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当道,吹空调成了大家避暑的好办法,不过一些人不爱空调,即使是室外温度已经达到近40度,开窗通风依然是首选。可是您知道吗?“不开空调硬扛”可是会危及健康的。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严重中暑病例不少并非发生在暴晒的日头下,而是发生在闷热的室内。
暴热天室内也会引发中暑
上海瑞金医院近日接治了1名重症中暑病例,患者入院时体温达到40℃,出现了意识不清、抽筋、休克、血压下降等严重中暑症状,并且全身发热情况已经累及脏器,肝功能出现损伤。经诊断为热射病,属重度中暑,还在抢救中。在新华医院,昨天1例重度中暑患者被确诊为热射病。此前,该院还接治了2名重度中暑病例,分别为热衰竭、热痉挛,目前两人已痊愈出院。
“夏天里,人们有时感觉头晕、乏力,往往是轻度中暑,但如不及时干预,随着身体温度上升,会发展为中重度中暑。”瑞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童建菁告诉笔者,中暑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中暑就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病人会出现高热、抽筋、休克、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分析这几起重度中暑病例,医生发现一个共同点:不少病人并非烈日下的体力劳动者。闵行区中心医院的2例死亡病例均为50岁以上的居家老人,本身伴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瑞金医院接治的患者年龄不过30岁出头,在市郊一家工厂内打工,也不从事户外劳动。不过工友透露,车间室内温度较高。
这样的情况不止在上海出现。近日,杭州也发生一起室内严重中暑病例,年近六旬的老人连续两日依靠电扇消暑,不开空调而中暑,目前仍在抢救。
“不要以为室外劳动者是中暑高危人群,室内也会引发中暑,甚至重度中暑,比如热射病,需要引起重视。”医生注意到,近年来对室外高强度劳动者的相关劳动保障已经很完善,烈日下劳动者出现中暑的病例在减少,而在没有空调或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却需要引起注意。
老人易得“非劳力型热射病”
医学资料显示,中暑的死亡率在20%~70%之间,在重度中暑病例中,死亡率通常在80%。
“但公众没必要恐慌,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预防中暑、及时治疗上。”上海闵行区中心医院一名相关负责人解释,死亡率较高的中暑病例往往是老年人,他们本身就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等基础性疾病,而极度高温容易诱发这些基础疾病,一旦基础疾病合并爆发,又没有早发现早治疗,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因而在这些病例中,中暑更多扮演诱发因素的角色。
令医生着急的是,老年人出现严重中暑的诱因往往是“为了节约”。“老人总说,以前也没空调,不都这样过来了?他们这样说,我们也不好劝了。”面对不少小辈如此感慨长辈对开空调的排斥态度,医生很着急。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直言,并非高强度劳动才会得重度中暑。比如,热射病就可分为劳动型和非劳动型,诸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排堵保畅的交警是劳动型热射病的高危人群,而非劳动型热射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往往待在闷热的室内环境中,身体散热出现障碍,引发中暑。
关于“人体到底能承受多高温度”,潘曙明告诉记者,通常当气温超过32℃、湿度超过60%,人们就容易中暑了。这与人体的散热机制有关。当气温在28℃以下时,人们主要依靠辐射把身体热量散出去。而当气温超过32℃,甚至超过体表温度时,身体就要靠蒸发来散热。不过,蒸发是有条件的,它需要环境湿度不大。如果外界湿度很大,散热就难以进行,这就是为什么黄梅天人会感觉很闷很难受的原因。一旦散热不畅,体内热量会迅速积聚,中暑紧随而来。
据此,医生们提醒,高温历史纪录一再刷新,长辈们也要改变观念,“不开空调硬扛”很可能会危及健康。“中暑会从量变到质变,起初老年人觉得吹吹电扇没大碍,但身体已经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中暑轻症,如果不及时降温处理,就很可能诱发中暑,哪怕是片刻的室外行走。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更是高危人群。”闵行区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两个去世病例送院时就已经错过了治疗时段,可见耽误治疗的危害。医生们强调,中暑并不可怕,轻度中暑基本都可以痊愈,要注意的是,如果中暑症状没有改善,身体热度持续上升,就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面对中暑,早预防、早治疗很关键。
(文章来源:文汇报)