在水面上,一只小船缓缓向汀岸靠拢,船中一个貌似高官的朱衣人端坐于盖斗之下,身边另有陪侍和几人。岸上一行五人似在迎接小船,稍远处几个女子正遥遥观望于外。画卷下端,沙洲苇诸历历可见。而上端的坡岸后面,茂林重叠,屋舍隐约可见。其后山势连绵,幽幽绿丛,层峦叠嶂。这种山水意境在此前的画史上是未曾有过。董源在学习继承前代山水技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由此开创了江南山水画派,以超逸的笔墨绘写具有江南特色。这幅画山势平缓而内在脉络接续不断的流动着,犹如大片的留白处尽为水波的运行,与山形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清幽。画者以独具特色的披麻效和雨点皴来绘写坡丘与山容,所表现出的效果奇佳。尤其在雨点皴的运用,将江南山水的清秀神韵彻底表现了出来。疏密浓淡不等的斑驳墨点层层积聚,层层点染,显出江南丘山草树繁茂的态势。而点染中自然留下的空处又传达出山间雾累烟润的境况。这样整个画面空间的范围拉大使效果更明显,活跃于画面中的人物将绘画作品意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平淡天真中,笔墨趣味妙不可言。

从这几幅山水画看到了宋代山水画的结构造势,从中更可以看出点景在绘画境界的作用。首先在构图方面,章法、点景的布局,绘画以布置造境为主要步骤,我们在绘画之前总是要反复推敲布置的过程,然后变成画面的景象,犹如胸中之竹变成笔上之竹。宋代点景以人物为主的画面来看,多数画家以先人物,后景物,以布景烘托人物,如房屋、桥梁、画面的季节等等。在西方画面构图中,就有达芬奇对艺术作品的构图方式,传达出三角的形式,这种形式非常稳固,在构图中是经常用到的。

点景更是给画面营造了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不单单是存在于外在事物形象或者艺术形象,而是形象与人的主观情趣交融的结晶。要是我们画者或者观赏者体会到意境美,离不开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两宋时期,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盛行,使之一些小小的生活场景都能称为绘画的点景,就这些生活习俗使绘画的意境到底不可估量的高度。由此点景对绘画特质的反映从不同的生活时代可以看出,来欣赏不同时期的作品。

宋代山水画师法自然,并有着强烈的生活情趣。尤其“翰林画院”的建立对绘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当时绘画的活动众多,更多佳作不断涌现。文人士大夫都爱好于诗文绘画,把赋诗作画作为更为高雅的活动方式,便兴起了文人士大夫绘画的热潮;由于当时社会的重视,山水画逐渐跃居绘画的主要地位。许多山水画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观察和反复体会,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

历代不乏有运用点景创作画面的意境,从唐代赵伯驹《千里江山图》到宋荆、关、董、巨,再到元“四大家”之黄公望,倪云林、吴镇、王蒙以及明沈周,董其昌等等,寄托于情怀来表现山水,而山水画的不断发展,进而不同的流派的形成,它们不仅在构图、立意、笔墨的运用、设色等方面苦心经营,而且在画中的点景人物、点景车马、点景小船舟艇甚至小桥栈道、宅亭楼阁上煞费苦心,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形式,而且使山水画的主题得以升华。使之“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成为赏阅心情的理想艺术载体。

【武素芝,渤海大学】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意境
我来打开山水画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