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地板”和“折扇铆钉”。
近几年来,频频出现商会会长与会员分道扬镳,一拍两散的局面。究其原因,多是商会会长缺乏团结、包容、带领老乡共同发展的意识,把所有资源只往自己身上聚集,造成会长企业一家独大,会员无法分享商会资源的局面。如果会员只缴纳会费,而没有实际收获,心自然由热变凉,商会工作当然不好做。
《苏商》杂志总编、苏商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俞文勤提出“地板理论”。他认为,会长不能成为“天花板”,要甘愿当“地板”。商会会长一般是一行业或一区域内,企业做得最大的,如果会长认为自己是“天花板”,是最高峰,那么“天花板”所见之物都矮于自己,为己独尊,该商会的所有工作就会围绕会长展开,所有荣辱都集中在会长一人身上。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长利用职权之便,引发资源的集中倾斜,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商会成为个人的利益代言机构,窃取公共利益,从而造成会长与成员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如果会长甘愿当“地板”,就会主动地跟会员企业分享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帮助会员企业更好发展,为会员企业的成长铺路。“地板”型的会长会把自己的优秀资源与其它会员分享,帮助其它会员一同成长,从而带动整个商会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互助的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会长光想个人获得好处,而不舍得为商会发展投入精力、智力、人力、财力,不为广大会员着想是不能长久的。在一个商会里,会长要敢于付出,肯吃亏,才能有号召力,才能带领会员企业共同发展。
如果有这样一位身居行业、区域领先位置,又甘愿做“地板”的会长带领商会发展,那么,商会的分享机制会更加健全,人心越来越凝聚,商会的工作也会更加开放,格局更加开阔。
除了具有个人魅力的会长,商会都有一个精干的工作班子——秘书处。同时,要有一个有水平,懂政策,善交流,能吃苦的秘书长协调处理各项事务。
秘书长要做什么?如果把商会工作比喻成一个打开的折扇,那么秘书长就是折扇柄上的铆钉,位置不起眼,但却很重要。它连接着扇骨、扇面,使之能张能合,不可或缺。
很多商会里的秘书长是从政府部门转岗过来的,他们有着丰富的与政府打交道的工作经验,但在企业运作上却懂得不多。铆钉必须把扇骨联系起来,再铺上扇面,才能支撑起一把折扇。同样,秘书长必须把会员企业关联起来,为企业做好维权、调查、分享、培训等服务才能推动商会发展。
反观那些做得好的商会,无不是秘书长把“铆钉精神”发挥得最好的。在新疆,“有困难找商会,找商会就找老李”这句话广泛流传。秘书长李仁华的工作得到了会员的一致肯定,与他一直坚持走访会员企业,深入了解会员需求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