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清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奇才,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他创作的恋情小说以惆怅、忧郁之情,细腻地叙述了一个个梦萦情牵的爱情故事,因而有人谓其开“鸳鸯蝴蝶派”之先河。他就是一代才子苏曼殊。然而,这看似多愁善感的一介文士,为何会想刺杀康有为呢?
原来,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孙中山的帮助下逃亡到日本东京,当时与康同行的梁启超有改弦更张之意,想与孙中山联合起来重组新党,但他知道康有为的执拗脾气。于是,梁启超便试探性地与康有为商量道:“此事对我们也大有好处。孙逸仙答应假如联合有望,他就给我开个介绍信去檀香山募捐。先生,我们现在困守异乡不是办法,要想重振大业,手中有钱才行啊!”听到募捐,康有为为之心动,但他说:“我等与孙文这帮乱党决无妥协余地。你此去不但不能与他们联合组党,而且还得瞅着机会建立保皇分会,以尽力扩大我们的影响。”康有为的意图梁启超心里明白,皇要保,钱也要。梁启超对此虽有不满,无奈师命难违。结果,梁启超复命时带回华侨捐助款项10万多元,另加上海广智书局股银5万元,颇有收获。
过了一段时间,康有为渐渐看出他的“保皇”大业难以实现,便携巨款到了香港,稳稳地当起了“寓公”。他居香港云咸街,由香港政府派印度人当门警守卫,养尊处优。适有湖南“哥老会”的两个首领杨鸿钧、李云彪,因为参加革命党发动的武装起义遭清廷缉捕,流落香港后,贫病交加,无计可施,只好找到了《中国日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社,向社长陈少白倾诉苦衷。陈少白突然想起康有为,虽政见不同,但同为救国之士,当有惺惺相惜之心。于是,陈少白给康有为写了一封信,交杨、李二人前去拜谒。谁知,他们去了后,康有为匿居楼上避而不见,并唆使守门印差驱赶。
他们返回住所后,将受辱经过遍告同仁。康有为假借革命之名通过海外募捐,敛聚了财富,原来许诺抚恤失败党人,现在却食言而肥。《中国日报》社同仁均痛恨康有为的这种行径。时在报社的苏曼殊正为自己在香港无所作为而感到自愧,现闻康有为的如此劣迹,不禁义愤填膺。
一天,苏曼殊找到陈少白,提出要借他的手枪。陈少白觉得事出突然,问他意欲何用?苏曼殊当即泣诉:“康有为欺世盗名,假公济私,敛聚钱财,污辱同志,凡有血气,当歼除之。”陈少白立刻劝说不可,并告诉他枪是经过登记的,不能借给别人,万一出了意外,牵连很大。他认为苏曼殊这是冒险之举,得不偿失。苏曼殊无奈,悻悻而辞。陈少白知道苏曼殊的固执性格,唯恐他执意而行,从别的渠道寻找枪支,故有意识地看护左右。苏曼殊因此有志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