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旭波
我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积极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主题课例研讨,推进集体备课,大多数教师的施教能力和教研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是,在当前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不合时宜的、应试教育的做法,这些做法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打压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重新捋顺思路,借鉴先进的校本教研经验,依托新课程理念,创设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新途径。老校长说郭思乐教授的 “ 生本教育 ” ,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时下许多学校都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了。于是,2012年我校部分教师专程从北京参加“生本教育研讨会”,亲临郭思乐教授指点,回来进行研究,于2012年3月起进入正式启动阶段,运用于课堂。经过实践、摸索、研讨、交流,目前“生本”课堂模式在我校已形成初步框架模式。这种课堂模式被学生接受并喜欢,课堂气氛轻松有活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学习的潜能得以挖掘,生命的活力被激发,青春的风采得以彰显。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价值
1.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结果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智慧,即“教是为了不教”,是学生自主愿学、会学、能学、爱学的教育。换言之,就是如何让受教育者自己培养自己的问题。
因此,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我们关注生命成长规律,依托小组合作载体,探索和实践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合作探究的培养策略和教育模式,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2.教师用生本教育让学生“好学”
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就要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好学、学好,将要求教师把帮助学生更积极、更有效、更快乐地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来做;将彻底改变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标准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得更好;将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调动学生不断求知的欲望和信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特点,遵循学生的自主发展规律。这些改革都会给老师带来前所未有的观念和行为上的变革,教师唯有在实践研究中把握规律,掌握方法,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与目标:
1.教师认真学习,了解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
有人说,“生本教育”是一种本能的教育。学习是一切动物的生存本能,更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人类渴望学习,渴望新奇事物的刺激,渴望不断地自我超越,创造奇迹。生本,以学生为本;生成本能,还学生本来面貌。生本教育被认为是对本能的唤醒!
以往的教育,脱离了本能去谈学生的教育,去谈学生的学习,去往学生的大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教育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住了,把学习兴趣变成了学习任务,也就是说把自发的东西变成了强迫的东西,从而也就失去了探究的动力,那样学习就变成了外在的事情。
因此,要做好生本教育首先要恢复学生学习本能这一状态,必须能够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找到兴趣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老师要相信,学生不是教会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好比说话、走路。学习是人的本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我们只要懂得怎样尊重本能、利用本能就行了。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好生本教育
在听了生本教育的讲座和课堂观摩之后我们受到很大的震撼。生本教学的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控制着课堂,通过亲自全身心的去查阅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同时这种学习是自愿的,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作为老师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够学好,而不是老师我能教好。另外,生本教育的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达到这个目的老师必须扎扎实实地去研究教材、研究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怎么在生本的大前提下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是学习任务的命令者,下达者;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和完成者。这样就完全改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填鸭式”改为 “放鸭式”,是放任自流,而不是“放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旁观者、自由人。生本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搞清主次的关系就对了。
生本教育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评研课。生本课堂环节是:问题的提出,前置作业的完成----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展示汇报,相互交流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更灵活多变。但是我觉得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从小的师本和本本教育让学生养成了过度依赖老师的习惯;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觉得,如果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完全的改变,我们的学生也许不能很好的适应。但是,如果老师能有意识的通过逐步引导把主导地位放手给学生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在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入挖掘生本教育与我校实施的人教版新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通过生本教育实验,总结出有效的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找出我们既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生本教育特征的做法和闪光点,对其进行再生、强化、改造、创新,在实验中逐步形成有本地特色的生本教育方式方法,同时,引入外地生本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本校、本班的具体条件,进行整合、改革和创新,构建比较成熟的可借鉴、可操作的中学大班额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并推广。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人生四大需要——生存需要、交往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生本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便成为生本课堂。课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生本教育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环便抓住了关键。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自爱
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五、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色
1、突出学生
从矛盾论的关点来分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按照这个观点,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2013年7月,我校教师又在承德参加了“生本教育”研讨会,大大坚定了我校教师“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研究”的信念,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校教师将义无反顾、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