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源
2013春夏之交的香港,不知从哪儿攒足了一口文艺的气,充起了环游世界的大黄鸭,充起了香港近年来最大型的公共充气雕塑展“M+进行:Inflation!”。
“M+进行:充气!”展出的第一个星期就吸引了3万名观众,这个数字是香港艺术馆周参观量的四倍还多,是2012年香港艺博会的一半,让人不仅要去窥探一下这个展览的奥秘在哪里。 展览设在西九龙文化区公园,是香港视觉文化博物馆“M+”所策划的“M+进行”系列游击展的开端,而展品是,没错,六组巨型充气雕塑。而且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把耳熟能详之物加倍放大“充气”到不合比例:巨型莲花、巨型大腿、巨型乳猪、巨型的一坨纽纹状的排泄物……熟悉的东西突然变得陌生而招摇。这样视觉上的“异常”或许是一种有效抓取注意力的手段,仅仅是庞大的体积就已经无法让人视而不见,而充气本身自带的这种“玩乐”的气质,提供了一种与公众互动的可能性,不再是关在博物馆里遥不可及的展品,却变作游乐场一般的幻想空间,用奇异而妙趣的姿态吸引人们前来探索。
如中国建筑师刘家琨的《随风》,用悬浮的红色气球织起一张黑色的丝网,在天空中投下一片流动的阴凉,并在其下方摆放了一组供人休憩的竹椅。无论是咖啡、茶馆、餐厅或各种其他类型休闲空间,作为建筑物本身都有着稳固、结实、不可移动的特性,而由气球组成的这样“随风”的时空,则仿佛中国古典山水画中两笔淡墨勾出的远山,从永恒中解放,写意的无法无天。又像英国艺术家Jeremy Deller的《占据圣地》,重塑了历史上著名的史前纪念碑群。这座巨石阵在1977年已停止公众参观,而《占据圣地》则使它成为了一个重新与大众接触的、甚至有玩乐意味的场所,弹性的充气地面,吸引着大人小孩脱了鞋上来玩耍跳跃。娱乐与庄严、永恒与瞬间,在这样的对峙里将艺术品拉回到一个服务与亲民的姿态。
而比如中国艺术家曹斐的作品《珠玉满堂》,一只港式宴席中常见的乳猪,被充气放大,其内部是可以进入的居留空间,就好像儿时幻想中的冒险旅程变成了现实,同时也为香港繁荣而丰盛的饮食文化作出了一次富饶的注解。又如阿根廷艺术家Tomás Saraceno的《一呼一吸苍穹》,利用了一种薄如蝉翼的特殊物料,轻盈的材质在黎明时随温度的升高自然转变,气球中的空气在温室效应下加温,无需任何机械或电力就会自动缓缓升起。阳光在气球表面反射出波光粼粼的七彩光华,仿佛日出时的镜子,幻想中的远方。这样如梦似幻又转瞬即逝的体验,就像自然本身奇幻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力所能及的那一丝造梦的企图。
自然与人工、宏大与私密、永恒与瞬间、美丽与怪诞,六组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逐一探索不断变化的种种概念。也在香港自身独特的文化语境中,建立了一种真正能让公众参与其中的艺术表达。同样,充气大黄鸭也是取材于日常生活最熟悉的物件——浴盆玩具鸭,但艺术家将浴缸中可爱的小鸭子带入了现实生活更广袤的水域,这样的错位与重塑,骨子里一直散发着强烈、纯粹、颠覆的魅力。又或者说其实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艺术似乎总有着一种无形的门槛,虽然每天都不乏大量的展览开幕,却从不轻易进入日常而琐碎的生活。而无论是大黄鸭还是“M+进行:充气!”,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与展品的距离,流动的场地、不固定的结构、甚至童话色彩浓厚的娱乐外表,都让这庞大的体积亲密又悄然地融入了城市真实的肌理。或许,这正是忙乱生活时不时需要一下的有趣、纯粹、天真的快乐,是我们疲惫于繁琐之后一次平等、诚实、谦和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