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初中人教版和高中苏教版中的《老王》一文

2013-04-29 00:31:21崔陈敏
西江月·上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比较

崔陈敏

【摘 要】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同时出现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通过对两篇《老王》的课文内容、课下注释及课后练习、课文所在单元的比较,笔者发现这一现象并非巧合,教材编写者有明显的教学目标指向和教学重难点,且两者存在着承接关系。学生学习两次《老王》,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老王》;课文内容;课下注释及课后练习;课文所在单元;比较

前 言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一文,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也收录了《老王》一文。笔者有了几许疑惑:为什么要收录两次《老王》呢?学生能从高中的《老王》课堂中学到哪些新的知识呢?初、高中教师上《老王》会有不同吗?

下面,笔者将从课文内容、课下注释及课后练习和课文所在单元进行分析比较。

一、课文内容

首先分析的是两文中的内容(文字部分)是否一致,内容上是否存在递进承接的关系?笔者发现两篇《老王》存在11处不同,原因可能跟选文的出处有关。根据课文下方注释,人教版《老王》选自《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苏教版则选自《杨绛散文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原本选文出处不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出版社和出版年份都一样,唯独书名稍有不同,就有点蹊跷了。经查证,浙江文艺出版社在1994年出版了《杨绛散文》,且两篇在教材中出现的《老王》与原文均有出入。

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将《老王》的原文进行了删改。但苏教版中注明的“《老王》选自《杨绛散文集》”明显是编写者的错误,有必要进行修正。

两文最大的不同是写作时间。苏教版有注明而人教版无。笔者以为标注写作时间是有必要的,写作时间有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而《老王》的写作背景“文化大革命”是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的关键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因此建议人教版教材编选者能够将写作时间编入教材。

二、课下注释及课后练习

对比两文注释,数量上,人教版比苏教版多五个,且注释得更细致;内容上,人教版侧重于对词语意思的解释,苏教版对作者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另外,人教版对杨绛的丈夫钱钟书作了介绍。故人教版比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拓展。

比较完注释之后,再比较一下两篇《老王》的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老王》的课后练习题:

1.以善良去体察善良。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该题前两个问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细节的把握程度,最后一问考察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体会程度。

2.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①在表达上的好处。

第一组:①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②他送的冰比前一个三轮车工人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第二组: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第三组:①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站立在门口。

这是一组比较课文用词的练习题,通过字词替换让学生体会作者杨绛在用词方面的独到之处,考察的是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3.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这题考察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中还包含对老王情感的体悟能力。

苏教版《老王》的课后练习题:

1.在《老王》中,作者写老王:“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根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品中还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些描写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这题考察学生对“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学生不仅要找到文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还要说出其作用。

2.格斯拉是鞋匠,老王是人力车夫,按世俗的观念,都属于“底层”人物,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两篇作品是把人物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描写的,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老王》一文结尾写“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格斯拉和老王是不是“不幸者”?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题考察学生对以“老王”为代表的社会底层人物的认识和关爱,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

相比之下,人教版更注重课文本身,落实到文章的字词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着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苏教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此看来,两文被选入语文教材的用意是不同的。人教版更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老王》来提高语文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苏教版则是让学生感受到老王高尚的品质,进而受到感染,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三、课文所在单元(专题)

人教版《老王》所在的单元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单元的课文还有《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以及《信客》,都是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在单元开始之初写道: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显然,这是在语文的人文性方面提出的要求,在语文的工具性方面的要求是:“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在教师用书中对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这样描述的: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以及“要了解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和功能,要注意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能力。”还有“要着重让学生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要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在阐述教学目标的三个地方,均提到了人物描写,只有一处提到了感受“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老王》所在的单元非常强调在人物塑造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学生不仅要能说出描写的作用,还要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描写能力。显然,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点是主要的,而对弱者的关爱,对“爱”的感悟显得次要了些。凸显了语文工具性的这一面,也印证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学科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苏教版《老王》一文位于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同一板块的课文还有《品质》。在专题之初,教材的编选者写道:“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助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凡人也和伟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以及“伟大的人格往往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表现的对象,不同的文学体裁都用各自独特的手法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灵世界。要深入地了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历史人物何以能感动当时而又永远地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我认为主要是两点内容:第一,学会关注凡人,学习他们高尚的品格;第二,要深入了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即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结合时代背景能够更好地学习文章。

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必修三》第70页写到: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了解人和时代的关系,了解不同阶层的人物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不同人格追求;学会从作品的语言入手,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高尚的人格操守,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研习,了解不同文体、不同风格在表现共同主题时候的不同表达方式。

所以,在《老王》的教学中,“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重点所在,这也是区分初中《老王》教学的本质所在,让学生从社会大环境入手,去体会杨绛与老王之间的故事;让学生清楚在“文革”的大背景下老王的行为,进一步理解老王发自内心的善良、忠厚和老实;让学生感悟作者杨绛先生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于老王无限的愧怍之情也需要时代背景的提示。这样看来,苏教版编者将写作时间标注出来是极其必要的。

总 结

在比较了人教版和苏教版《老王》的课文内容、课下注释及课后练习、所在单元(专题)后,我认为《老王》两次入选教材并非巧合,恰恰是编者的良苦用心。抛开选文在所用字词上的几处不同,人教版《老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学习作者杨绛在人物描写上的独到之处,同时能够感受到老王身上的高贵品质;而苏教版《老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文化大革命”这一时代背景的理解和掌握来进一步感悟老王的忠厚、善良、老实,来发掘作者杨绛身上闪烁着的善良之光,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愧怍”一词的深层含义。

所以,我认为虽然这两篇《老王》的出现方式很特别,但他们的出现是一脉相承的,不存在重合或者是冲突的地方。中学语文教师只要理解了教材编选者的意图,就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两篇《老王》就能上出不一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9, 64-69,75-80.

[2]丁帆,杨九俊.语文必修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4,49-53.

[3]丁帆,杨九俊.语文必修三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70-71.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比较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比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