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要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
目前干部选拔工作及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发行湖北分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也积极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从总行党委的要求及形势发展需要来看,干部队伍的质量和活力以及选人用人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视群众参与,忽视党委作用。特别是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后,虽然这个制度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改革措施,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干部选拔过度依赖票数、唯票取人,容易使那些因拉票或当老好人而得票高的人得到提拔重用。特别是在机关科级以下干部选拔上,一些干部拉票或当老好人的不良风气愈演愈烈,拉票行为花样百出、屡禁不止,破坏了党风和机关风气。因此,选拔干部除了要广泛听取意见,还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我们党强调党管干部,如果都靠票来定,那党管干部如何落实?所以,在选人用人工作中,民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且只是把人选准用好的手段之一。除了投票推荐之外,还应采取个别谈话、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等方式,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重视业务技能,忽视政治素质。过去,考虑到农发行主要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对干部的业务技能要求强调的比较多,对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标准不高,对干部的理想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摆在了次要位置。因此,造成现在少数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勤政务实的精神不够,敢于担当的勇气缺乏,清正廉洁的正气不足。今后,选拔干部除了重视业务技能外,要把政治素质入在第一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能力不强还可以培养提高,德性不好的人进入领导班子,就会对党的事业贻害无穷。
(三)重视知识水平,忽视经验能力。过去,实行竞争性选拔的初衷是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也确实有一大批优秀干部在这种机制下脱颖而出。但是,采取考试这种筛选方式侧重于知识而不是能力,而且笔试成绩作为第一道关卡,很容易让那些善考而不善干的人抢占了先机,选拔出来的人难免有“高分低能”之人,也容易造就那些不好好工作的“考试专业户”。因此,竞争性选拔的方式也要改进,要引导干部在实干、实绩上竞争,而不是在考试、分数上竞争,不能搞“一考定音”。要科学设置资格条件和考试方法,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考出干部真水平、真本事。
(四)重视选拔任用,忽视监督管理。过去,对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十分重视,但对任用后的考评和监督管理相对薄弱,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管理不够。一些同志在没有走上领导岗位之前,表现的非常有才能,可一旦就上领导岗位了,就以为达到目的了,就表现得江郎才尽了。一些领导干部在走上领导岗位后,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就开始淡化,组织纪律性就开始松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开始滋生。因此,今后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觉悟,就不要进入干部队伍。
(五)重视现实工作,忽视“战略储备”。过去,选拔任用干部往往都是等到职位出现了空缺,才开始组织选拔,忽视了干部的长期“战略储备”,对现有干部队伍的再学习、再深造、再培养力度也不够。对干部的考察往往主要是看岗位履职及作用发挥,不注重考察干部的知识更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后备干部建立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定期调整、适时使用的机制,为全行改革发展积聚人才。
综观分行党员干部的现状,应该充分肯定的是,当前大多数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是值得信赖的,但也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滑坡、作风不实,突出表现为存在“五个缺乏”:
第一,缺乏矢志不渝的对共产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干部队伍中,有的干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从纸醉金迷中寻求精神刺激;有的干部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听之任之、随波逐流;有些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
第二、缺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强烈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一种精神面貌、工作姿态、思想境界,是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应该心系黎民百姓,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不忘重托,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把精力和情感倾注在事业和岗位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才能做到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三、缺乏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验条件下应对突发事件、化解各种矛盾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力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是一个人的知识与智慧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素质,首先要加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提高辩证思维、战略思维、逆向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同时,还要跟上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不同层次领导干部即是管理者,也是执行者,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不进步就落实的忧患意识。面对信息多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领导干部还要注重系统学习和掌握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拓展和更新知识,做新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才能真正服务好农发行支持“三农”的伟大事业。
第四、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现在,一些干部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
第五、缺乏“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廉洁自律意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干部,就必然让每个干部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和清醒。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需要自身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勤勤恳恳为民。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做到“五个结合”
选人用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根据党中央及总行党委要求及形势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分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问题,今后分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做到“五个结合”:
(一)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党管干部原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保证,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一项有力保障。坚持把党管干部与扩大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既是加强和改善党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同时,发扬民主也不是走极端民主化路线,造成民主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而是通过开展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方式,使党管干部的权力在严格的民主程序中运行,弱化个人对干部管理的影响力。党管干部,决定了干部不能完全由得票来决定。干部推荐投票只是选拔任用的一个方面,只能作为用人的重要参考,而不能作为用人的唯一依据。但是,二者也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辨证关系。一方面,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由党来制定。干部的选拔、任用都必须以党的要求、规定为依据,要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重要干部的管理权。从一定意义上看,党管干部是前提、是条件,对干部工作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发扬民主是改进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的基本途径,服从服务于党管干部原则。另一方面,为确保把人看准、看真,防止考察失实失真,还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从推荐得票较高的人选中确定考察对象,但不唯票取人。要正确分析和对待票数,得票的名次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干部得票情况与党组织平常所掌握的干部德才和实绩情况相差悬殊,就要对票数进行分析甄别,将推荐结果与党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外部反映情况、干部群众认同情况进行比较,将推荐对象近几年内的推荐测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甄别,分析是否存在拉票行为,是否存在影响投票结果的其它因素,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二)把注重干部的业务技能与注重干部政治素质结合起来。政治素质是干部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内心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干部的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是决定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新的时期,赋予了好干部更新的时代标准。除了业务技能外,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持斗争;干部必须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三)把重视干部知识理论水平与注重干部的工作经历及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知识、能力、业绩,是构成人才的三要素。三要素之中,能力是本质的要素,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能发挥效用;而业绩,则是能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人才的成长只有以能力的发展、提升为根本,才能学有所获,业有所成。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这四个“不唯”,充分体现了对人才标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坚持四个“不唯”,将有效弥补外在标准和实际能力之间的脱节状况,使人才的活力和竞争力得到更好地释放。从现实而言,一个人的成才与事业成功也并不完全取决于文凭与学历,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学习与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如齐白石先生没有机会上过学,但他从牧牛砍柴到学做木匠,再到痴迷艺术,凭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不断学习,从不让一日闲过,终成为一代绘画大师,名扬海内外。在干部选择任用上,只有把重视干部知识理论水平与注重干部的工作经历及实际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四)把重视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与注重老同志作用发挥结合起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并不意味着提拔任用每个干部都要是年轻的,也不是每个班子都要硬性配备年轻干部,更不是不同层级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年龄层层递减。过去,有的基层干部过了40岁就感到提拔无望、干工作也不那么认真负责了,或者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要求调到机关“养老”去了,就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简单考虑年龄结构要求,不注意人选内在素质,忽视了必要的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把一些尚不成熟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甚至担任一把手,结果拔苗助长、基础不牢,这些就是片面追求达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要求,降低选人用人标准的危害。另外,有的在职领导对老同志应有的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评估,口头上把老同志当“财富”,实际上当“包袱”,对老同志表面上欢迎、背地里厌烦;有的把发挥老同志作用视为与年轻人“抢饭碗、占位置”,对老同志进行热嘲冷讽,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老同志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因此,全行今后要把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与注重老同志作用发挥结合起来,不能简单以年龄划线,对德才表现好、群众口碑好的老同志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要让老同志们也感到有干劲、有奔头。
(五)把干部的提拔使用与干部的教育管理和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健是从严治吏。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管理干部首先要强化规矩意识,当前有些干部连一些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缺乏为官做人的起码底线,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有的年轻干部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功夫也没有下在练好内功上,热衷于经营人脉、编织关系网。干部出问题,根子在思想。因此,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首先要抓住世界观和思想改造这个根本,要从理论武装抓起,注重提高政治上判断是非、思想上分清良莠、道理上明辨荣辱、行动上择善而从的能力。其次,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必须抓住权力监督这个关键,要以权力相对集中的重要岗位和敏感部位为重点,以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定期组织检查、审计,认真倾听群众意见,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对审计、检查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组织部门要从管理干部队伍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引导,认真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使干部懂规矩、守规矩。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早提醒、及早纠正。
(作者系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