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
根据《2013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报告》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8649.39亿元,同比增长15.79%;上缴国家财政7166.62亿元,同比增长19.42%。这些数据体现了烟草行业的持续繁荣,因为仅烟草行业一个行业上缴的财政收入,就比当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5820亿元还要多1346亿元。
得益于烟草行业的长足发展,历年来烟包企业的效益都十分抢眼,无愧于“包装行业中利润最高的细分领域”之称。但今年,大多数烟包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等关键指标的增速均有所放缓,甚至较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分析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制造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人工成本、原材料等价格的走高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第二,烟机辅料招标工作现在已经全面铺开,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说法是“应招尽招”。招标就是通过竞争的方式确定订单最终“花落谁家”,这样一来,烟包企业就不得不尽量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利用价格优势争取订单。
很多人认为,中国作为《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署国之一,国际上声势浩大的控烟风潮也会影响我国卷烟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其实不然,从2013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尽管卷烟产品总量的增长速度很慢,同比只增长了1%多一点,但不管怎么说,还是处于增长态势的。而且从2013年1~5月烟草行业的利税情况来看,卷烟企业的收入并不比去年差,这主要得益于销售结构的改善。所谓销售结构的改善就是中高档的卷烟产品越来越多,而低档烟越来越少了。
高档烟的价格高,对应的烟包价格自然也会更高。因此,从理论上来讲,烟包行业的利润,特别是那些承揽高档烟包业务较多的烟包企业的利润应该是增长的。比如常德金鹏,其产品品种相对单一,主要为“芙蓉王”提供烟包。在近几年的销售结构调整中,“芙蓉王”的产量增加了,常德金鹏的产量和利润也自然会随之提升。这两年,武汉虹之彩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也是得益于烟草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现在武汉虹之彩主要为“黄鹤楼”提供产品和服务,业绩应该也是不错的。但不是所有的烟包企业都享受到了结构调整带来的利好,那些主要为中低档卷烟提供包装的烟包企业,这几年的日子应该不好过,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糟糕了。
烟草行业的结构调整使得不同档次的卷烟牌号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201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了“532”和“462”计划,其中“532”是争取用5年时间,“着力培育2个年产量在500万箱、3个300万箱、5个200万箱以上定位清晰、风格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并要在国际市场有所突破”;而“461”是争取到2015年,“着力培养12个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品牌,其中6个超过600亿元、1个超过1000亿元”。
不管是“532”计划还是“461”计划,都是在着力打造高价值、高销量、高影响力的知名卷烟品牌。因此,未来几年,中低档卷烟牌号继续整合、高档品牌巩固加强市场地位的行业发展趋势不会改变。马太效应会导致强者更强,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发展就比较困难。这一点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烟包企业而言也是一样的。
当然,未来即使是高档卷烟的产量增速也会放缓,因为烟草总量是由国家控制的,不可能无限制增长。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烟草行业的年产量大概在5000万大箱左右。对烟包企业而言,在市场蛋糕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产品的结构调整来提高销售收入。调整产品结构的方向当然是要承接其他高附加值、高档次的社会包装订单,这些订单需要使用的印刷设备、工艺技术也比较复杂,但从批量上来看又不及烟包订单有优势,因此生产成本自然会有所增加。对于烟包企业而言,生产同等数量、销售额的产品,成本增加了,意味着利润肯定会减少。
此外,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国家政策的变化也是影响烟包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比如从7月1日开始,《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享有与用工单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权利。这对烟包企业来说,恐怕也不是什么好消息。据我所知,在部分烟包企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劳务派遣现象,实行同工同酬以后,人工成本又是让管理者头疼的一个大问题了。
早在2002~2003年,我就预测,烟草行业的整合肯定会带来烟包企业的数量递减,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国家要控制烟草总量,首先就要合并或者关闭一些小烟厂,集中力量培养一批大品牌、大烟厂。2002~2003年整合工作完成以后,大烟厂的数量在增加,部分烟包企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一下子壮大了,比如原本只能获得60万大箱的订单量,后来激增到80万大箱,产量增加了30%。如今烟包企业想要再获得类似的发展契机,估计是不大可能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烟草行业的品牌整合一直在持续,但卷烟企业的倒闭情况倒是没有发生,也不太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也几乎不会有新厂成立。烟草行业的进入门槛还是很高的,烟包行业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而且圈子不大,全国也就70~80家烟包企业,真正做得好的也就20多家。但烟包行业有个特殊情况需要注意,因为烟草是由国家控制的,烟包业务的承接也无法完全市场化运作,总少不了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预。各地烟草局之间会有潜在的利益分配机制,每年会强制分配一些烟包业务给该年度经营状况不佳的烟包企业。生产能力强、生产技术好的烟包企业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但这也没办法,因为它就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