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峰
做好棉花播后及苗期管理技术工作,是实现棉花保全苗,育壮苗,促早发,多结桃,实现带桃入伏,获得棉花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一、播种后出苗前的田间管理
1.搞好播后“四查” 棉花播种后,要及时检查有无漏播、漏盖、风干、烂种的现象,如有漏播的及时补种;有漏盖的及时盖湿土,有烂种烂芽的,轻者及时催芽补种,重者及时重播。
2. 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 棉田化学除草,可节省用工,降低成本,效果不错。可根据杂草的种类、大小、数量、土壤类型及气候等情况,严格按照各种除草剂说明书上的用量、要求使用。
3.松土破板结 播种后出苗前如遇大雨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每逢雨后都要松土破板,增温保墒,促使种子快发芽出苗。方法:播后遇雨,地面形成板结层,可用耙横耙破板,助苗出土。
二、棉花苗期田间管理
1.棉花苗期生长特点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约需40~45天,这段时间称为苗期。河南省直播棉花多在4月中旬播种,6月上中旬现蕾。这段时期是长根、长茎、长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并开始花芽分化。根系生长最快,根深可达苗高的3~4倍。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苗小,易遭受低温冷害或感染病害。
2.棉花苗期管理重点
一般棉田要抓好四早:即早松土除草,早间定苗,早施提苗肥、早防治病虫害;两熟制棉田要抓好五快:即快收前作,快灭茬、快追肥、快浇水、快防治病虫害。
3.苗期田间管理措施
棉花苗期常遇低温、干旱、多风、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容易造成死苗、病苗,弱苗迟发,因此,苗期要以促为主,狠抓早管,实现苗全、苗齐,壮苗早发,为棉花丰产打好基础。
3.1早中耕 中耕主要作用是:增温、保墒、除草、通气,促进根系发育,减轻苗病,以利壮苗早发。苗期中耕一般进行3~4次。
3.2早查苗补种 为了保证全苗,当棉苗出8成左右时,应抓紧查苗补种。缺苗多时,采取催芽补种。缺苗少时,可采取芽苗移栽或大苗带土移栽。
3.3早间苗、适时定苗 早间苗可避免棉苗互相拥挤,减少肥水消耗,促进壮苗早发。在气温稳定,病虫害轻的情况下,齐苗后就开始间苗。正常情况下,2~3片真叶时定苗。地下害虫严重时还应适当推迟定苗。间定苗要严格选留壮苗、大苗。
3.4早施提苗肥、遇旱浇水 苗肥以早施、轻施速效性氮肥为主。棉花苗期生长缓慢,营养体小,消耗养分少,如土壤肥沃,基肥充足,棉苗生长健壮的棉田,苗期不再施氮肥。对旱薄地、盐碱地和未施基肥的棉田,均应早施苗肥。如基肥未施磷肥的棉田,还应适当增施磷肥。一般棉田可在定苗后追施尿素2.5千克/每667平方米左右,过磷酸钙10~15千克/每667平方米,氮磷配合,促使棉苗健壮生长。
追肥最好采用穴施或条施,以充分发挥肥效。棉花苗期需水较少,一般在播前灌溉过的棉田或墒情好的棉田,苗期在中耕保墒的基础上,可不浇水或推迟浇水。
少数年份,如苗期出现干旱,影响棉苗正常生长,就应及时浇水。苗期浇水应掌握小水轻浇或隔行开沟浇水,浇后及时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苗生长。
麦棉套种棉田,苗期正是麦子灌浆成熟期,耗水量大,易造成棉苗缺水受旱,应注意及时浇水,尤其是在麦收后抢浇,促使棉苗转弱为壮。
3.5及早防治病虫害 棉花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叶斑病等,多雨年份猝倒病、角斑病会突然发生。苗期虫害有:棉蚜、地老虎、蓟马、盲椿象等。病虫的危害轻者影响棉苗正常生长,重者导致大量死苗,应及早防治。
苗期病害防治:最好用种衣剂包衣的棉种,即防病又治虫。或在齐苗后用0.5∶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70%百菌清500倍液,或用多菌灵800倍液喷雾保护。
苗期虫害防治:可用吡虫啉1500倍液,或久效磷1500~2000倍液,或甲胺磷1500倍液喷防。用毒土防治地老虎;用毒饵防治蝼蛄。(每667平米房用麦麸3千克,美曲膦酯50克,加水湿润,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